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 . 尚结赞的谋攻

203 . 尚结赞的谋攻

00:00
22:43

通俗西藏史(二百零三)——尚结赞的谋攻


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

上期咱们讲完了平定朱泚之乱的过程,其中涉及到了吐蕃,他们应唐德宗的请求派兵打到了陕西武功县。

之后,担任杭州刺史的李泌奉德宗急诏,于兴元元年(784年)七月二十六日回到了长安。德宗见老师回来非常高兴,马上就向老师问计。

他对李泌说:“河中(山西永济)距离京城很近,朔方兵马又堪称精锐,达奚小俊等人,都有万夫之勇,我为此日夜担忧,你看如何是好?”

李泌回答说:“天下还有很多事情可堪忧患,相比来说河中只是癣疥之疮。我们估量敌情,只须估量将领,不须估量士兵。现在李怀光是大将,达奚小俊之流不过是小卒而已,哪值得陛下挂怀?!李怀光此人难成大器,因为他根本看不清形势,他在解了奉天之围后,眼瞅着朱泚行将灭亡,可他居然去跟朱泚联合,给了李晟建立功勋的机会。现在陛下已经回到宫中,天下百姓人心思定,可李怀光不但不认罪,还“虐杀使臣,鼠伏河中”。我估计过不了许久,他的脑袋就会被部下挂在杆子上,请陛下拭目以待。”

果不出李泌所料,次年八月朔方将领杀李怀光,传首京师。《新唐书·李怀光传》

紧接着发生了一件让李泌非常气愤的事情。

平定朱泚之乱期间,因为德宗既不任信李怀光,也不信任李晟,便派人去向吐蕃求援。但吐蕃大相尚结赞的态度很暧昧,既不答应,也不拒绝,摆明了就是想要个好价钱。

实在等不及的李阔下了重注,允诺平叛成功后,割让安西北庭给吐蕃。

我们之前讲过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了。

建中二年(781年),久无音讯的安西四镇,终于和大唐取得了联系。

安西使者取回纥道,从河西走廊北侧穿越大漠,辗转数千公里回到了长安。

这时李阔才知道,吐蕃切断河西走廊后,伊西、北庭节度使李元忠、安西四镇留后郭昕,仍旧苦苦支撑着大唐在西域的飞地。

李阔听到后还感动得哭了一鼻子,但短短三年后,李阔就把安西北庭拿出来卖了个好价钱。

《慰问四镇北庭将吏敕书》


等李阔回到了长安,尚结赞就派人来要账了。

一开始李阔还想兑现承诺的,给西域唐军的诏书都让陆贽写好了。

这封诏书名叫《慰问四镇北庭将吏敕书》,收录在《翰苑集》里。

诏书先是把西域将士表扬了一番,说他们自安史之乱后,“卿等咸蕴忠诚誓死不屈,或白首军中,或长身塞外。克奉正朔,坚保封疆,援绝势孤,以寡敌众,昼夜劳苦,不得休息,岁时捍御,不解甲胄。……三十馀年,奉国之诚,久而弥励,……义激人伦,名光史册。”

紧接着话锋一转,就说道:“已共西蕃定议,兼立誓约。应在彼将士官吏僧道耆寿百姓等,并放归汉界,……待卿等进发,然後以土地隶属西蕃。今故遣太常少卿等往彼宣谕,便与西蕃交割。”

这段话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朝廷已和吐蕃约定,等使臣来宣读圣旨后,就放弃西域了。虽在诏书里也写了一段理由,说皇帝体恤将士你们离家太远与亲人永隔,你们回来以后朝廷已经有了妥善的安排等等,但朝廷要放弃西域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

李泌知道以后气坏了,跑去德宗说了这样一段话:“安西、北庭,人性骁悍,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又分吐蕃之势,使不能并兵东侵,奈何拱手与之!且两镇之人,势孤地远,尽忠竭力,为国家固守近二十年,诚可哀怜。一旦弃之以与戎狄,彼其心必深怨中国,他日从吐蕃入寇,如报私仇矣。况日者吐蕃观望不进,阴持两端,大掠武功,受赂而去,何功之有!”

这话的意思简单点说,就是“西域环境艰苦人性彪悍,控之则可以分吐蕃之势,使其不能全力东侵,如此要地怎能拱手与人?!加之两镇唐军死守孤城二十余年,忠心耿耿,一旦放弃必使其心生怨怒,如果加入吐蕃,则吐蕃攻势更甚。更何况吐蕃出兵平叛,首鼠两端,又在武功等地大肆掠夺,还接受叛军贿赂,哪有什么功劳?!

还有一层意思李泌没直接说出来,西域唐军拼命防守的地方,是您李家的地盘。

人家为了您,命都不要了。

您可到好,反手把人家卖了!

您对得起良心吗?

这玩儿法让河东平叛的唐军心里咋想?

您都不在乎,将士们还拼个锤子啊?!

《赐吐蕃将书》


李泌夹枪带棒的一顿喷,把德宗说得不吱声了。

这就是李泌的地位,德宗身边也不是没有明白人,陆贽就经常规劝德宗,李阔对他也很信任。但陆贽只是一个大臣,遇事只能温言规劝,他不像李泌身为四朝元老,又做过唐肃宗的老师,必要时可以拿话挤兑德宗。

但之前已经答应的事,总得有个了结。

于是李阔就让陆贽给尚结赞写了一封信,在这封名叫《赐吐蕃将书》的信里,德宗先是把唐蕃友好关系一顿讲,“国家与大蕃亲则舅甥,义则邻援,息人继好,固是常规。”

意思就是说咱俩可以实在亲戚,关系那不是好,那是相当好,各种好!

紧接着说去年我这边叛臣搞事情,“尚结赞志惟嫉恶,义在救灾,频献表章,请收京邑。”

您主动要求帮我平事儿,帮我收复长安。

我心里都记着呐,老感动了。

当时我答应以四镇之地做酬劳,我敞亮人,肯定不能赖账,对不对!

可您的军队来了,正好赶上天气炎热,又爆发了疫情,然后军队就走了,也没到长安啊,这就跟合同有点不符了吧。

“但以事之去就,须定是非,若不辨明,便成姑息,亲邻之义,岂所宜然?”

这话的意思说白了就是,真不是我挑刺儿啊,咱得按合同来啊,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然后接着说:“尚结赞,您是个敞亮人,辅佐大蕃,智识通明,事理昭然。如果您有其他想法呢,咱们再研究,保证把事儿办好,绝对不能秃噜扣。”

我的意见是这样,“每年与赞普彩绢一万匹,本来立约,亦为收京,然舅甥之情,此乃甚为小事”。(陆贽《翰苑集•赐吐蕃将书》)

假如说啊,您家赞普要是感觉一万匹少了,还想再加点。

您尽管提,咱都实在亲戚,不差这点事儿。

为了表示诚意,我先送一万匹绢过去。

您先给将士们分分,好歹来了一趟,咱不能亏了将士啊!

尚结赞看完信,都气乐了,“小事儿?!你说得倒轻巧,四镇北庭那是多大一块领土啊。

这叫小事儿,那啥是大事儿?

打进长安算大事儿不?!”

另外,这封书信里透露了一个,其他史料里没有的细节。

“会蕃汉将相,告天地神祗,约誓之言,至严至重。大信一立,义无改移,所请奉天盟书,勒於清水碑石,审详事理,颇甚乖违。”

当时为了让吐蕃出兵,双方曾在奉天城里有过一次会盟,尚结赞为了保险,甚至要求把盟约的条文,刻在清水会盟的石碑上。[1]

当时估计尚结赞心里还挺得意,认为这趟买卖稳赚不赔。

说不定还给赤松德赞汇报过,被领导好顿表扬。

结果刻在石头上的盟约,唐朝也要反悔了,这不是直播打尚结赞的脸吗?

就在这个背景下,叔能忍,婶儿也不能忍的尚结赞,开始谋划一场惊天之变。

从这份书信上,可以看出在如何定位出兵平叛上,双方存在明显的差异:

尚结赞的理解是,吐蕃答应出兵平叛,唐朝允诺割让土地。

吐蕃是不是出兵了?

出兵了!

叛乱是不是平定了?

平定了!

事办完了,兑现承诺吧!

唐朝的理解是,吐蕃答应出兵平叛,核心目的是帮助收复长安

吐蕃出兵了吗?

出兵了!

有没有跟叛军作战?

作战了!

有没有收复长安?

没收复!

事儿没干完啊,凭啥兑现全部承诺?!

更何况,您还抢了我的东西,您还接受叛军的贿赂,您这不是两头吃吗?

784年4月 浑瑊北上夺取武功,进驻奉天

就是在这种认知差异下,唐蕃打破了从建中元年(780年)四月,开始的和睦氛围,双方都在厉兵秣马准备开战。

李阔心里也清楚,这件事远不是一万匹绢能摆平的,在吐蕃还没动手之前,他就开始在陇山布局了。

奉天之难中凤翔和泾州的态度非常暧昧,而这两处又是陇山防线的关键节点,如果有一天吐蕃真打过来了,两地的将领根本指望不上。

八月初四,德宗任命李晟为凤翔、陇右节度使及安西四镇、北庭、泾原行营副元帅,封爵西平王。

李晟到任后,惩治杀害张镒的罪行,斩杀凤翔副将王斌等十余人。泾州节度使田希鉴在叛乱期间杀了给奉天送军资的冯河清,李晟向德宗上奏道:“最近关中动乱起于泾州,且其靠近吐蕃容易反叛。田希鉴为人凶狠,手下将领骄横不忠,如不惩处必成心腹之患。”

恰好田希鉴派使者前来问候,李晟便对使者说:“泾州地近吐蕃,万一入寇,州兵能独御之乎?吾欲遣兵防援,又未知田尚书意。”

使者回去跟田希鉴一说,没看清形势的田希鉴便向朝廷打报告请求增兵。李晟趁机派遣亲信将领带兵入驻泾州,随后他巡边的名义来到泾州,田希鉴出来迎接。李晟与他并马入城,谈论着往事,同他交好。田希鉴的妻子李氏,以对待叔父的礼数事奉李晟,李晟称呼田希鉴为田郎。同时李晟下令只备三天的食物,还对田希鉴说:“我巡视完毕,便立即返回凤翔。”

放下怀疑的田希鉴来参加李晟的宴席,可他没想到这是一场“鸿门宴”。就在众人开始大吃大喝之时,李晟埋伏的士兵一拥而上,田希鉴和参与叛乱的三十多名泾州将领一起被杀。《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七》

去除了两地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后,李晟开始重新部署陇山防御,等着吐蕃军队的进攻。

786年8月至10月 唐军两路截击吐蕃

贞元二年(786年)八月三十日,吐蕃军队如期而至,尚结赞带领大军袭泾州(今甘肃泾川)、陇州(今陕西陇县)、邠州(今陕西彬县)、宁州(今甘肃宁县),“掠人畜,割禾稼,西境骚然”。

德宗命浑瑊带一万人,骆元光带八千人驻咸阳加强防御。

由于藏文史料的缺失,我们不太清楚吐蕃因何拖了两年才发动了进攻。从唐史里保存的三份《赐吐蕃宰相尚结赞书》上看,从兴元元年(784年)七月到贞元二年八月的两年中,唐蕃一直在割让西域的问题上纠缠,估计是始终谈不出结果,尚结赞烦了,决定以军事压力逼唐朝就范。[2]

但这段你来我往的谈判时间,恰恰给了唐朝喘息之机,他们趁这个空档期解决了李怀光,朔方军也被浑瑊接收。

吐蕃这次进攻面对的是严阵以待的唐军,不出意外的踢上铁板。

李晟派骁将王佖率三千精兵在汧阳(陕西千阳县)设伏,并告诫道:“虏过城下,勿击其首;首虽败,彼全军而至,汝弗能当也。”

不如等先头部队开过去后,当看到军中竖五方旗,将士穿着虎豹衣时,这便是他们的中军了。

你率兵暴击,必能成功。

还记得我们以前说过,吐蕃有对勇士有奖励虎皮衣服的政策。

《贤者喜宴》中记载“勇者的标志为虎皮袍”。

不同大小、不同位置的虎皮装饰,还可以用来区分勇者的等级,从低到高为:虎皮裤、虎皮上衣、虎皮小披肩、虎皮大披肩、整块虎皮制的外套、整块豹皮制的长袍等六级。[3]

《敦煌吐蕃文献选》P .T .1217号上也有相应的记载:“卑职先后为政事效劳,忠心耿耿,曾褒赏以告身和虎皮马垫。”[4]

由此可见,带虎豹皮装饰的士兵是吐蕃最精锐的战士,他们组成了吐蕃的中军,唐军正是用这种方式来进行辨识。

王佖依计行事,果然将蕃军从中截断,其他唐军四面攻杀,蕃军大败。尚结赞几乎被俘,仅仅因为唐军士兵不认他,而得身免。

几番交手后,尚结赞对身边人说:“唐之良将,李晟、马燧、浑瑊而已,当以计去之。”

于是,他带兵进入凤翔境内,并不掳掠,一直开到凤翔城下说:“李令公召吾等前来,为何不出面犒劳?!”

蕃军在城下过了一夜,尚结赞才领着人马退去。

他在给唐朝下套,李晟则在抄他的后路。

十月十七日,李晟派部将野诗良辅和王佖带步骑兵五千人奔袭吐蕃的后勤基地摧砂堡


摧沙堡的位置

摧沙堡的位置,我们在《城原州》那期里讲过了,不再重复了。

奔袭的唐军与二万蕃军遭遇,唐军击溃蕃军并一路追击,趁势攻克了摧砂堡,“焚其积蓄,斩吐蕃守将七人,传首京师。”《旧唐书·吐蕃传》

吐蕃在陇山的攻击很不顺利,但他们在另一个地方取得了突破,这就是联系关中与灵州的重镇——盐州

关于尚结赞给唐朝下套的结果,以及双方在盐州的争夺,咱们下期接着讲。

参考书目:

[1]、《唐蕃关系下的尚结赞》_林冠群;

[2]、《吐蕃大相尚结赞考述—兼论吐蕃宰相制度变化的几个阶段》_陈楠;

[3]、《吐蕃军事制度研究》_贺东;

[4]、《吐蕃军事力量概述》_任树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9591878

    👍🏻

    白发布衣 回复 @听友39591878:

  • 格格乌大王

    辛苦

    白发布衣 回复 @格格乌大王:

  • 白发布衣

    地图

  • 墨斗鱼0648

    奖励虎皮衣,都是孙大圣

  • 兰州追风

    讲的真好

  • 兰州追风

    讲的真好

  • 一一_w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