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颜回穷困而快乐。
我们要介绍《论语‧雍也篇》的第11、12、13、14这四章。
先看第11章,原文是: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dān sì),一瓢(piáo)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意思是︰
孔子说︰“颜回的德行真好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破旧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生活带来的忧愁,他却不改变自己原有的快乐。颜回的德行真好啊!”
鲁哀公曾经问孔子,他的弟子中,有谁是好学的?孔子回答:只有颜回一个人好学,他的表现是不迁怒与不贰过(〈雍也篇6.3〉)。从此以后,儒家形成一个传统,就是好学与德行修养不可分。
说得清楚些,好学,所学的是什么?所学的是孔子的人性理论。懂得这个理论,知道人生的意义何在,于是生命转向光明,可以死而无憾,也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篇4.8〉)!懂得这个理论,知道人在真诚时,由内而发产生向善的力量,接着要明白“善”是什么,由此努力择善固执,走在人生正途上,像颜回的“不迁怒与不贰过”,以及他立志追求的“无伐善,无施劳”(〈公冶长篇5.25〉)。
这二不与二无,就是正确的出发点,再配合他向孔子请教如何行仁时,孔子告诉他的入手四勿就是: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颜渊篇12.1〉)。
在修养这二不、二无、四勿时,颜回知道自己走在人生正途上,那么他会因为生活条件太差,像本章所说的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破旧的巷子里,而觉得忧愁、烦恼、难过、痛苦吗?显然不会如此。他不但没有这些忧虑,反而不改其乐,完全没有改变他的快乐;他之所以能快乐,正是“贫而乐道”(〈学而篇1.15〉)的明证,因为领悟了孔子的道,所以快乐。
人在世间,寻寻觅觅辛苦思索的,不就是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吗?学会孔子的人性理论,明白人之性,人之道与人之成是怎么回事,然后活在世间是治世还是乱世;自己的遭遇是穷达、顺逆,就不构成任何问题了。
本章给人的启发很大,北宋学者程颐说,他们兄弟曾向周敦颐学习过,周老师经常让他们探讨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学完《论语》之后,我们也须回答这样的问题。本章所谓“人不堪其忧”,是说天下人皆为生活穷困而忧愁。确实如此,但是颜回可以穷困而不改其乐,必须学到这一步才算明白孔子的思想。我们在推崇孔子时,记得也要向颜回致敬。
接着看〈雍也篇〉第12章,原文是:
冉求曰︰“非不说(yuè)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rǔ)画。”
意思是︰
冉有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人生观,只是我的力量不够。”孔子说︰“力量不够的人,走到半路才会放弃。现在你却是画地自限。”
冉有多才多艺,做官没有问题,但他个性较为软弱,对长官奉命唯谨,而无法坚持为民服务的理想,因而不只一次受到孔子的批评与责怪。我们将来会看到这些例子。
在本章,冉有向老师坦白承认,自己不是不喜欢老师的人生观,而是力量不够啊!冉有这里所说的老师的“道”,应该包含人生的正路,像择善固执在内,那确实是不小的挑战,但他说自己力量不够,却是有问题的!孔子在〈里仁篇4.6〉说过:有没有人会在某一段时间致力于行仁,我未见力不足者。也许真有力量不够的,只是我未曾见过啊!
现在,眼前就有个学生直接说自己“力不足也”,孔子听了肯定摇头叹息。他告诉冉有:你没有尝试,怎么知道自己力量不够呢?好歹你先努力做做看,走不完全程,择善而未能固执,到了半路才放弃,也就算了。这句话等于说:你放弃尝试,比你尝试而失败,其实是更糟的情况?尝试而失败,至少知道问题所在,可以加强某些方面的修养,下一次就可以走得更好更远。
再看〈雍也篇〉第13章,原文是:
子谓子夏曰︰“女(rǔ)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意思是︰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个器度恢弘的学者,不要做个志趣偏狭的学者。”
我们都以孔子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是“儒”这个字,在孔子以前早已存在,而在《论语》这本书里面,“儒”这个字只有在本章使用了这两次。
以下,做个简单的说明。
首先,“儒”字,在古代有何用法?依《周礼‧司徒》及其注解所载“师以德行教民,儒以六艺教民”,可知师与儒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在古代,儒是掌握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的专家,可以负责礼仪与教育方面的工作。
由于孔子明确区分君子与小人,有两种对比可以参考:一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篇4.16〉)。二是“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篇14.23〉)。因此,本章所谓君子儒,是指明白道义,并往上追求人生理想的学者;而小人儒,是指以其专长谋生求利,谈不上什么恢弘器度的学者。
孔子在〈先进篇11.16〉说过“商也不及”也就是子夏有所不及,所以他要提醒子夏;或许是因为他个性较为保守,所以要鼓励他不妨提升志趣与格局。
最后再看〈雍也篇〉第14章,原文是: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rǔ)得人焉耳乎?”曰︰“有澹(tán)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意思是︰
子游担任武城的县长。孔子说︰“你在这里找到了什么人才吗?”他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他走路时不抄近路,若不是公事,也从不到我屋里来。”
子游是孔子门下文学科的高材生,他小孔子45岁,所以他担任武城县长,应该是在孔子68岁归鲁之后。
孔子知道政治不能靠自己一个人,而需要有志趣相近、一起奋斗的伙伴,所以他问子游找到什么人才可以帮他忙。子游所推举的是一位谨守规矩、奉公守法、不搞私人关系的公务员,公务员尽忠职守为民服务,确实应该有这样的操守。
这里提到的澹台灭明:字子羽,小孔子三十九岁。据说此人相貌不佳,但诚实可靠。如果只看长相,可能以为他平凡无奇,因而可能错过了人才。
依《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载︰澹台灭明后来到南方发展,收弟子三百人,用心教导之后皆有所成就,因而得享名声。以致孔子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也就是︰宰予口才好,使孔子以为他言行一致,结果未必如此;而澹台灭明呢?相貌平凡,使孔子以为他缺少才干,结果呢?也并非如此。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下一集的主题是:文质彬彬的君子。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安逸堕落人,苦难造就人,颜回明白所以乐。 •圣贤仙佛愿人学他,天的心愿人人都得好,圣佛的心愿人人都成圣佛,所以圣佛讲法以期众人信而行。人学圣人,把圣人说过的话拿过来行便是——善人 •学任何东西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格局,只要不沉迷 •澹台灭明本立而道生。谢谢老师
真善美,做到真自然出现善,善自然感觉到美,美的感觉就是颜回的乐吧! 冉有觉得力不足,大概还是没有悟透夫子的人之道吧!朝闻道,夕死可矣。做不到,没有发展禀赋,体验不到那种乐,这也是人的本性,夫子责怪的样子让人想到上学时我们这些笨学生经常挨批哈 君子儒,小人儒,志趣格局真是学无止境啊!
老师好
外在的穷困、窘境已扰乱不了孔子与颜回他们的内心,心性与德行都与“仁”或“善”结合了,走在了人生的正途上,并乐在其中。
人在世间,寻寻觅觅辛苦思索的,不就是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吗?好学与德行修养不可分,做到二不、二无、四勿,才能安贫乐道。
“活在世界上是一个恩典,分享了上帝存在的喜悦。”------托马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