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气质》第二十六章多神论、泛神论和无神论(3)

《中国人的气质》第二十六章多神论、泛神论和无神论(3)

00:00
07:53
总是难以让一个中国人理解,两种信仰形式是互相排斥的。他完全不知道什么是逻辑上的互相矛盾,更不会关心这个问题。他本能地学会了一种把两个绝对难以调和的命题调和在一起的艺术,方法就是强制性地承认两者中的每一方,而无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他所接受的智力训练,已经为把两种最不相容的信仰方式的结合做好了准备,就像液体可以通过内渗和外渗来进行融合一样。他已经把“智性的接受能力”带到了逻辑上的自杀境地,但他不明白这一点,即便告诉了他,他也不会明白。
这种不同信仰的机械结合所导致的两个后果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第一个结果就是,这违背了中国人遵从序列的本能,中国人尤其因这一本能而出众,这一本能在精心划分官员级别的做法中得到了醒目的体现,从一品到九品,各有各的标志,各有各的特殊权限。肯定有人曾在中国的众神中寻找类似的等级划分,可是却一无所获。如果问一个中国人哪一个神更伟大,是“玉皇大帝”还是佛陀,这个提问就是枉然的。即便是在“万神殿”里,排列的顺序也只是暂时的、偶然的,位置一直在变换。在中国人的神明世界里,没有固定的权威等级,但这样的极端混乱如果出现在人间,就等于长期的无政府状态。这样的场景在“三教堂”里表现得更加明显,那里并排供奉着孔子、佛陀和老子的塑像。最受尊敬的位置在中间,我们认为这个位置应该是孔子的,或者如果不是他的话——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树立过任何一个神灵——那就应该是老子。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这个排序问题过去曾引起激烈的争论,但是我们所听到的几乎所有例证却都对佛陀有利,尽管他是一个外国人!
所有的信仰在中国的结合所带来的另一个意味深长的结果,就是任何一种信仰都把人的道德本质贬到了最低层次。有一条定律与此构成了呼应,即劣币注定会驱逐良币。儒学所有那些高尚的格言,却完全无法让儒家弟子们消除对道教大加描述的那些妖魔鬼怪的恐惧。常常有人指出,在现今所有的文明民族中,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迷信和轻信,这个看法也常常是正确的。富有的商人和博学的学者,都不羞于让别人看到自己每月花两天时间专门祭拜狐狸、黄鼠狼、刺猬、蛇和老鼠,还要在它们的牌位上写上“大仙”二字,认为它们会对人的命运产生重大的影响。
就在几年前,中国一位最有名的政治家还跪拜在一条被一些人视为洪水之神的水蛇面前,他认为这条水蛇是前朝某位奇迹般地制伏了河水泛滥的官员之化身。在中国只要洪水一泛滥,就会把蛇当作神来崇拜,这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在离河流较远的地方,一条普通的旱蛇也会被当成神灵,而且无人有疑问。如果洪水退去,就会举行隆重的戏剧演出,以感谢这个赐福人间的神,也就是那条蛇,蛇被放在托盘上,摆在庙宇或其他公共场所,供人朝拜。县官和所有其他官员每天都要去那里对这个神灵跪拜、烧香。在河道附近的地区,河神通常被视为雨神,而在稍远一些的内地,战神关羽似乎更多地被当作雨神来崇拜了;可有的时候,无论离河道是远是近,被当作求雨对象的都是观音菩萨。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这看起来完全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因为他的脑袋中并没有一个关于自然一统的推论,很难让他意识到这种做法的荒诞,即便这种荒诞就明摆在他的面前。
与求雨有关的另一个有趣的、意味深长的事实,也会时常引起我们的注意。在著名的中国小说《西游记》里,主要人物之一是一只最初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他后来慢慢地进化成了一个人。在有些地方,这位想象中的角色也被当作雨神来崇拜,而既没有被当成河神也没有被当成战神。没有什么能比这个例子更清楚地说明,在中国,真实和虚构之间完全没有任何分界线。对于一位西方人来说,原因与结果是互相关联的。而一个中国人向一只不存在的猴子求雨,他的大脑中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因果关系,我们不得而知。
既然中国人的神如此繁多,去弄清中国人是如何对待这些神就是很重要的了。对于这一问题有两种回答:一是他们崇拜这些神,二是他们忽视这些神。经常能看到,有人在估算中国全体民众每年用在香火、纸钱等方面的花费。这样的估算自然是以某个特定地区表面数据的测算为依据的,将这个数据作为一个单位,然后再将这个国家的地区数作为乘数来计算。这种所谓的“统计”是最靠不住的,就好比一个人去统计一群蚊子的数量,“他数累了,就开始估算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