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社会转型的杰作,讲述我们时代的起源。
书名:《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作者:卡尔·波兰尼
今日解读:薛晓明
解读人简介:陕西洛南人,悉尼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澳洲SBS国家广播电台特约时事评论员
播音:裴喜,北京台特约播音员
责编:李峻
音频编辑:陈子夫
名人推荐: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01 听前思考
什么是大转型?它是怎么发生的?
市场机制与社会保护机制的双向运动是如何进行的?
02 书中金句
一个自我调节的市场概念,意味着一个十足的乌托邦。
货币已经变成了国家政治的支点。在现代货币经济制度之下,没人能够不体会到金融准绳的每日变化;人们变得具有货币意识;实际收入的通胀效应预先就被民众打了折扣;各地的男男女女似乎把稳定的货币视为人类社会至高无上的需要。
社会进步的取得通常是以牺牲社会秩序为代价的。如果社会转型的速度太快,社会肯定会在转型的过程中遭受劫难。
19世纪的社会史,是一个双重运动的结果:一方面,与真实商品相关的市场体制在扩张,另一方面,与传统商品相关的市场体制却在受到制约。
03 精华笔记
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具影响力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之一。在本书中,卡尔·波兰尼认为,我们的时代起源于19世纪的政治和经济。19世纪的人类文明,本质上已经完全不同于所有过往逝去的一万年人类文明,是一场从“传统社会”突进到“市场社会”的大转型。
大转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市场机制,而市场机制本身却承受着三种矛盾。
第一,市场交换并非出自人类的天性和本能。
波兰尼的分析是从历史开始的,他观察到,在19世纪以前的传统社会,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并不以市场交换为宗旨,而是一种“三位一体”的结构:互惠、集中再分配、家庭经济。
其中,家庭经济是最基础、最底色的经济生活方式。互惠是礼尚往来,个人之间、家庭部落之间、国家之间互相赠送礼物。再分配则是将一个社会的经济产出,上交给一个讲公道的中央机构,集中起来,再由这个中央机构统筹规划,按需分配给社会成员。
这时,自由市场也不过是对“三位一体”结构必要而有益的补充,社会关系支配经济生活。经济生活镶嵌在人类社会生活的网络中。到19世纪之后,才发生了“脱嵌”——经济生活从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倒过来支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二,不受干预的自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经济,只是一个美好的乌托邦。
波兰尼考察了市场社会的形成过程,他发现,如果没有国家干预,劳动力、土地和货币这三个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就不可能商品化,不可能进入市场交易,市场机制也就无从谈起。
第三,市场机制的核心环节是价格机制。如果没有国家建立和维护中央银行与金本位制度,价格机制就不可能稳定地运转,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也就更成空想。
在市场社会中,一切事物的价值都是在市场交换中体现,而交换需要稳定的货币价值。如果货币无节操的贬值或者升值,就会造成价格信号紊乱,价格机制就要失灵了。产品生产出来了,也都卖出去了,结果通货膨胀一下子来了,不但不挣钱还要赔个底儿掉,企业破产倒闭;相反如果通货紧缩来了呢?产品价格就要跟着下降,一样赔钱。也就是说,如果由着市场原则的性子来,就连资本主义本身也会被市场力量吞噬掉。
这个时候就需要社会力量,往往是国家站出来,稳定货币的价值,稳定价格机制,保护生产组织。那么这种社会力量稳定币值、稳定价格、保护生产组织的机制,就是中央银行制度和金本位。
正因为市场机制存在上述三种矛盾,所以市场社会一经形成,人类社会就产生了一对基本矛盾:一方面,市场原则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席卷天下,支配一切;另一方面,社会力量面对市场力量的不断入侵,总要站出来反击,保护社会成员不受过度市场化的伤害。于是乎,市场力量向前进,社会力量各种制衡,形成自由市场和社会保护的双向运动。两股力量反复拉锯,造就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形成19世纪以后的人类历史发展脉络。
最终,双向运动的张力会撕毁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支撑19世纪市场社会文明的四根支柱:自由贸易、劳动力市场、金本位、主权民族国家体系崩溃。在市场社会大厦将倾的局面下,人类社会面临二次大转型。
念别人的稿子,和念自己写的文字,还是更喜欢后者!
感觉没以前形式好,喜欢个人风格的讲解。天天听一个人声音太同质化了
一贰Faith 回复 @WASON: 怪不得觉得声音都是一样的
这已经不是大咖读书会了,现在是“天天听好书”栏目
让播音员来读书还不如自己看拆书呢,怎么没大咖了?强烈抵制。
1944年的书,基本所有内容都带有情绪,而且现在的现实正好完全相反。读书要负责啊,误导人们的认知,你倒是没责任。你怎么不提1990年苏联社会主义老大解体了?总的来说,就不该读这本书,真不懂为什么要读
怎么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了
……有些人,如果你不同我说话我会觉得更自在。
强烈要求恢复大咖亲自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