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28:平息真假达赖之争,稳定西藏

康熙28:平息真假达赖之争,稳定西藏

00:00
11:37

这一集我们来讲康熙时真假达赖之争。清朝与藏传佛教的渊源很深,由于入关前满洲统治者坚持满蒙联姻的同盟政策,而蒙古各部又笃信藏传佛教,因此清朝的皇帝也十分推崇藏传佛教,皇太极时就特别重视与西藏宗教首领之间的往来。入关后,顺治皇帝也是如此,到顺治九年,五世达赖喇嘛率领3000人的使团,一路浩浩荡荡来北京谒见顺治皇帝,顺治则在太和殿设宴为他们接风洗尘,还专门建造了西黄寺作为达赖喇嘛在京期间居住的地方。两个月后,当达赖辞归时,顺治皇帝再一次在太和殿设宴践行,两次宴会都在选择在太和殿举行,可见清廷对达赖的接待规格之高。顺治皇帝赐给达赖使团金银、绸缎、珠宝等诸多礼物,并派人护送达赖一行返程。之后,顺治又派礼部和理藩院的官员给达赖送去刻有满、汉、藏三种文字的金册和金印,封其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坦喇达赖喇嘛”,这么长的封号大家不需要都记住,只要明白从此以后达赖喇嘛的封号以及他在西藏的政教地位就通过中央政府的册封而正式确定下来,也由此开启了中央政府册封达赖喇嘛的制度。


康熙即位之后,秉承父、祖的理念,尊崇黄教,希望通过宗教的影响来更好地将蒙、藏人民团结起来。黄教,就是藏传佛教中的格鲁派,由于这一派的僧人都戴黄色的僧帽,俗称黄教。黄教由宗喀巴大师所创立,而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是宗喀巴的两大弟子。我们刚才提到的进见顺治皇帝的五世达赖,是黄教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达赖喇嘛,当时格鲁派正受到西藏地方政权和其他教派的压迫,处境十分被动,五世达赖就派人请青海的固始汗率领军队入藏,摆脱了被动的地位,之后开始在西藏建立格鲁派的势力,并建立了以他为首的噶丹颇章王朝。而五世达赖在受到顺治皇帝的册封之后,地位也更加稳固,他还利用中央政府资助的金银建立了13座寺院,制定了格鲁派的各种礼仪和规章制度,让这一教派更加成熟化和体系化。五世达赖晚年,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著书立说上,希望利用有限的时间将自己的宗教思想流传后世,他所著的《相性新释》、《菩提道次第论讲义》等书都是藏传佛教届公认的经典书籍,在后世流传甚广。


到康熙二十一年,五世达赖喇嘛就去世了。可当时的第巴,我们先来解释一下,第巴是个官职名称,相当于达赖系统的大总管,当时担任第巴的桑结嘉措在五世达赖去世之后却选择了秘不发丧,找了一个与五世达赖面貌相象的喇嘛来冒充他,这个人每天穿着达赖的衣服在布达拉宫坐床,装一下样子,第巴就借口达赖要修炼秘法,不能与外人接触,一切事情都委托自己代为管理。显然,第巴这是想借五世达赖圆寂的机会,把西藏的政教大权掌握到自己手中。就这样,五世达赖圆寂的消息被第巴一瞒就隐瞒了15年,直到康熙三十六年,第巴才公布了五世达赖去世的消息,同时宣布转世灵童已经找到,是当时年龄已经十五岁的仓央嘉措,并正式迎接仓央嘉措到布达拉宫坐床,成为六世达赖喇嘛。


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康熙也曾多次怀疑五世达赖已经不在人世,后来从准噶尔的俘虏口中得知五世达赖确已圆寂多年的消息,就当即写信责问第巴,第巴向康熙承认了错误,并不得已公开了五世达赖去世的消息、宣布已经确认的转世灵童,这些举动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康熙所给的压力之下进行的。


但第巴这样瞒天过海的做法,自然遭到西藏其他政教势力的反对,拉藏汗就报告康熙,说第巴所选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沉湎于酒色,不守清规戒律,是一个假的达赖喇嘛,在西藏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应当予以废除。


说起这位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还的确是个特别有争议也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不仅曾是六世达赖喇嘛,更是西藏著名的行吟诗人,所写的诗歌驰名中外,在藏族文学史上具有无法抹杀的重要的地位。他的很多诗句至今还被广为传诵,我来念几句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第一最好不想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想惜,如此便可不相忆”。除了爱情的主题之外,仓央嘉措的诗句中也生动地反映出他本人在宗教与世俗之间的挣扎,比如“世间安有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正是这些诗句,一方面让他被看做是不能静心修习佛法、不守清规戒律的假达赖;但也有另一些人将他崇奉为真正的神。


好,简单地介绍完仓央嘉措,我们再回到拉藏汗报告康熙说仓央嘉措是假达赖,要求将其废除。康熙就让他将仓央嘉措押送到北京,然后另外寻找真的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当时康熙的这个做法,让很多大臣都不理解,为什么非要将仓央嘉措不远万里押送到北京来呢?如果他是假的达赖,废除了另外立一个真的不就可以了吗。就连拉藏汗一开始都表示没有必要把仓央嘉措送到北京。但康熙认为,尽管拉藏汗认为仓央嘉措是假的,但也有其他政教势力认为仓央嘉措是真的,所以如果不把仓央嘉措带离西藏,就很难迎立新的达赖。事实证明,康熙的这个看法是非常正确的。拉藏汗本人后来也意识到这一点,决定将仓央嘉措解送到北京。


关于仓央嘉措的结局,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他在被送往北京途中,行至西宁口外就病故了;还有说当拉藏汗派人将他押送到哲蚌寺山下时,拥戴他的一派僧人前来营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仓央嘉措为了避免伤及无辜,自己从寺庙中走了出来,走到两阵之间,用生命平息了争斗。


仓央嘉措死后,拉藏汗另选了伊喜嘉措为新的六世达赖喇嘛,并迎接他到布达拉宫坐床。但是伊喜嘉措也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青海的众台吉另外拥立了噶桑嘉措作为新的六世达赖,双方都上报中央朝廷说自己的达赖是真,对方的达赖是假。面对这样尖锐的矛盾对立,康熙的做法是,按照当年自己的父亲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的规格,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发给他金册金印,“班禅额尔德尼”的正式封号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康熙的做法,意在提高班禅的地位,让他与达赖共主喇嘛教。同时派人征询班禅的意见,两个达赖谁是真,谁是假。班禅给出的答复是,两个达赖之中伊喜嘉措是真,噶桑嘉措是假。就是拉藏汗拥立的达赖是真的,青海台吉所拥立的达赖是假的。康熙当即承认伊喜嘉措是真的六世达赖转世灵童,但同时表示由于他年龄尚小,暂时不进行册封,实际上就是留出了一些安抚青海台吉的空间。其次,鉴于西藏地区的局势较为紧张,拉藏汗一个人管理比较困难,由中央政府派出驻藏大臣协助他的工作,实际上是加强了朝廷对于西藏和青海的管理。但是,这样康熙支持拉藏汗一派,还是导致拥立噶桑嘉措的一派不服,企图武力反抗,清廷于是派兵镇压了反对派,稳定了西藏的局势,真假达赖之争就结束。


在真假达赖之争的过程中,康熙成功平息了西藏各派政教势力之间的纠纷,加强了中央朝廷对于西藏的管控,驻藏大臣的设置此后逐渐成为定制,到乾隆时又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进一步避免了各派的争斗,让西藏的局势进一步稳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89455212

    老师犯了个小错误,你见或者不见这首诗不是仓央嘉措写的

    大源宝Bear 回复 @听友89455212: 不是吗?

  • 大源宝Bear

    乾隆亲定金瓶掣签稳定西藏,真的福及当代,现在如此复杂的地缘政治,中国如果没有西藏,跟欧亚大陆少一个屏障,难以预判对中国国家稳定安全的恶劣影响。那些动不动就咒骂清朝的人,真的应该用全面辩证地历史观评价清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 热带雪人_q3

    仓央嘉措真是个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