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我花开后百花杀:01.韩非与老子、庄子、荀子

【仰望星空】我花开后百花杀:01.韩非与老子、庄子、荀子

00:00
09:20

在中国古代哲人中,以老子最为世故,为其入世极深然后又脱身而去故也。他综观自然万象,世俗百态,以哲人之玄思,抽象天地人,而为一部五千言之格言。虽然刘勰称之为"五千精要",但毕竟太疏阔、太简略,又太玄乎。但正如他自己所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他的思想竟成为诸子之源,得其精髓最多者有两人:曰庄周,曰韩非。这两人走的是和老子相反的方向:老子抽象人生为哲理,他们形象哲理为生活。文章至此,就精气焕然,好看极了。


庄子与韩非亦有大不同,可谓取老子之两极:韩非取其世故,庄子取其脱逸。庄子的文章是田野上的野花,而韩非的文章则如壁上的悬剑。野花者,随意采摘可也,它是我们的自由与浪漫,嗅嗅看看,弃之可也;悬剑者,取必有因,它是我们的法则和意志,出手即当有所斩获。读庄子的文章如消消停停赴约会,读韩非的文章则是铤而走险去入伙。无法则与意志者不可读庄周,读则堕入无赖;无自由与散漫品性者更不可读韩非,读则蜕为冷酷。甚至,心理阴暗者不可、读韩非,读之真如韩非所说的"如虎添翼",更增其狡狯手段;意气太盛者不可读庄子,读之则如庄子所云"重增其放",不可收束。


再申之,当权者不可读韩非,读之则术势相合,如狼狈为奸,手腕更狠,必致民不聊生;无权者何必再读庄子,读之则更放其心,更显轻薄,更无洗心革面建功立业之希望。


庄子、韩非都极能参透人生,看穿人生,看穿各种把戏。此一点上,道家与法家的眼光之锐利大大超过腐儒。孔子曾说,人生有三种态度,最好是中庸,若不得,则"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我倒认为,从为人为文的趣、味上说,中庸者最无生气,最无个性,最索然寡味。交友或读书,都应该选狂狷两类。庄子与韩非正好是这两种,庄子是狷者,一脸的不屑与轻蔑,让人泄气;韩非是狂者,一脸的焦虑与急切,使人生气。就他们的思想而言,庄子是天空中飞翔的大鹏,已经九万里之高了,尚嫌离人世不远,他的心里是越超然越好,越超然就越能"莫之天阈",摆脱一切羁绊。有趣的是,越是这样的不屑为类为伍,倒越显得他满腔的怜悯人世的深情,其可怪也欤?韩非是都市的解剖师,已经切透纤维了,尚嫌不够真切,他的思想里,是要活生生地把这人世间大卸八块,摸个清清楚楚。同样有趣的是,他越是这样的关切与呵护,倒越看出他对人世间的鄙夷与恶意。亦可怪也软?


看庄子的故事,如看童话;看韩非的故事,则是市井采风。庄子是诗人、虚构者、旁若无人的抒情者。但他随心所欲不离世态,读后仍觉真实无比、诛心无比。是的,他谈的全是心理问题。韩非则是新闻大师、社会评论家、现场目击者与面对观众的直播者,他谈的全是社会问题。欲知"道心惟微",怎能不读庄子?欲知"人心惟危",正宜请教韩非。


韩非极坚定,神经极坚强,心理极刚健。无论多丑,他不皱眉,无论多恶,他不恐惧;无论多脏,他不恶心。他亦愤世嫉俗,但所愤所嫉之世俗,非世俗之丑恶肮脏,而是人心脆弱,不敢正视这些丑恶肮脏,并从而逃避它,甚至遮掩它、美化它,在韩非看来,文饰丑恶比丑恶本身更糟糕。正是在这里他与儒家分道扬镳,使他成为一位理性健全的理性主义者。庄子则极纯洁,神经极脆弱,心理极敏感。一丝做作,他也恶心;一丝丑恶,他也按捺不住,他要的是理想的目的与理想的手段的合一。正是在这里,他又与法家各奔东西,成为理想主义者。


韩非是荀子的学生,与飞黄腾达于秦的李斯是同学。"大醇而小疵"的儒学大师荀况先生的两个得意弟子都背儒而尚法,这颇有意思。平心而论,荀子的理想国仍是君子国,是道德昌盛之地,他哲学之顶点是要实现一个礼义昌盛的世俗国家,正如黑格尔哲学在人间的最高理想即是普鲁士王朝。他对人的最高要求也是"终乎为圣人"。这是他唠叨叨地劝人学习,而以之期人的最后结果。所以,无论从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以及理想人格的角度而言,他都是孔子的信徒,而与孟子并不反对。但另一方面,荀子思想中有很多地方确实是韩非法家思想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说,荀子的一些重要见解,只要稍稍再前行一步,就会很合乎逻辑地导出韩非的观点。比如他倡导"人性恶",这便是法家思想,尤其是韩非思想的总基石,他从"制天""分人"的角度鼓吹"尊君",这也是韩非的君权至上集权思想的道德支撑点。为了防止人性的堕落,遏制恶的人性,他要"隆礼",也就是说要用他改造了的、全新意义上的"礼"来对社会进行整合,更是为韩非直接划定或指出了接下去思考问题的方向。从逻辑上说,荀子式的"礼"离"法"也就只一步之遥了。因为假如仅从社会整合角度言,"法"显然比"礼"更有效益,所以这小小的一步迟早是要被跨越的。实际上,完成这个跨越的还不是他的学生韩非,而是他自己。到了晚年,荀子已是越来越重视"法","法"在他晚年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再如荀子的"法后王"思想,使得世俗之君成为自身权力的来源,是权力之体与权力之用的结合体,这更直接导致韩非式的极端"尊君"思想。这个"君"不但不受传统约束,不受大臣约束,甚至不受天命、鬼神约束——荀子同时正是反天命、反鬼神观念的"唯物主义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