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集《雍也篇6.15-6.18》文质彬彬的君子

第65集《雍也篇6.15-6.18》文质彬彬的君子

00:00
09:56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文质彬彬的君子。


我们要介绍《论语雍也篇》的第15161718这四章。


先看第15章,原文是: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意思是︰

孔子说︰孟之反不夸耀自己。鲁军战败撤退时,他负责殿后,将要进入城门时,他鞭策着马匹说︰『不是我敢殿后,是马不肯快走啊!』


孟之反︰原名孟之侧,字之反,鲁国大夫。鲁哀公十一年,鲁国与齐国发生战争,鲁军战败。撤退时,由孟之反负责殿后,这是危险的任务,在一般人眼中是有功劳的。


孟之反显然不愿居功,因为败军之将,不可言勇。哪里有人战败了还夸称自己殿后有功呢?孔子称赞他不伐,就是不夸耀自己,把自己殿后的原因说成是马不肯快走。这话听起来还有些幽默呢!孔子所看重的,应该更是他的知耻近乎勇。


再看〈雍也篇〉第16章,原文是:

子曰︰不有祝鮀(tuó)之佞,而有宋朝(zhāo)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意思是︰

孔子说︰不重视祝鮀的口才,却重视宋朝的美貌,卫国在当前各国争强的形势下,恐怕免不了灾祸了。


先说本章所论的二人。

卫灵公时,祝鮀掌管宗庙祭祀。孔子在〈宪问篇14.19〉说:卫灵公无道,但还能维持稳定的政局,就靠三位贤大夫,其中之一就是祝鮀,他负责宗庙祭祀。这样的工作是要与鬼神沟通的,必须脑袋聪明,口才便(pián)给。


本章所谓祝鮀之佞是客观描述他的才干,正如接着所说的宋朝之美也是同意宋朝是个美男子。宋朝,本来是宋国公子,后来逃亡到卫国成为大夫,受到灵公夫人南子所宠,引发了不少祸乱。由于祝鮀与宋朝都是卫国大夫,所以后面所说的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就是在当今之世,恐怕免不了灾祸,所说的应该是卫国的处境。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卫国待过几年,关心卫国的政局发展也是合理的事。


本章的问题是: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这两个字,什么意思?首先,这个字,并不是有没有的,因为说没有口才,就有美貌,但是世间大多数人是两者皆无啊!那你讲这个,有什么意思呢?


要了解这个,就要参考《尚书》的最后一篇〈秦誓〉,里面谈到秦穆公曾经讨伐郑国,经过晋国南边的要塞时,没有事先去借路,结果晋襄公打败了他,俘虏了三位统帅。秦穆公发表宣言表示悔过之意,就是说,他应该用一些更好的人。谁呢?他说:番番(bō bō)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就是那些头发花白的勇武之士,虽然年老体衰,我现在真希望能够重用他们。


所以,这个字是说,我可以而亲近之,而使用之;也就是重视的意思。结论就是:孔子在批评卫国政局,说当政者不重视祝鮀的口才,却重视宋朝的美貌,然后在当前世局争强的形势之下,恐怕免不了灾祸了。我们学会了之后,就要重视才干超过外表的美貌。


接着再看〈雍也篇〉第17章,原文是: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意思是︰


孔子说︰谁能走出屋外而不由门户呢?为什么为人处事却不经由我所提供的正途呢?

这两句话代表孔子的感叹,孔子好学深思,对人生问题做了全盘而深入的思考,提出一套人性理论。希望大家参考他的说法,接受他的建议,从真诚修养自己入手,努力择善固执,由此走出自己狭隘的天地,步上人生的康庄大道!


他把人生比喻为要走出屋子,那么当然要由正门走出去啊!古代的屋子,高宅大院的门,是左右两扇称为门;一般百姓的门就是一扇,称为户。门户都是出入要道,没有其他选择。


本章前半句是个比喻,因为没有人可以出不由户,后半句显示孔子的自信,他认为自己提供的是人生正当的门户。如果出入不走这个门户,难道另有旁门走道或要跳窗而逃吗?也有学者把此句说成:谁能出去不经由门户?谁能不由此道而出去?这样的话意思重复,也不清楚孔子为何要这样说?孔子是有德者必有言的人,他的必有所指。


最后再看〈雍也篇〉第18章,原文是: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bīn)彬,然后君子。


意思是︰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多于质朴,就会流于虚浮。文饰与质朴搭配得宜,才是君子的修养。


本章谈到君子的修养,必须兼顾两面。孔子以君子作为人格典型,是他期许自己,也教导学生努力以赴的目标。我们对君子已有一些基本的观念:第一、没有人生下来就是个君子,君子并不是天生的。第二、没有人不能修养成为君子。第三、人都应该修养成为君子。


问题是,人为什么应该修养成为君子呢?答案是:因为人性向善,就是在正常而自然的情况下,人只要真诚,就会要求自己行善,而是我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而所谓的适当关系要如何判断呢?我们分析过这个问题,答案是必须考虑三点:内心感受,对方期许,社会规范。其中,社会规范包括法律、礼仪与道德,是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有具体的规定的。


这三者的内容,需要学习才可得知,因此,本章所谓的,是指质朴状态。此时,内心感受充分彰显,而对方期许也直来直往,较少误会。本章所谓的,是指经由学习而有的文饰,对社会规范,既熟悉又能应用自如,于是内心感受往往退居幕后,而对方期许也容易流于客套。


因此,孔子的意思是:质朴多于文饰,会显得粗野;那是因为内心感受直接,而对方期许简单,不太明白社会的规范。其次,文饰多于质朴,就会显得虚浮。社会规范没问题,但是如此一来,太重视社会规范,内心感受未必真诚,而对方期许也可能流于客套。君子必须搭配得宜,内外协调,显得既真诚又合理。


这一集,谈到这里。


下一集的主题是:对鬼神敬而远之。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376468418

    做人首先要懂得社会规范,与人相处要能感知他人的期许,同时在自己内心里始终要保有着真诚。“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Leonard0

    无伐善无施劳,真诚与合理并重。

  • 听友376468418

    孔子教弟子时是即诚肯又幽默,他会对你说:你出门若不走门户,想要从哪里出去呢?规劝弟子人生一定要走正途。

  • 易道思维

  • 私淑艾者

    230720给傅老师的一封信

  • 听友240997361

    18章,所要表达的实质内容胜过华丽的词藻可以开阔视野(思维),语言文字胜过实际情况是记录历史。原本的语言文字记录是记录历史(论语是文与质合则史焉)?尊重历史,尊重古文的表达,然后可以做君子。 质朴与华丽可以并存,就像德才兼备的君子。 质:质量,实质 文:语言:,语气,词语,文字,字本身。

  • 听友240997361

    17章,孔子在对学生说话,这句就可以理解为学习的思考重要性,古代五经六艺可能是齐头并进的。这大约是为什么论语就这么没头没脑的单一句话。古代大戸人家还有侧门和后门,门很多。

  • J之大盗

    孔子提供的正途,就是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修德养性成为君子的康庄大道,岂有不走之理。谢谢老师

  • 知和合

    老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