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超导神话,就这么“超快”破灭了|京酿馆

室温超导神话,就这么“超快”破灭了|京酿馆

00:00
07:13

震动世界科技圈,甚至迅猛搅动全球资本市场的“室温超导”神话,在一番“病毒式传播”后,其破灭似乎也来得“超快”——

7月26日,韩国研究团队宣称发现“室温超导”,引发大量关注,相关争议也随之而来。与此同时,各国迅速展开重复实验,包括部分中国高校以及美国相关公司、实验室的“复现”结果却并不一致。

8月2日,韩国超导低温学会宣布成立“LK-99验证委员会”,负责对此进行验证。8月3日,该专家委员会即公开表示,“LK-99”不是室温超导体。

据环球网援引韩联社8月3日报道,自韩国量子能源研究所研究团队公开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制造超导物质“LK-99”的论文后,韩国超导低温学会经过科学研判,认为“LK-99”并非室温超导体,因为实验材料没有完全表现出“迈斯纳现象”,且该韩国研究团队成员拒绝提交样本进行测试。

众所周知,室温超导如能实现,能源输送、交通运输等重要领域将发生颠覆性突破。因此,尽管室温超导研究已屡次上演“狼来了”,但仍然值得更多期待与不懈努力,全球科学家也必然为之前赴后继。

韩国科研团队一直有“内讧”

此次被戏称为“病毒式传播”的“室温超导热”,始于韩国研究团队发布的一篇论文。该论文论证了一种名为“LK-99”、由普通硅铜矿和磷化铜用简单方法合成的物质,具备常温、常压条件下超导性能。

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科学家李硕培、金智勋和KU-KIST 融合科学与技术研究生院的权永万,是该论文的联合署名作者,其中李硕培为首席署名者。

事实上,同日发表的同题材论文共有两篇,另一篇和4月份发表在《韩国晶体生长和晶体技术杂志》上、以较为正规格式接受同行评审的论文内容更接近。

而其署名者,除李硕培和金智勋外,还有美国韩裔专家金铉德和同属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林成妍、安秀敏、欧根浩三人,却没有了原属量子能源研究中心、已在4月被解雇的权永万。

而4月发表的那篇文章,署名同样为6人,却有权永万而无欧根浩。这种宛如玩魔方般的排列组合署名,着实与需要严谨学风的科学论文格格不入。而今,韩国研究团队又开始了“内讧”。

7月28日,被剔除在“网红版”即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三人署名版论文作者之外的金铉德就表示,两篇论文均系未经许可发表,且存在许多缺陷,但并未引起过多关注。

但8月刚刚开了个头,“网红版”首席署名者李硕培便突然通过韩联社这样的权威媒体证实,该论文的发表“未经其他作者许可”,系被韩国量子能源研究中心开除的权永万“擅自发表”。

由于李硕培不仅是各版相关论文的首席署名者,更是早在24年前就“意外生成”的“LK-99”材料的命名人,他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论文作者撤稿”等传闻甚嚣尘上。

其实,这恐怕是对韩国研究团队此次“内讧”的误会。李硕培既未撤稿更未改口,仍一口咬定自己的“伟大发现”和“科学结论”。因此,其声明既有从“抢功群体”中剔除权永万的意思,也有为招致专业领域普遍质疑的室温超导发现“危机公关”的作用。

希望研究不再只有“狼来了”

李硕培为什么要进行“危机公关”?因为,正如质疑者所纷纷指出的,这一“病毒式传播”存在太多“不合理”的地方。

首先,同日在同一非正统平台发表内容相近的两篇非同行评审论文,并将其论点当作“科学结论”广为传播,“不像科学家的手段”。

而其论文立论的两大论据,也都“不合规”——论证超导现象存在的依据之一“无电阻”,只能在纯样品测试中完成才有效,而研究团队实际上迄今根本未合成“LK-99”的纯样品,就更不用说拿来进行无电阻测试了。

至于依据之二的“迈斯纳现象”,即超导体在磁铁上可以悬浮的效应,不仅上传的视频模糊不清且充满疑点。

而且,正如牛津大学化学教授克拉克所言,即便悬浮完全成立也只能证明该材料具有抗磁性,这仅仅是超导材料的必要条件,远非充要条件。因为,自然界有许多材料并非超导体,却同样具备抗磁性。

实际上,自该论文发表至今,由于其“病毒式传播”的影响力,全球许多大大小小的实验室和团队争先恐后投入重复性测试,但迄今为止均无明确结果。

很显然,不论哪一种测试结果,目前都无法完全论证“LK-99”是合乎“立论”标准的常温、常压、廉价低成本超导材料——而此次“病毒式传播”的依据,正是这所谓的“三常”。甚至,论文本身也被指出有许多“致命硬伤”。

为此,李硕培才试图进行“危机公关”,踢出已经被开除的署名者,同时强调“正走流程寻求同行评审”,试图补上“程序不合规”这一硬伤。

此事最有意思的是,“病毒式传播”的最直接效应——全球超导概念股的疯狂,却仍在不管不顾地延续。

在韩国,部分超导概念股6个交易日累计涨幅分别达到260%和170%,并连续3天上碰涨停板;在美国,美股超导盘前涨幅也超100%。尽管许多证券分析师连声警告,但杠杆的疯狂仍在持续。

8月2日,美国方面报告称,“2022年全球超导市场规模为677209万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1736731万美元,2023年至203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9.97%”。这显然折射出投资杠杆界对此次“超导热”的趋附和急迫。

就投资杠杆界而言,他们不会等待“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常温常压超导”的结论,他们只需知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八个字,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换个角度来看,资本市场对室温超导概念的疯狂追捧,实际也表明了人们对这一困难重重但可能会改变世界的科学研究充满了期待。我们也希望,在科学家们前赴后继的努力下,室温超导研究领域不再只有“狼来了”,能真正尽早造福人类社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byj163

    一场空欢喜,看来学术作假全球都有……

  • laolao12

    世界是你们的,世界是我们的,世界早晚是韩国人的。哪天真有了室温超导体,韩国一定说是模仿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