各位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的张英聘,欢迎您收听崇贤馆与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二十四史》大师课。
明成祖朱棣,他出生于1360年,去世是在1424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他在位的时间是从1402年到1424年,年号是永乐。明成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就将他的儿子们册封为亲王,当时10岁的朱棣被封为燕王。在洪武十三年,燕王朱棣就藩到北平,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朱棣就藩之后,他多次参加北方的军事活动,两次亲自率师北伐蒙古。他的军事力量也不断地增强。秦王和晋王相继于洪武二十八年和三十一年病逝,燕王朱棣就成为势力最大的藩王。在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逝,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即位之后就实行了削藩政策。朱棣以“清君侧”“诛奸臣”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第二年他就改元永乐。
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后,为加强皇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他继续推行削藩政策,各地藩王的势力也大大的减小,结束了明初强藩鼎立的局面,保证了皇权的巩固。紧接着,他就完善了文官制度,选择“文学行谊才识之士”入职翰林院,并且他将杨士奇、解缙、胡广、金幼孜、胡俨、杨荣、黄淮等7人入职文渊阁,参与机务,称为内阁,内阁制度就开始形成。内阁的官员虽然品秩较低,也没有专门的官署,但是它是实际的决策机构,权力很大,到明朝中后期,它又成为政府的中枢。明成祖还派遣大量的官员到各地巡行,考察官吏,察访民情,监察御史分巡天下的巡按制度确定下来。比如说像吏部尚书蹇义和给事中马俊就分巡直隶、应天。尚书金纯和给事中的葛绍祖就分巡四川。这为明代的巡抚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还有像锦衣卫狱,又称为诏狱,它是朱元璋实行残暴统治的重要工具,在洪武后期,朱元璋曾经罢锦衣卫狱,焚毁了刑具。但是到明成祖的时候,他又恢复了锦衣卫狱,并重用了纪纲为锦衣卫指挥使,刺探情报,监视百官。在永乐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十二月,明成祖又设置了东厂,由宦官掌管,负责侦缉密探,监视臣民。从这之后,宦官的权力就进一步增大。明成祖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加强了皇权,保证了皇帝对百官的有效的控制,也使得政令得以推行。
明成祖在位期间,他很重视发展生产,关心国计民生。在永乐元年的时候,江南发生了水灾,明成祖就派户部尚书夏元吉前去治水,夏元吉就调集了民众10多万人,疏浚河道,水灾得以控制。明成祖还派户部的官员发放钞币和粮食,赈济灾民,减轻百姓的赋税,限制急征。北京曾经作为明成祖的大后方,在靖难之役之后,它就陷入了民生凋敝的困境。因此明成祖就大规模地向北京移民屯田,招徕军士、流民甚至囚徒来垦荒,由政府发放给种子、耕牛、农具,并且减免赋税。为了保证北京的粮食和物资供应,明成祖又命令疏通了大运河,在永乐九年,他又命工部尚书宋礼征发了民夫30多万人疏浚会通河,在永乐十三年,漕运总兵官陈瑄又凿了淮安的清江浦,使得大运河的航运畅通,也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永乐二十二年间,明朝的税粮收入总计近7亿石,岁入超过了3000万石,可以说这个时期,国家富庶,赋入盈羡,仓廪丰实。
为了解决北边蒙古的威胁,明成祖曾经先后五次亲征。在永乐八年,明成祖率领了50万大军深入了漠北,大破鞑靼可汗雅失里于斡难河,接着又挥师东进,破丞相阿鲁台。在永乐十二年,明成祖就带领了皇太孙朱瞻基率兵50万,北征瓦剌,双方在忽兰忽失温也就是今天蒙古的乌兰巴托的东南,展开了一场激战,瓦剌军逃亡,明朝的军队损失也很惨重。到了永乐二十年,明成祖开始了第三次亲征,征伐的对象阿鲁台逃亡,明军北征的成效也不大。到永乐二十一年和二十二年的时候,明成祖又两次亲征阿鲁台,但都没有找到敌军的主力,只能中途班师回朝。
在明成祖在位期间,除了北征之外,他还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这些措施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东北地区为女直各部所控制,朱元璋设立了是朵颜、泰宁、福余三卫。明成祖即位之后,曾经派遣使臣到女直部落宣谕,后来又不断有女直的头目入京朝见,也得到了明成祖的赏赐。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明成祖在此地设置了卫所100多处,永乐七年也就是1409年,还设置了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并且还设置了驿站递运,岁贡海青等物。他还开设了马市,允许女直与内地进行贸易。在永乐时期,大量的女直人归附明朝朝廷,为他们择地筑城,并且许给他们水草丰美之地,对贫寒者还给予赈济。这些措施都巩固了东北边疆,而且也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开发。明成祖对西北各部族也采取了怀柔抚绥的政策。在永乐元年,哈密安克帖木儿遣使入京贡马,明成祖对他的奖赏非常的丰厚,第二年就封其为忠顺王。在永乐四年的三月,明成祖又设置了哈密卫,以其头目为指挥、千百户、镇抚等官,还给以印章。在哈密以西的地区,明成祖在原来设立的卫所基础上又增设和分设了大量的卫所,保证了地方的稳定。贵州在西南边疆占有重要的位置。比如像永乐十一年,明成祖就设置了贵州布政使司和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贵州的统治。明成祖还加强了与乌斯藏也就是今天的西藏地区的联系,通过封赐宗教领袖来控制乌斯藏,还在乌斯藏地区设立了驿站,以加强中央和乌斯藏的往来。
明成祖非常重视发展对外关系,使明朝成为当时世界的强国。在永乐三年的六月,明成祖派遣郑和王景弘等人率领了兵卒有27800多人、宝船200多艘,从苏州的刘家河出发,途经福建,开始了第一次下西洋的壮举。自此之后,到宣德五年也就是1430年,郑和曾先后七次下西洋,其中六次都发生在永乐时期。明成祖推行和平外交政策,郑和的出使受到沿途各国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地派遣使节前来中国朝贡,到永乐晚期,朝贡的国家就达到了60多个。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海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联系。明成祖还多次与帖木儿帝国以及西域各国互派使者,发展友好的关系。
北京是明成祖的龙兴之地,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北部的边防,防止蒙古的侵扰,所以他就将都城由南京迁往了北京,形成了明朝独特的两京制度,两京制度对明朝国家治理和南北经济的平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方面,明成祖推行儒家的思想,他倡导儒学,优待孔氏后裔,聚集文人学士为己所用。他还亲自编纂了《圣学心法》,作为皇帝所用的教科书,又宣扬道德仁义,敬天保民。他还召集才学之士编修了《永乐大典》。这部书共计22937卷,目录就达到60卷,分装成了11095册,全书共有3亿7000万字。这部书保存了大量的文献。
明成祖虽然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但是他也好大喜功,又急于洗脱篡位的恶名,于是频发大事,比如说像赏赐靖难功臣、分封诸藩,还有增设卫所,又征发了安南,五次北征,还有通海西洋,营建北京等等,消耗了大量的物力人力。再加上这个时期灾害频发,百姓的生活也更加的艰难,因此他们只能铤而走险,在永乐一朝发生的叛乱就达到了40起之多,影响最大的是永乐十八年的唐赛儿之乱。
到永乐二十二年,也就是1424年七月十八日,明成祖在第五次北征回京的途中就病死在了榆木川,也就是今天内蒙古的多伦西北。到十二月十九日,葬在了北京西北天寿山的长陵。《明史》对明成祖做了一些评价,说“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明成祖可以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太平盛世,称为永乐盛世。
好的,本期节目就说到这里了。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二十四史》大师课,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