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颜回三月不违仁。
我们要介绍《论语‧雍也篇》的第7、8、9、10四章。
先看第7章,原文是: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意思是︰
孔子说︰“颜回的心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背离人生正途;其余的学生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一点罢了啊!”
本章谈到“心”,关于“心”这个字,我们记得孔子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篇2.4〉),这表示从心所欲经常会逾越规矩。那么这个心是不是必须好好修练,不然随时可能出问题吗?确实如此。
在此,最好先借用孟子的一句话来做背景。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fǎng)心而已矣”(《孟子‧告子篇上》)。学是学习,问是请教;学习与请教的途径没有别的,只是把失去的心找回来罢了,也就是人的心可能失去,也可能找回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章就比较清楚了。孔子说:颜回的心可以保持三个月不失去,不失去就是与仁结合,也就是守住人生正途,一心一意,念兹在兹。
古人以三月为一个季节,代表相当长的时间,人的心不背离人生正途,并不需要闭门读书或闭关修行,而是在日常活动中保持真诚,随时注意我与别人的关系是否适当,一言一行皆有高度的自觉,这当然不是容易的事。相形之下,别的学生只能“日月至焉而已矣”,有的做到一两天,有的做到一两个月,然后就松懈了,就把心给丢失了;与人比较、计较去追逐外在的名利权位了。
我们由本章学到:第一、人的心是自由的,浮动的。第二、人的心与仁或人生正途是可即可离的,也就是说,人若真诚,则走上“不违仁”的路。第三、如果觉悟了仁的重要,心才可能定下来。
接着看〈雍也篇〉第8章,原文是: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意思是︰
季康子请教︰“可以让子路担任大夫吗?”孔子说︰“子路勇敢果决,担任大夫有什么困难呢?”接着问︰“子贡,可以让他担任大夫吗?”孔子说︰“子贡识见通达,担任大夫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再问︰“可以让冉有担任大夫吗?”孔子说︰“冉有多才多艺,担任大夫有什么困难呢?”
这段对话,应该是孔子周游列国,返回鲁国之后的事。当时,季康子担任鲁国的执政的卿,可以推荐人才出任大夫。
本章三问三答,比较特别的是,孔子的三答也用上问号,也就是这三个学生各有所长,担任大夫有什么困难呢?用人之权在季康子手上。孔子只说:三人都各具条件,但是要用谁,要怎么用;那是季康子的权力,孔子自有分寸,不会多说半句。
的确,子路勇敢果决,可以领军作战;子贡识见通达,可以负责外交;冉有多才多艺,可以管理政务。
接着再看〈雍也篇〉第9章,原文是:
季氏使闵子骞(qiān)为费(bì)宰。闵子骞曰︰“善为(wèi)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wèn)上矣。”
意思是︰
季氏想派闵子骞担任费邑的县长。闵子骞对传达的人说︰“好好替我辞掉吧!如果再有人来找我,我一定逃到汶水以北去。”
闵子骞︰闵损,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列名于德行科。他是著名的孝子,德行杰出、做事有原则。
季氏,应该是鲁国的执政之卿季康子,手握大权,但其家族所行未必皆为正道,做过许多违礼、僭礼之事。闵子骞大概觉得,在这样的人手下从政做官,很难发挥什么作用。他有此远见做出自己的选择,谁又能勉强他呢?
费邑,是季氏所管辖的城邑之一,而汶水以北则进入齐国的境内了,表示再来找他的话,他只好出国去了。他说:好好地替我辞掉吧!这是婉转拒绝的做法,即使不合作也不必得罪人。
最后再看〈雍也篇〉第10章,原文是: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yǒu)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fú),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意思是︰
冉伯牛生病了,孔子去探望他,从窗户握着他的手,说︰“我们要失去他了,这是命啊!这样的人竟得了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得了这样的病!”
冉伯牛:冉耕,字伯牛,鲁国人,小孔子七岁,列名于德行科。
孔子对于德行好,而未能来得及服务社会的弟子,总是深感遗憾。他对颜渊早死,说“不幸短命死矣”;对冉伯牛重病,他说“命矣夫”。人有主观的愿望,主动的抉择与修养,但客观的遭遇如生病与死亡,则是莫可奈何的事啊,可以归之于命!对此只能感叹,并抓紧时间做该做的事。
冉伯牛在《论语》中,只此一见。《孟子‧公孙丑篇上》说:冉牛、闵子、颜渊,这三人是圣人孔子的具体而微。就是:他们已经有圣人的全部特点,而格局较小而已,这是极高的评价。
伯牛的病可能有传染的风险,所以孔子由窗户握住他的手,握住手也可能是为他把脉,然后才说:要失去他了!在〈乡党篇10.16〉有一段,孔子对于季康子送来的药,说:“我不清楚这种药的药性,不敢服用啊!”由此可知,孔子对于医药有一定的认识与判断。他最后重复说“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是感慨善人未能长寿善终,这是个无解的难题。
面对人生各种无解的难题,儒家依然坚持走在人生正路上,要完成人性被赋予的天命,人的尊严也在这种坚持中得以成立。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下一集的主题是:颜回穷困而快乐。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在《仲尼弟子列传》中,孔子弟子77人,只有其中的30人有记载,司马迁都是尊重的《论语》而抄录下来的。剩下的47人仅是有名字罗列而已。因子贡、子路等名气颇大 ,对他们的描述又参照了一些其他史料的内容。老师都讲到了。如果我们每个人有条件都去看一下《史记》也就明白了。
“不违仁”看不见的是坚韧的意志力,这种苦加狠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作德容易作罪难,人们都好争,闵子骞一让一躲,就把德作了。 “命矣夫”这些优秀的学生已深深地融入孔子的生命里,他们的离去是在折损老师的寿命啊,孔子的仁爱让人敬佩!谢谢老师
有个不情之请: 恳请傅先生串讲一下《史记》中的孔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传。
老师好
面对人生各种无解的难题,儒家依然坚持走在人生正路上,要完成人性被赋予的天命,人的尊严也在这种坚持中得以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