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八四: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一八三和一八四都是白虎加人参汤。
伤寒,无大热者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也是。意思就是告诉诸位,就算你有一点点背有一点怕冷,但是病人都口大渴,这种燥渴哈,诸位如果你吃了很多味精,你就知道那个燥渴,你非喝水不可,不然那个嘴巴非常干,人都办没法睡觉,心都很烦,心会很烦燥。这个时候我们知道,津液伤到了,都要白虎加人参汤,津液伤到了。
那临床上的时候,当病人有燥渴或者烦燥,但是病人有,就算他就是无大热,但是病人有高烧高热的现象,你一看这个病人高烧发热,然后他舌苔是黄还是干裂的,口又渴,又要喝水,然后没有一点寒证,就算有高烧,你一样用白虎汤。白虎汤加人参是因为你确定他津液没有了,一下去烧一样退,所以白虎汤是退烧很好的一个处方。
病情在阳明证的时候,包括大承气汤证,承气汤证也会出现高热的现象。所以说如果我们把在阳明篇,阳明证出现的高热跟太阳证出现的高热放在一起比的话,那阳明篇是大热,太阳篇小热,高烧只到一个阶断,进入阳明的时候,那个高热很高,到103,104这样,哦,温度上去,诸位就要考虑到承气或者是白虎,这种是壮热,壮热。
## 一八五: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脉浮,发热无汗,诸位看到脉浮,发热无汗,看起来呢这个很像是麻黄汤证,可是麻黄汤证一定要有恶寒啊,他没有恶寒。结果其表不解者,不要吃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
这个条辨就告诉诸位,你有表证的时候不要用白虎,因为他还有表证嘛。那确定完全没有表证,也就时说但热不寒,但热不寒,表证完全没有,这个无汗是一个很好的一个指标,病人只要没有汗,就代表表没有解,表病没有解掉,这时候你先去解表。那有的时候呢,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生这种情形。
过去呢,不管是过去的医生还有或者是我们的临床上也会碰到,这个病人呢,恶风,有汗,我们一看桂枝汤证。那病人很燥渴,渴欲饮水,一摸他的脉一直浮大。啊!糟糕,到底是我们知道他是太阳有问题,表有问题,那个阳明白虎汤也要。这时我们把桂枝汤和白虎汤合开在一起给他,一剂表里双解。也可以,也可以。过去呢有的人是听错话了,病人听错了,医生跟他说你先吃桂枝汤,先吃麻黄汤,吃完后再吃白虎汤,那病人走在路上摔跤,踢到石头摔倒,起来后就忘掉医生的嘱咐,对不对。就把它两个都放在一起煮,哎,表里双解,也可以。其实没什么关系,所以后面我们常常使用处方合并在一起使用。
## 一八六: “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鞕(ying四声,同“硬”),头项强而眩者,当刺 “大椎”、“肺俞”、 “肝俞”、慎勿下之。
太阳少阳合病并病,如果遇到心下鞭,胃的地方硬块,项强而头昏的,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不要攻下,代表这个人有表证嘛有表证。当然这个针灸呢可以这样做。那这个,你如果说用处方,当然也可以,也可以用处方,只要是项强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到葛根汤,葛根汤。那如果有少阳病出现的时候,恶心,晕眩,心下鞭,我们可以用葛根汤跟柴胡汤的复方都可以使用他。
所以你看他的症状。
所以伤寒论归伤寒论,条辨归条辨,你在临证的时候非常的灵活,非常的灵活,你不用说死板板的,一定要这样子做。
## 一八七: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 “黄芩汤”;若呕者。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一八七条,它这也是讲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者,有拉肚子了,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阳明如果是,我们不要讲少阳,光是太阳有下利的时候,我们会使用葛芩连汤。如果是他讲太阳少阳合病,意思就是告诉你这个病人是有下利,但是兼有太阳证。太阳证的话,恶风有汗,身体肌肉酸痛,同时间往来寒热,恶心,有点恶心。我们就知道,啊,这个病人是由太阳证进入少阳证,又出现下利。这个时候我们最好的选择是黄芩汤。所以纯太阳的下利,我们是葛芩连汤。现在是黄芩汤,那我们看看黄芩汤是什么东西。
## 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劈。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劈。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劈。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劈。此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这个黄芩汤呢,四味药,诸位看,甘草(灸甘草)、红枣和芍药加上一个黄芩,这四味药呢,来十碗水去煮成三碗,把渣丢掉,日再服,晚上再吃一次,半夜再吃一次。肠胃方面的我们都会这样子做。
芍药出现了。大家记得,在你读《伤寒》的时候,我们仲景先师呢他会用到芍药,除了补阴不足,第一个目的是补阴不足;第二个呢,用到芍药就是有痛,腹痛。这个芍药跟枳实这两味药,张仲景在有胸满的症状的时候,他一定会加重枳实下去。我把他写整齐一点,枳实。有腹痛的时候,肚子有痛的时候,一定会重用芍药。如果你弄错了,有胸满的时候你重用芍药,他会更满,胸部更胀,所以我们治疗心脏病,几乎不用到白芍,胸满,气喘也用不到白芍。那治疗肚子有痛的时候,腹痛的时候,我们用不到枳实,但是胸满的时候一定会用到枳实,这在我们念伤寒,越到后来你会看得很清楚。所以这从我们那个,虽然那个药典《胎胪药录》丢了,但是从张仲景的处方里面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那个本草里面怎么注解的。
黄芩这个是肠胃炎的时候一定会使用到的。如果是在胃里面,张仲景用大黄、黄连。如果在到了肠子里面去用黄芩。看到了没有?这就是大黄、黄芩、黄连不同的使用。“老师如果肠胃通通出问题?”大黄、黄芩、黄连。你这样了解了三黄三黄汤。如果是他的胃没问题,是在肠子里面,下利跟胃没有关系,跟肠子有关系,所以他用黄芩,黄芩汤。那病人下利的时候我们用炙甘草,因为炙甘草入小肠,小肠跟心脏是表里。所以当我们会用到甘草的时候,如果是生甘草,大部分在胃里面,肠子里面我们用的这个炙甘草。所以白芍能够去腹痛,去腹痛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腹部有非常多的静脉在里面,所以白芍下去的时候,可以把静脉收起来。还有就是下利,白芍能够滋阴,同时可以生成很多的在肠壁上腹部上面产生很多的这个滋润的功能。白芍,芍药是滋阴的药。所以你们如果说一般在市面上看到市面上的四物汤里面有白芍,芍药所以实际上芍药是止腹痛的,同时可以滋阴的。
那你知道这药性以后,你看如果同样是四物汤,一般比例是二三三二对不对当归、川芎、芍药、熟地这个二三三二。那老师我这个月经痛,白芍一两,同样处方但是白芍加重。一看岳母说。我还要年青点,生地加重点,生地滋补的药,对岳母好点嘛,加重年青美丽。诸如此类的,所以但是你那个四物汤你一定要身体很健康的时候吃,所以平常没事,今天有事没事你吃点桂枝汤,把肌肉不舒服的地方解掉,那你身体常年是好的嘛,可以吃补,滋补很好,因为中药本来就是食物嘛。
那他说若恶心的,你治下利,恶心的,怎么办?同样是黄芩,黄芩加半夏生姜,我们如果说,单味是生半夏和生姜,这两个药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小半夏汤,小半夏汤。小半夏汤专门止呕,去恶心。那你如果是生半夏,我们平常半夏制过,半夏怎么制呢?半夏跟生姜煮在一起,生姜可以解半夏的毒,半夏有毒嘛,解掉以后就切片晒干,烘干以后切片,叫制半夏。所以制半夏实际就是半夏跟生姜混合的东西。但是你炮制过的以后跟生用的,比如说说我们现在要止呕,老师没有生半夏,那你去那制半夏,制半夏的话你就不用加生姜了,你加生姜是外行嘛,因为制半夏本来就是用生姜炮制过的,对不对。那你如果说真正在使用的时候,你有生半夏,拿生半夏再加生姜下去,当然生姜是解它的毒,可是你是生用直接入汤剂的话,一剂下去呕就去掉了,那比你用制半夏止恶心的力量来的强的非常多。
诸位看黄芩加半夏生姜,这个黄芩、芍药、炙甘草、红枣再加上半夏,他里面这个人参,没有放人参,因为他津液没有伤到,所以说这个处方呢是肚子下利、肠利,治下利,是这个热利,但是腹痛肚子会痛的热利同时有恶心,一般小孩子肠胃炎吃坏肚子,处方都在这里面。所以说你什么时候用黄芩汤,什么时候用黄芩加生姜半夏汤,就是看恶不恶心。这两个处方都有腹痛,葛芩连汤没有腹痛的就是下利。所以说病人进来,老师,那个热利,我怎么知道什么时候用葛芩连汤,什么时候用黄芩汤?下利热利大便很臭,肚子痛不痛?痛,黄芩汤,结束了。恶心,黄芩汤加上生姜半夏。都不痛,葛芩连汤。从痛就可以确诊,确实的它不会错。那止利效果非常的好,过去霍乱啊我们都会用到这些处方。
以前抗战的时候,我的老师就是抗战的时候,遇霍乱疟疾,那长江黄河一带,那个蒋介石政府就把他们招来,那时候没有西医嘛,把中医抓来当军医,所以我的老师军医出身,他是中医,以后不会有了,当时他们那一批是这样子过来的。疟疾霍乱的时候,下利的时候用这种,所以诸位要看病速度很快,就是按照我的方法,你只要懂方义就好了嘛,懂方义。
## 一八八: “伤寒”,胸中有热,胃下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一八八条,你看这个腹中痛不一样的。
伤寒,胸中有热,胃下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
这个腹痛呢,不是小肠的肚子痛,这个腹痛是胃痛,是胃痛。那这个伤寒,胸中有热,就是胃的地方,胃下方有邪气,就在上焦的地方。所以说这个是胃痛,呕吐,这个时候我们用黄连汤。黄连汤的处方呢,我刚刚跟诸位讲过,黄连呢,跟大黄用在上焦的热,胃和肺的时候,热,我们用黄连、大黄。所以说黄连呢,实际上看这样子,解读《伤寒论》的时候,我们就得到一个心得,如果说是以胃做标准,胃有发炎的话,我们经方开的的黄连;在胃之上的话还有热的话,是大黄;在胃之下到小肠的话,小肠的话,我们就会用黄芩。我们所谓这些寒凉的药,寒凉的药能够去热。如果以现代的医学来讲的话,就是消炎嘛消炎。所以说,如果说,我们说黄连,黄连能够去心脏胸腔热,胸腔和胃热的毒。黄芩去肠子小肠里面发炎的毒。
诸位看这个黄连汤,黄连、甘草、干姜、桂枝,你看看三三三三,统统都是等量,全部是等量。那这个这里呢呕吐,他用干姜来治疗呕吐,并不是用半夏来治疗的呕吐,用干姜,因为里面胃里寒到,胃里面有寒。干姜炙甘草。那人参呢,补他的津液。那这个黄连跟桂枝这两味药呢,是黄连去热,桂枝呢能够强他的心阳。那一般我们使用黄连汤的时候,如果是恶心呕吐的话,还会使用半夏红枣,半夏红枣那恶心很强。
你看这个方子,如果说我们去把它分解开来。我们前面介绍过桂枝甘草汤,是心下悸,动悸的时候,心下是胃,在这边,心下悸,心下动悸的时候我们会用到桂枝甘草汤,是因为心下有水,水气呢会凌心。心脏是火,心脏是火,结果呢,你水气往上冲的时候,水往上冲而不是真正的气往上冲,水往上冲,心会动悸。这个时候我们用桂枝,用甘草。所以说桂枝本身对心下、中焦这个地方本来就是很好。这个腹中痛,我们要把它改成怎么样?胃痛。本来就是对胃非常好。所以桂枝这个药呢,我们解读上就是活血,它能够活动脉的血。当那个心脏的血出来的时候,血会带很多很好的抵抗力,比如我们说很多免疫的东西,或者说我们的抵抗原,抵抗病毒身体的抵抗抗体统统都是在血里面。这个时候你桂枝下去,它会跑到,很大量的发散出来,到全身四肢上去。所以你看他即使是胃痛都还在用桂枝。那一般外面的温病派,他们胃有问题的话不会使用桂枝的,他们被教起来不要用桂枝。那我们的经方呢,除非有吐血,你胃里面吐血出来的话,桂枝就不要用了。那干姜要用,但桂枝不要用了。如果没有吐血,胃不舒服,我们还是需要桂枝。那半夏,一再跟诸位解释的就是,半夏是胃周围有水的时候我们会用到半夏来止呕。那黄连呢,是解毒的,解毒的。那黄连是寒凉的药,胃发炎啊,这个处方常常用在胃炎,胃发炎的时候使用它。那其它的药,你只要看到津液不够的时候,人参对胃非常好,津液不够的时候我们加人参。这个红枣呢,是补他的胃的津液。那这个所以说黄连汤这个处方是补泻兼顾的,同时消炎,同时把津液补回去,同时又把水排掉。水不排掉的时候,水生万物,水在胃里面的时候,那个病毒还会再回来,因为水还在里面。所以我们半夏呢使用得很多,如果是呕吐的时候。经方里面呢用生姜也可以止呕,用半夏来止呕。生姜是胃里面的水,半夏是胃旁边周围的水。吴茱萸也可以止呕,我们介绍到吴茱萸汤的时候会跟诸位介绍。
所以诸位看我们前面讲过的甘草干姜汤,这里又用到。所以说诸位可以看到,这个胃痛的时候一定是里面有寒热并结,有胃家寒证,同时又有发炎,那我们就用寒热药并用在一个处方里面,没有关系。前面也介绍过了,我们用附子啊用黄连黄芩,这里呢桂枝也是干姜都是温热的药,跟黄连用在一起都没有关系。所以有寒热并结的现象,这个是一定是这样子,所以他才会用黄连汤。你如果说这个汤剂不记得,忘掉,但是你看这个处方你开出来就可以开黄连汤,你看它的剂量都是一样的。你只要看到恶心呕吐半夏,他这里有没有讲到口渴,没有讲口渴代表是胃是寒的,胃是寒的你干姜就用了,还有炙甘草,胃家是寒症。那有热,胸中有热,我们要黄连去热,开出来处方就是这样了。所以读《伤寒论》的时候,诸位如果说每一味药它的功能很清楚,处方你一看就懂,就知道什么时候该用这个处方,而且这个讲的是什么,这一定讲的是胃,不是肠,所以这个胃会痛。所以胃会痛的话诸位要使处方的话,黄连汤。肠子痛有下利的话,就使用黄芩汤,这就是黄连汤和黄芩汤的区分的地方。
## 一八九: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下呕,不渴,脉浮虚而濇者, “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大便溏,小便自利者, “去桂枝加白朮汤”主之。
慢慢进入我们有三个处方治疗风湿、痛风,就源自这个地方。
伤寒论第一八九条,伤寒八九日,照理说八九天,一候已过了,过六七天了,应该好了,病人呢有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也不呕,不呕就是病没有在少阳,少阳才有恶心。也不渴,病也没有在阳明。不在阳明也不在少阳,脉是浮的,但是虚的,也不在太阳,代表他表证没了,没有表证了。而脉是浮而且是涩的,涩就是湿的一个脉,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溏、小便自利者,桂枝附子去桂枝加白术汤。
这个桂枝附子汤呢,诸位看这个汤方,你把这个桂枝、生姜、甘草、大枣,这个像桂枝汤,它少了一个白芍,把白芍拿掉变成这个炮附子,就桂枝附子汤。桂枝汤是用在太阳中风有表证的时候用。那现在这个人呢,表证没有了,他是全身关节痛,翻身都不能翻身,你一摸他脉又是浮的,但是涩脉,张仲景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人呢就是素有湿,本身就有很多湿。
过去呢在《黄帝内经》说,湿呢,伤于下。比如你久坐于湿地,你的房子比较潮湿,湿是从脚下面开始伤害到人体的。现在人呢,比如说我们在冷气间里面待久了,那你工作很辛劳,你该流汗又没有流汗,外面空气很冷啦,把你表束到了,汗又没有流,那你在室内你又常常走来走去很辛苦,然后汗要出,因为(身体)里面很热,动来动去,在办公室里面走来走去那个汗流了很多。汗流了很多,出来以后从身体的肠胃一直经过三焦系统走到皮肤表面上来,应该毛孔要打开来流汗,可是冷气开得很好,你的办公环境很舒畅,那汗又出不去,出不去以后呢,汗要回来,第一个它回不来汗走了出去,他不会走原路回来,就停在皮肤表面上,刚开始停在皮肤表面上,那你日子长了,每天日积月累以后呢,这个汗水慢慢累积在肌肉关节里面就是风湿相搏,湿就是这样子来的。
风湿相搏呢,你如果这个病人本身素有湿,那你用汤剂开下去,一开下去的时候他发表的时候,湿还在那边,因为你桂枝汤里面有桂枝白芍,麻黄汤里面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葛根汤里面呢是桂枝汤加麻黄葛根,都没有用到去湿的药。所以病人呢,湿不会去,表症去掉但是湿不会去掉。
张仲景开第一个治疗风湿的药就是桂枝附子汤。解读炮附子的时候,炮附子呢,是去寒,桂枝呢是去风,这两个不太一样。所以说,当你使用桂枝附子汤的时候,他是有风有寒。风的意思就是说全身到处游走,所以治这种的风湿,它不能转侧,但是他的风湿并不是偏重在只在一个关节,只在一个地方,永远发一个地方,肌肉也有,你说是这里痛?唉,压压他,不是,他说这里痛,那你又说,这里痛?不是,不是,我是那边痛,你这个病人找麻烦,实际上不是,风的定义就是到处游走,所以当我们遇到痛是到处游走的时候,你第一个就要想到是桂枝。中医是辨症论治,你只要看到那个痛,到处游走性的痛,就是桂枝。那寒我们用炮附子炮附子去寒。
这个一般来说只要有痛大部分都有寒。所以说你如果开处方下去,就是只是开个止痛药,效果不会很好。那你如果开炮附子,哇,附子很凶啊,附子的去寒的力量很强。所以说你从这里你又解读到一件事情,张仲景在汉朝的时候他就知道,他认为这个痛啊不是发炎而来的,发炎而来的痛用黄芩、黄连、大黄就能解决掉,对不对?不是。他认为这个痛是寒堵到,因为有寒嘛,本来我们身上是很热的,热水是不是一直循环?人身上是这样子,比如说人是这样的,水是一直不断的循环,不断地循环回来,一直循环。那你这个地方有寒的时候,寒水冻在这个地方的时候,那水过不去了,慢慢在这边累积,累积在这边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很多的水累积在这边,因为有寒在这边,挡到去路,所以痛是从压力产生痛,并不是从发炎产生痛。他当时就了解了,所以他治疗痛的时候他是开炮附子。
你说,“老师你说炮附子那么热,有没有错啊?”炮附子一下去就好。那我们怎么证明,?很简单,你看你牙齿如果肿起来,牙龈肿起来,你看牙医,牙医说,啊,你要做根管治疗,根管治疗的时候他看你牙齿发炎了,他在你牙龈上打个洞,一打洞一穿孔的时候,那个脓啊一出来,当你脓一露出来以后,压力减轻掉了,是不是痛就去掉了?所以你是压力减轻掉了的时候痛去掉了,可是炎症还在那边。所以牙医让你一个礼拜以后回去换抗生素啊换什么东西在里面,消炎。所以很明确地知道痛是来自压力,而不是来自炎症。
所以炮附子,炮附子是无所不入很凶悍,一吃下去到处跑,它把寒去掉。寒去掉以后,堵塞在寒水上面,比如堵塞在这个地方的寒呢,突然蒸化掉了,结果全身水的循环回来了,所以水的循环一回来以后,痛就跑掉了。所以桂枝跟附子用在一起的时候,全身肌肉痛,不能转侧,一剂下去就通了。那你如果说忘掉了你只开桂枝跟炮附子,结果这个生姜甘草大枣你忘了开,那就叫桂附汤,你自己创新的桂枝附汤,一下去痛去掉了,也去掉了,但是他便秘,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把津液补回去。所以全身整个经方中医在治病的时候,中医在治水,好像大禹在治水。西医呢是验血,验血报告,所以你拿着验血报告去开药,鸡同鸭讲,不能这样子开的。我们是治水,他是验血。所以说西医可以用,那你要做参考,不能用这个来,说血糖多高,什么药?这个药专门治血糖高,不能这样子处方的。所以说要知道使用的方式。
这五味药呢,用水六升来煮二升,六碗水煮两碗,把渣去掉,分温三服,就是早中晚吃。那这个剂量里面呢,你看桂枝四两,附子三枚,很重啊,这个处方里最重的是附子。这个三枚是我们这样子讲好了,如果桂枝四两我们当成四钱的话,附子用的是一两二钱。所以我平常处方的时候,我们处方是什么?我告诉诸位。桂枝附子汤,炮附子是君,这个炮附子呢,我平常开的是五钱,桂枝是两钱桂枝是两钱。那其它生姜甘草大枣,生姜两片,炙甘草两钱,红枣十枚,我常常喜欢用十枚是因为简单嘛,把它打扁了。有的人说红枣三钱、五钱,无所谓,你没必要计较,哪那么计较,红枣几个也要去算。当中医不需要那么龟毛,因为我们用的是食物,但是你如果用的是化学的毒,你就要计较了。或者中药甘遂、芜花、大戟,你就要计较,因为那个是很凶悍的。红枣多一颗少一颗也要跟他计较,那实在是,不要去计较这些。他十二枚没关系十枚十二枚都可以,十五枚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桂枝和炮附子的剂量。我们知道他的痛是来自寒,所以你炮附子很快,炮附子走表,哇全身像扫描一样,哇一下就过去,像解毒程式一样一下子,没有一丝会漏掉。所以要,这是嘛这个处方的方义在这里。
倪天医!太精彩了
蚩萸山人 回复 @来因福: 倪师在您心中已然是神
赞赞赞
听了倪师的讲解,对中医有些了解。西医只是中医的小弟弟。
蚩萸山人 回复 @学习者也: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