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刚《三国两晋南北朝》14梁朝建立:他曾是南北统一的希望

孙英刚《三国两晋南北朝》14梁朝建立:他曾是南北统一的希望

00:00
10:42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的孙英刚,欢迎大家收听,由崇贤馆与喜马拉雅联合制作的《二十四史》大师课。


本节我们讲梁武帝的统治。梁朝的建立者萧衍,据说是西汉相国萧何的25世孙,他本属于南朝南齐的皇室,他的父亲萧顺之在萧道成建立南齐的过程当中立下汗马功劳。在齐明帝萧鸾大杀宗室的过程当中,萧顺之的一家没有被杀。东昏侯萧宝卷在位的时候,“内难九兴,外寇三作”。萧衍看到南齐的统治已经不会长久,于是有意取而代之。萧衍在襄阳暗中准备,制造军事器械,并且做了大量的准备。永元二年,也就是公元501年的冬天,萧衍在襄阳举兵。当时南齐的统治已经腐朽之极,完全丧失了民心,所以萧衍起兵以后,得到了很多百姓的支持,得到铁马五千匹,甲士三万人,一时声势大振。那么萧衍经过两年的战争,攻入了建康,杀掉了南齐的皇帝萧宝卷,改立萧宝融为帝。立萧宝融也只是萧衍代齐称帝,建立新王朝的一个缓冲阶段。到了502年,南齐的最后一任皇帝齐和帝萧宝融就将齐朝的统治权转交给了梁王萧衍。萧衍正式在建康称帝,将国号定为梁。按照五德终始的逻辑,齐是木德,木生火,所以梁朝是火德。在梁朝的时候尚红色,尚南方,就是推崇红色,推崇南方。

梁武帝萧衍统治初期,能够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很多弊端加以纠正。他上台以后,除了将宫女二千赐予将士外,又下诏将凡属后宫、乐府、西解等处的妇女全部放遣。又废止了东昏侯设立的淫刑乱役,禁绝除习礼乐、缮甲兵以外的一些浮费,提倡节俭。他身体力行,经常只穿布衣、食菜蔬,又虚己待下,采纳众议。他诏令公东府置木、石函各一,规定如果对在位者所未注意的政事欲加议论,可投谤木函;如果以功劳、人才、冤枉未为人所知,投石函。他曾以东昏侯的余妃为后宫,颇妨政事。

自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以来,汉族政权偏安江南,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斗争当中,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但是经济文化上却强于北方。而南方从东吴开始在江南建立政权以来,南朝经济文化最盛的就是梁朝。这与萧衍本人的文化素质是分不开的,萧衍的文化水准在南朝皇帝当中可以说是最高的。他当皇帝以来,在国内实行的是一种温和的政策,以发展经济为重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重视文化的发展。当时,与萧梁政权对峙的北魏,从孝文帝拓跋宏死后,国力急转直下。在萧衍建立梁朝的同时,北魏内部开始长达几十年的内乱和农民起义,这期间一直没有实力和精力对萧衍进行进攻的态势,使萧梁可以趁着军事压力减弱大力发展国内的经济和文化。

梁武帝本人擅长天文术数,对天文星占非常在行,根据文献的记载,他“天情睿敏”,对阴阳、谶纬、占卜、天文特别地擅长,而且梁武帝把这些东西运用在他的政治运作里面。他的政治运作里面就渗透着五德终始、天人感应这些想法。根据有些学者的观点,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天文星占的政治思想,成就了梁武帝,但是最终也导致了他的失败。梁武帝取代南齐的政变当中,他自比是周武王,而将南齐的东昏侯比作商纣王。比如说《广弘明集》里面就记载,梁武帝晚年写过一个文章,叫《净业赋·序》,里面说:“以齐永元二年正月发自襄阳,……波浪逆流,亦四十里,至朕所乘舫乃至。有双白鱼跳入塌前,义等孟津,事符冥应。”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在征讨南齐的过程当中,有白鱼跃入他的船中,就跳到他的船里面去了。周武王讨伐商纣的时候也发生过,所以他认为是自己天命所归的一个征兆。

梁武帝时期,鉴于宋、齐的典签权重,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之身,造成皇室骨肉相残,政权屡为外族所夺这样的情况,梁武帝废除了典签制度。那么这样一来,诸王不再受制于中央政府,成为有实权的藩镇。他们在地方上可以说就有了很大的自主权,造成了对中央的一种威胁。梁武帝的这些苦心,实际上最后导致了皇室的内乱,这是他所没有预料到的。梁武帝还认为,东晋是凭借世家大族的支持维系,国运才延续了百年,所以他特别重视恢复和提高世家大族的权利。对皇室子弟、世家大族和公卿大臣一律加以优待、宽容,甚至放纵。即使他们犯了罪,也不受法律的制裁。史书记载梁武帝“疏简刑法,自公卿大臣,咸不以鞫狱为意”。在这种情况下,王侯子弟就非常的骄横淫逸。梁武帝也深知这些弊端,但是他并没有加以制止。

我们通常有一个观点,就是指责梁武帝他佞佛,他太崇信佛教,导致了国家的崩溃。这种观点,是一种大家都接受的观点,也无可厚非,但是历史不能假设。这个评价,最早来自哪?就来自于萧梁的竞争对手,比如说北齐的魏收。魏收在写《魏书》的时候,他作《岛夷萧衍传》,他就以极为负面的口吻描述梁武帝和佛教的关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什么,梁武帝的南北统一失败以后,等到将来,隋文帝统一南北的时候,他的很多操作跟梁武帝是一样的,他也利用佛教,他号称自己是佛教的转轮王。在完成南北统一的功业之后,很多人劝说隋文帝去封禅,这是常规的操作,但是他拒绝了,取而代之的,他执行了转轮王的分舍利建塔的仪式,通过南北方都接受的佛教信仰,达到巩固南北统一的目的。那么显然隋文帝和梁武帝都是利用佛教,作为统一意识形态,他们的做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隋文帝的操作的规模还远远超过了梁武帝。那么实事求是地讲,就很难把梁武帝崇信佛教作为萧梁崩溃的原因。

汤用彤先生认为,将崇信佛教作为梁武帝失败的原因,是“专罪佛法,实因果倒置”。宋代的叶适也认为,梁武帝的失败是“计数之失”。是什么意思呢?他认为梁武帝的失败,主要是一系列的军事外交上的决策失败。周一良先生也认为,这是一种公允的评价。

梁武帝整体来说,他在信仰佛教的时候,他希望把佛教作为统一天下的一个理论工具,达到华夷一体,能够混一宇内的这样的一个效果。不论是来自何方,不论是什么种族,那么大家都能够众生平等,最后达到这个国家的统一。梁武帝他希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菩萨皇帝。什么叫菩萨皇帝呢?一方面是菩萨,另外一方面是皇帝,就是佛教的转轮王。佛教跟儒家学说一样,它们都有一套对王权的看法。我们儒家学说里面认为合格的君王就是天子,真命天子;佛教对君主的看法,主要就是转轮王,积累足够多的功德成为转轮王,是一种理想的君主。所以梁武帝就是太相信,最好是不动刀兵,只依靠北人武装就能统一天下。所以他在长时间内,确实是不修武备的,他在军事上准备不足。萧梁长期的政策是怀德抚远,他希望能够扶持北人,以达到干预北方的目的。只不过相关的政策在操作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的失误。虽然佛教给梁武帝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但是在政治军事方面,一旦陷入到丛林法则,最终还是看的是实力和策略。虽然在当时,很多人认为统一南北最大的可能是由梁武帝来完成,但是最后的结果是萧梁崩溃,统一的机会就让到了北方的手中。

好的,那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二十四史》大师课,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纯心皓洁

    乱世用重典。汉宣帝说,汉家用的是:霸王道而杂之。外儒内法,比较适合。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梁武帝只有胡萝卜和道德,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