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刚《三国两晋南北朝》8淝水之战:因一场战争而溃散的前秦

孙英刚《三国两晋南北朝》8淝水之战:因一场战争而溃散的前秦

00:00
12:52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的孙英刚,欢迎大家收听,由崇贤馆与喜马拉雅联合制作的《二十四史》大师课。


本节讲淝水之战与前秦的兴亡。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四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兴起,定都于长安,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族政权。前秦的最高统治者称天王,不称皇帝。氐族统治者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其中天王苻坚尤其受汉文明的影响。《十六国春秋》里面描述苻坚,说他“雅好文学,英儒毕集,纯博之精,莫如劝也”,可见苻坚的汉文化修养很高。在他统治时期,根据史书的记载“文教之盛”无与伦比。受到大一统思想的影响,苻坚始终希望自己能够“混一六合,以济苍生”,来统一天下,结束混战,给老百姓带来美好的生活。这是他后来发动淝水之战,试图统一南北的思想基础。前秦的汉化改革,有效的缓解了民族的隔阂,促进了文明延续和民族融合,并为后来的后秦、北魏的汉化改革打下了基础。

苻坚他最重要的谋士是一个汉人,叫王猛。王猛这个人出身贫寒,但是瑰姿俊伟,非常喜欢读兵书,是一个深谋远虑,很有权谋的人。在王猛的主持下,前秦整顿吏治、加强集权、劝课农桑、招抚流民,政治清明,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形成了“关陇清晏,百姓丰乐”的局面。王猛任职18年,在这段时间内,前秦经济、军事实力不断地壮大。苻坚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希望把自己统一天下、结束乱世的思想付诸实施。公元370年,前秦军队在王猛的带领下攻灭了前燕,擒获慕容暐。371年,前秦军队又灭前仇池国。376年,前秦灭前凉,张天赐投降。同年,苻坚乘代国内乱之际派遣邓羌、苻洛进兵攻灭代国。甚至在公元382年,苻坚命令吕光征伐西域,这是自西晋之后数十年来,中原政权再度占领西域。在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之后,苻坚把目光转向了南方,于公元383年发动了对东晋的战争,淝水之战爆发。

其实前秦对东晋的战争并不是383年才开始的,早就开始了,早在公元373年,也就是十年前,苻坚就派军队攻下了东晋的梁州、益州两州,也就是今天的四川、湖北的部分地区。公元379年,前秦军队又攻占了东晋的战略重镇襄阳,之后又发动了对淮南和江陵的进攻,不过后面两次进攻没有取得战略性进展。东线的战事就僵持在了徐州以南、淮水以北这样一片地方。于是苻坚决定调整部署,对东晋发动全面战争。382年的冬天,苻坚在太极殿召集群臣,进行商议,他提出要亲率大军南征灭晋。这时候鲜卑贵族慕容垂,还有羌族人姚苌都极力地支持,但是氐族的贵族,包括福建的弟弟苻融、太子符宏,还有高僧道安都强烈反对。其实此时前秦的统一并不稳固,当时苻坚将氐族的势力置于国内的要冲,以巩固统一,反而将鲜卑、羌族人迁入关中。他的本意是就近控制,但是苻坚这个人为人宽宏,对于亡国的君臣、敌国的将帅,他都给予高官,量才任用,这种态度也造成了很大的隐患。慕容垂和姚苌支持战争,是希望混水摸鱼,有机会可以复兴燕国,复兴自己的政权。

公元375年,王猛去世。根据《晋书》的记载,王猛跟苻坚留下的遗言,说:“东晋虽然偏安吴越,但是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他希望苻坚不要做并吞东晋的规划,在短期内不要做这样的动作。而鲜卑、羌族人是我们的仇敌,将来一定成为祸患,他提醒苻坚一定要加以铲除,以安定社稷,但是最终苻坚并没有听从王猛的意见。面对江河天险,苻坚认为自己的大军人数众多,足以“投鞭断流”。这就是成语投鞭断流的来历。那么从整个战争来看,苻坚是有计划地推行自己统一的方略的,他并不是没有计划的头脑发热。他先占领了四川地区,又占领了长江中游的重镇襄阳,最后选择了在江淮地区跟东晋决战。但是战争终归是有非常多因素的影响,最终的走向也跟苻坚的设想南辕北辙。

前秦的大军是分为四路,在八月初由前锋都督符融率领25万人从关中出发;西部的军队由羌族人的姚苌,从四川沿长江而下。另外两支军队分别从今天的河北,还有今天的甘肃出发。由此可见,前秦的军队拉的很长。虽然苻坚说前秦是百万大军,但是实际上真正到达战场可能只有20多万。到了九月份,苻融的前军才抵达的寿阳,而河北的兵才走到徐州,从西北出发的军队才到今天的陕西咸阳。实际真正抵达战场的军队远远没有达到苻坚所说的百万大军的规模。而且还有一点,古代的沟通不便,并没有现在的通讯化设备,并不利于大兵团作战。冷兵器时代,真正能在正面战场上投入的作战力量有限。数量庞大的军队中,有大量的非职业军人,一旦军心涣散,就引发全军崩溃。

这时候东晋由谢安当国,这就是东山再起的故事。谢安当国之后,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让谢玄担任前锋都督,率领水陆八万加以迎敌。所以,如果说前秦的军队到达战场只有20万的话,双方的兵力对比,前秦并不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晋军的主力是经过军事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这些都是由北方的流民、非常彪悍的农夫来组成的。另外,东晋也派了胡彬率领水军五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又任命桓冲为江州刺史带领十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军顺江东下。十月份,苻坚的弟弟苻融率领前军攻占了寿阳,俘虏了晋军的守将徐元喜。与此同时,秦军慕容垂部攻占郧城。奉令率领东晋水军驰援寿阳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寿阳陷落,便退守硖石。苻融又率领军队攻打硖石,苻融部将梁成率兵5万进攻洛涧,截断了淮河交通,阻断了胡彬的退路。胡彬这个时候粮草用尽,难以为继,于是写信向谢石求援,但是送信的晋兵又被秦兵捉获,这封信落到了苻融手里。苻融立即向苻坚报告,他的结论是晋军兵少,粮草不足,建议迅速进兵,防止晋军逃遁。在这种错误的情报下,福坚把大军留在项城,亲率八千骑兵紧急赶到了寿阳。

苻坚到达寿阳以后,派原来东晋襄阳的守将朱序前往晋军大营劝降。这里可以看到苻坚对降将的宽厚,那么将来朱序会在秦军的失败里面扮演重要的角色。朱序到达晋营之后,不但没有劝降晋军,而且向谢石提供了秦军战线过长的情报,建议晋军要主动进攻,只要击败秦军的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败秦军。本来谢石想坚守不出的,听到这样的情报之后,就改变主意,派遣勇将刘牢之率精兵五千奔袭洛涧,由此揭开了淝水之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军五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敌。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的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落水。在这一战中,秦军溃败,主将战死,万余人都在这场战役中丧命。洛涧大捷之后,极大地鼓舞了晋军的士气。

这个时候晋军和秦军就隔着淝水对峙,秦军紧逼淝水西岸,晋军无法渡河。谢玄就派使者去见苻融,建议秦军稍稍后退,让晋军渡河,决一死战。那么从兵法上来说,半渡而击是非常好的状态,所以苻融认为,等到晋军渡过一半的时候,以骑兵冲杀,就可以取胜。但是很可惜,前秦的士兵是由不同种族组成的,内心不稳,鱼龙混杂,在撤退当中失去了控制,阵势大乱。这时候秦军中的东晋降将,比如说原来襄州的降将朱序,寿阳的降将徐元喜,他们都被吸收到秦军里面来了。他们就在秦军的阵后大喊,“秦兵败了!秦兵败了!”秦兵的军心动摇,最终演变为溃败。苻融骑马前去阻挡,战马也被乱兵冲倒,被追到的晋军杀死。前锋的溃败又引发了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形成了连锁反应。结果秦军全军向北败退,苻坚自己也惊慌失措,以至于草木皆兵。秦兵沿途听到风声鹤唳,就以为是晋军追来。那么淝水之战给我们留下了另外两个成语,一个是草木皆兵,一个是风声鹤唳。

秦军在沿途的逃亡过程当中,加上饥寒交迫、践踏而死,损失惨重。连苻坚自己也中箭受伤,仓皇逃到淮北,到达洛阳的时候,剩下十余万人。《晋书》中关于淝水之战给我们留下了这些成语,我们现在已经耳熟能详了,而苻坚在淝水之战惨败之后,并没有像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后,能够稳住局面。淝水之战后,前秦盛极而衰。慕容垂逃到关东复国,亡国时迁到关中的鲜卑族起兵围攻苻坚。羌族人的姚苌也在长安附近聚族造反,被灭亡的代国的后裔拓跋珪自立称王,丁零、乌丸相继反叛,前秦统一北方的局面土崩瓦解。而苻坚自己也在两年后被叛将姚苌所杀。淝水之乱之后,东晋趁着此次胜局积极北伐,成功地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领土,为东晋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外部环境。另外非常重要的是,淝水之战也保全了汉族核心文化,使汉族得到了自永嘉之乱后第一次喘息。而苻坚,我们必须指出,他并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在苻坚统治时期,关中地区享受了二十多年的和平,让北方也恢复了生机。

总之,淝水之战是北方第一次通过大规模战争的形式,试图统一南北。苻坚的汉化政策在前秦崩溃之后,继续在北方获得了延续,为将来南北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好的,那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二十四史》大师课,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纯心皓洁

    苻坚对于各民族比较宽容的政策,表面上让大家其乐融融,其实大家并不是一条心,苻坚的统治还比较脆弱。这个时候想一统天下,其实难度很大。应该先安定北方,夯实统治,然后再以待天下之变。当然了,这可能就不是苻坚一代人可以完成的历史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