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我花开后百花杀:02.坦然指点人性之丑恶

【仰望星空】我花开后百花杀:02.坦然指点人性之丑恶

00:00
08:51

韩非对人性毫无信心。这不难理解,他的学术前辈老子以及他的恩师荀子,都对人性极悲观。到了他,他对人性是,近乎绝望的。他几乎是用极端厌恶与轻蔑的心态来对待人性。综合商鞅、孟子、荀子等人的政治(包括具体政策)观点,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有一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有关政治的意见都是建立在对人性的研究基础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先秦的思想家,确实具有人本的思想——有什么样的人,然后有什么样的政治。当然,这"什么样的人",是这些思想家观念中的人。孟子认为人性无有不善,从理论上讲,人皆可以为尧舜,所以他力倡道德政治,他对君主人性的信心使他并不反对专制;而他对普通民众人性的信心又使得他反对刑罚。因为他认为,性本善的人类,只要道德教化即可人人成为尧舜,而使国家成为文明礼仪之邦。而商鞅以及韩非则正相反,他们从人性本恶的立场出发,提出法制的思想,这也包括他们对尧舜之君的不抱希望,以及对普通民众道德水平的更低的评价。韩非认为,若无严酷的惩罚或可观的赏赐(贪求赏赐也是人性恶的表现之一),每个人都会在自私自利的本性驱使下变成恶棍、道德堕落者;同时,也会在贪图逸乐、逃避劳作的本性引导下,一步一步走向贫穷与愚味。由此,则国家不但不能达到精神上的文明,连物质上的温饱都难以实现。故而,针对儒家,包括他老师荀子的重教育劝学习的主张,他提醒人们,道德教育若不和利益结合起来,只能是一厢情愿,而道德期待则更是守株待兔式的愚蠢——尧舜即便真的那么圣哲美好,也只是人类历史大树下偶然撞死的兔子。傻等这样的兔子,不如另谋生路,期待尧舜,不如实行法治。以法治国,并御之以术,恃之以势,才能收到成效。


韩非对人性自私自利的丑陋一面的洞彻与不留情的揭露,即便有些偏执,但仍不失其深刻、不失其锐敏。正如我前面说到的,韩非是神经极坚强之人,能面对一切丑恶而坦然指点。他似乎很不能容忍为了心理脆弱而掩盖真相,在丑恶面前掉转头去;不能容忍为了人类的自尊而自高自大地粉饰人性;更不能容忍仅仅为了道德理想或理想的道德而美化现实。而这正是儒家的毛病。儒家极力把一切伦理关系都罩上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在儒家的观念里,无论"三纲",还是"五伦",都包含夫妻、父子、君臣。并且"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周易·序卦传》),因而"夫妇"是"人伦之始",《易》基《乾》、《坤》《诗》始《关雎》,都是要表明重视这一"人道之大伦"。同时,儒家从道德立场出发,又赋予这三层基本人际关系以温情脉脉的道德面纱:夫良妻贤,和合欢愉;君君臣臣,君明臣忠;父父子子,父慈子孝。从夫妇之间的"敬"到父子之间的"孝",再推及君臣之间的"忠",整个的一条道德之链。但韩非则毫不手软、毫不心跳地撕去这层面纱,给我们展示了与儒家截然不同的情景。我们看他谈夫妻关系:


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备内》)


——夫妻么,不是有什么血缘骨肉的恩情的,相爱则亲近,不爱则疏远。


还有这么一则故事,又是来自市井调查:


卫人有夫妻祷者,而祝曰:"使我无故,得百束布。"其夫曰:"何少也?"对曰:"益是,子将以买妾。"(《内储说下·六微》)


——卫国有一对对神祷告的夫妻。妻子祷告神灵说:"请神灵保佑我,让我白白捡到一百捆布。"丈夫说:"为什么只要这么少?"妻子回答说:"超过了这个数,你就要拿多余的去买妾了。"


显然,这位以为祷告神灵即可出门撞大运的愚妇比很多人聪明得多!因为她知道,夫妻关系的保持,包括感情的保持都依赖一种平衡,一旦平衡失去,夫妻关系也就随之瓦解。这也确实可以在我们的经验记忆中找到例证。


甚至,在诸侯、帝王之家,后妃、夫人往往盼望她们的夫君早死,这又是为什么呢?


丈夫年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年三十而美色衰矣。以衰美之妇人事好色之丈夫,则身见疏贱,而子疑不为后。此后妃、夫人之所以冀其君之死者也。(《备内》)


——男人年至五十而好色的习性还未消解,而妇人则年至三十即已美色衰老。以一个色衰的女子来侍奉好色的丈夫,则不可避免要被疏远,从而导致她所生的儿子也可能不能成为继承人。这就是后妃、夫人希望她们夫君死掉的原因!


由于担心时间长了自己失宠而使她们的儿子不得为继承人,这些后宫嫔妃、夫人宁愿丈夫早点死掉!


我们再看他写父子关系:


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社,然男子相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六反》)

——父母亲对于子女,生了儿子就祝贺他,生了女儿就把她杀了。子女都是父母所生,但是儿子却受到祝贺,而女儿却把她杀了,这是因为父母亲考虑到自己以后的利益,自己的长远利益打算的缘故啊。所以,父母亲对于子女,尚且以盘算对自己是否有利的观念去对待他们,更何况是没有父子之恩的君臣呢?


原来人间至情父母子女,都存"计算之心"。我们还不能理直气壮地驳斥他,因为他的论据就来自市井,来自普通的人情。至少从经验的角度讲,韩非所指责的确实是人群中一些人的行为——虽然不是所有人的行为。但对于否定父子之间"天然血缘"亲情观念来说,已足够有力、有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