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30:名臣明珠(下)权倾朝野,结党营私,却得善终

康熙30:名臣明珠(下)权倾朝野,结党营私,却得善终

00:00
11:12

上一集我们讲到明珠凭借自己的政治能力以及揣摩迎合皇帝心意的能力,很快成为继索额图之后,康熙朝第二代宠臣的代表人物。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做官,问索三;要讲情,问老明”,索三就是索额图,老明就是指明珠了,可见两人在朝中的势力之大。由于索额图与明珠向来不合,两个人又各自构建了自己的党羽,彼此倾轧。

索额图我们前面讲了,他是康熙初年辅政大臣索尼第三子,也是康熙除鳌拜时所用布库之戏少年的首领,在除鳌拜的过程中立有首功,很快成为康熙所倚重的大臣。康熙朝前期,如果皇帝偶尔有个身体不舒服,不能临朝听政时,就会下令将所有的奏章都送到大学士索额图那里去处理,可见索额图就相当于是康熙朝的宰相了。康熙朝前、中期所有的军政大事,索额图基本全都参与了。再加上他是康熙皇帝原配皇后的叔父,也就是皇太子胤礽的娘家叔祖,所以与太子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康熙朝后期诸位皇子激烈竞争储位、各自拉拢自己的派系,这个我们之后会给大家细讲,那索额图就是太子党当中的领袖人物,加上他显赫的出身,家族背景强大,成为太子的坚强后盾。但是,索额图在理解皇帝心思方面的能力显然远远比不上明珠,康熙非常忌讳大臣结党,因为臣子们一旦结成党羽就会打击异己,形成党争,扰乱朝政秩序,强大的党羽甚至会威胁到皇权,所以哪朝的皇帝都是忌讳大臣结党的;另一方面,索额图所结的还是太子党,这就又加剧了君权与储权的矛盾,让他自己和太子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都直接受到影响。对于索额图的这些作为,其实康熙并非一点情面都不讲,他曾经将索额图召至乾清门,当面向他讲述了朋党之祸,康熙说:“人臣服官,惟当靖共匪懈,一意奉公。如或分立门户,私植党羽,始而蠹国害政,终必祸及身家”。警告索额图如果还是私自培植党羽的话,必然会招致杀身之祸。但索额图并没有接受劝谏而有所收敛,继续扶植太子,让他与康熙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

我们前边讲过,不论是三藩之乱时索额图主张不要撤藩,还是亲征噶尔丹时索额图一再劝阻康熙不要打了,带兵回京吧,都与康熙的意图是向左的。索额图自己也明白,他在康熙面前已经失宠,于是就把希望都寄托在太子身上,极力趋奉太子,康熙指出,索额图甚至要和太子“潜谋大事”,虽然没有具体说明是什么大事,但从后来太子被废,索额图被处死来看,这个大事应该是索额图鼓动太子篡位谋反。事发之后,康熙当然舍不得将错误都归咎在自己儿子身上,索额图于是成为罪魁祸首,康熙说他用不良的言行带坏了太子,让太子的行为开始变得乖戾和不孝,说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就这样,索额图从满洲名门之后、帮助康熙除掉鳌拜、并参与了康熙朝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外交重要事务的权臣,最终被康熙幽禁赐死,用活生生的例子告诫群臣结党所带来的后果。

而康熙在索额图的势力如日中天的时候,开始有意提拔明珠,一方面固然是明珠的才能得到了康熙的赏识,另一方面从政治平衡术的角度来讲,康熙也是希望利用明珠的势力来牵制索额图的势力。果然,明珠升任大学士之后,很快就与索额图形成了对峙之势。不过,同样作为权臣,明珠所走的路线风格与索额图有所不同。索额图由于出身名门,自视甚高,盛气凌人,凡是与他政见不同之人一律打击排斥,让不少人都怕他。而明珠恰好相反,总是呈现出一副谦和的样子,而且轻财重义,资助一些刚刚进入官场但手头拮据的新人,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党羽。索额图由于是满洲旧臣,所以其党羽也主要由满人构成,而明珠虽然也是满洲世家,其党羽中也不乏满人,但他不排斥汉人,并且举荐、提拔了不少汉族官吏,并对皇帝提出了满汉一体的治国方针,用以对抗索额图所代表的满洲守旧势力,这都是明珠在观念上较索额图进步的一面。再比如索额图是太子党,而明珠就尽力分化太子党,康熙朝名臣汤斌曾担任太子太傅,康熙本来对汤斌无论在能力上还是人品上都是十分器重的,但明珠看汤斌是太子那边的人,就不停地在康熙面前诋毁他,把他之前的一些文字断章取义地拿出来,说汤斌这是诽谤朝廷,最终搞得汤斌郁郁而终。

但是,明珠势力崛起得如此迅速,从某种角度而言,对他本人并非好事。一方面他在朝中担任要职之后,也未能免俗地开始拉帮结派、打击异己,这自然会得罪一些人;另一方面明珠贪污纳贿、卖官鬻爵,让康熙对他从欣赏逐渐转为厌恶。比如康熙二十六年,直隶总督于成龙给皇帝上了一道密折,说朝廷的官职已经被明珠及其同党给卖完了。康熙一听大吃一惊,就问任职南书房的高士奇说,明珠如此行为,为什么没有人参劾他呢?高士奇回答,是人都怕死啊!康熙说,难道明珠比鳌拜势力还大吗?意思是说自己连鳌拜都清除得了,就更别说明珠了。参劾明珠没有什么可怕的。于是,很快就有御史郭琇弹劾明珠操控内阁,擅权乱政,贪污纳贿,结党营私,卖官鬻爵、阻塞言路等罪行。康熙下令革去明珠大学士的职位,但是不久之后又给了他内大臣一职,相当于是去除了明珠的权力,但仍把他留在了自己的身边任职。可见,康熙一方面要扳倒权臣势力,另一方面对明珠的才能还有些不舍,毕竟我们前面讲过,明珠的特长之一就是特别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意,这一点恐怕其他大臣都比不上他,康熙也愿意把这么一个人留在身边,有需要的时候再用用吧。此后,直到康熙四十七年明珠去世,康熙还令皇三子胤祉前往祭奠。可见明珠后来虽然再没掌握过实权,但也算落了一个善终。

明珠的生平事迹我们讲到这里,本来就可以结束了,但在他去世的60多年后,这个人却又被乾隆皇帝拉了出来重新评判了一番,也刷新了清朝对明珠的历史定位。事情缘于乾隆三十七年,国史馆把新编纂的大臣列传进呈给皇帝,其中就有明珠的传记。乾隆皇帝一看就表示了不满,说列传中怎么没有把郭琇弹劾明珠的条款都列全呢?然后乾隆就发表了自己对明珠的评价,说明珠于康熙年间担任大学士,掌握权柄多年,却结党营私、贪污受贿、不知省改,他的罪名虽然不像明朝的严嵩、温体仁陷害忠良、举朝侧目这么严重,但也值得后世借鉴,所以他的是非功过,都要客观记录下来。可见,乾隆对于明珠的评价要比自己的祖父康熙更低,由于乾隆观点发表之后,史官就要按照皇帝的意见对明珠在官方史书中的记载进行修订,这导致他的历史评价和定位也进一步被降低。

虽然乾隆看不上明珠本人,不过他对明珠家族还是很感兴趣的。据说当时宠臣和珅将当时流行的《红楼梦》书稿进呈给乾隆,乾隆看了以后就断定说“此乃明珠家事也!”就是说《红楼梦》里所写的就是明珠家的事,贾宝玉也就是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了。搞得后世学者还考证了半天贾府与明珠家族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不过,研究者多认为《红楼梦》所描写的应该是作者曹雪芹的家事,但曹家作为受皇帝器重的旗人家族,的确与明珠家族有很多相似之处,也与皇室有着各种关系和纠葛,所以乾隆才会说《红楼梦》是明珠家事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三木之印

    谢谢老师精彩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