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至今千里赖通波 朗读:彩虹

03.至今千里赖通波 朗读:彩虹

00:00
10:12

      打开苏北地图,纵横交错的水系密如蛛网,其中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人工河道特别引人注目,其长度远远超过世界著名的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那就是闻名遐迩的京杭大运河。

       封建君主主张开凿运河,原始意图并不值得称赞,劳民伤财的横征暴敛引起天怒人怨,隋炀帝因此获得“罄竹难书”的滔天恶名。然而,运河沟通了中华五大水系,给民族的生存和繁荣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灌溉、通航、防洪、排涝、渔业,无一不叨足了运河的光。

       开凿后的大运河,是原生态的,她和天然河道一样,长期经受自然界雷电风雨的考验。大雨滂沱,潮涨潮落,她以自身躯体顽强抵御。据《扬州画舫录》记载,“南岸外为二道沟,中皆淮水。逢潮汐则江水间之,肆中茶取于是,饮者往来不绝。”长江涨潮时,江水溯流而上,直逼扬州城下。旧时的扬州人家,作兴按时到南城外去载水,且得意的说,自己喝上了长江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疏于管理的大运河,不是水满为患,便是河床干涸,影响通航。于是,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治理。在河道上建闸坝,人工调节水位,运河两岸居民朝思暮盼。1932年,卧伏在邵伯运河堤畔的铁牛,好不容易盼来船闸的兴建,国民政府的“导淮”宏图,在今天看来简直是小菜一碟。抗日烽火燃烧,治水举措化为乌有。

       真正的治理运河水,那是到了“天翻地覆慨而慷”之后。运河上建起了一道道节制闸,指挥桀骜不驯的河水按人们的意愿流淌。多年失修的河堤拓宽垒高,水患变水利。邵伯船闸一而再,再而三的扩大规模,保证航运安全万无一失。汪家窑段,河床狭窄,水流湍急,每当汛期来临,淮河洪峰下泄,险象环生,素有“鬼见愁”之称。水利部门顺应民意,花巨资拓宽航道,化险为夷。

       在新的历史时期,京杭大运河英姿勃发,被赋予更新、更重大的历史责任。华北平原缺水由来已久,历年依靠抽地下水补充,聊以维持。超量汲取地下水,造成地面下沉,生态危机加剧。从水量充沛的南方寻找沧浪之水,以润泽雨水稀缺的华北大地,专家们终于形成共识。路线有三条,综合各方面的条件,东线方案最成熟。京杭大运河是现成的输水通道,建设必要的辅助设施,运河即可当此重任。

        “临危受命”,宝应提水站应运而生。新开挖的潼河、三阳河,给宝应站送来滔滔不绝的长江水,站内四台大型抽水泵“一声吼”,100个流量的水源被抬高7米,宝应抽水站成为南水北调的开路先锋。控制水流的主动权大幅提高,区域内防洪、排涝的能力也得以加强。

       提水站宏伟宽敞,中央控制室内电视监控设施先进,只要上级一声指令,按钮一揿,水将按照人们的意图向北调遣。透过站内晶莹剔透的大面积玻璃墙向东首眺望,笔直的潼河安卧,水面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不久它将被源源不断地输向华北,输向天津,给那里干涸的大地带去久违的滋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输送长江的源头活水抵达海河之滨,运河肩负起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公元604年,刚上台的隋炀帝昭令民众开挖运河,劳民伤财,目的只是为了巡幸之便。谁能想到,诞生在1400年之前的这条人工河道,竟然久远地惠及百姓,并且在新世纪中国南水北调这项举世瞩目的宏伟工程中扮演主角!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代诗人皮日休对短命的隋末君主发表过公允之论,今天,我们21世纪的现代人,更应该以历史的眼光和宽容的心态,来评判这位封建帝王的“好大喜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