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鞅的另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可以见出这位"法术之士"行事的机智与权诈。当他已将改革法令拟就还未公布之时,他为了取信于民,为了使人民相信言出必行,就在国都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曰:能搬到北门的人赏十金。莫名其妙的事与出奇厚重的赏金本来就是要使得人人生疑。他的目的实现了,没人敢走上前来。大家一来觉得奇怪,一来也怕是什么陷阱。商鞅的这个行动倒是很好地检验出了秦国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见没人来搬木头——这也是商鞅预料之中的事,他便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大家只会愈加奇怪,但终于有一个人——这人往往是平时最二愣的角色,要不就是商君安排的托儿——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大家当然都会跟着去看结果。令那些人大跌眼镜的是——那时没眼镜可跌——那就跌足——他真的拿到了五十金的赏金。商鞅用这古怪的行为,表明了他这一届政府的新形象,有令必行,今行禁止。
他的这个计策与赵高的"指鹿为马",事虽不同,创意上都属一流。都是无中生有,凭空而造,摒除道德上的评价,若仅从智谋上看,都令人佩服。
这是赏,还有罚。赏与罚是法术之士的两手:两手都抓,两手都硬。
法令推行一年之后,来到国都找有关部门(据《盐铁论》中的"文学"<儒生>们说,是找秦孝公哭诉)控诉新法不方便的百姓数以千计。恰好,太子也触犯了新法,商鞅找到了"杀猴给鸡看"的"猴",他要依法惩处太子。太子作为储君,不能受罚,便惩罚太子的傅公子虔、太子的师公孙贾,在他们的脸上刺字。第二天,秦人就都趋附于新令了。大约在14年之后,公子虔又违反了法令,被割去了鼻子(劓刑)。《盐铁论》中的"文学"们又说,他这样做是"刑公族以立威"。
当然,他不会仅仅"刑公族",小民更是他暴虐的对象。
10年以后,那些当初觉得新法不便的人,尝到了新法的好处,又来诉说新法的种种是处。商鞅说:"这些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全部把他们迁到边疆——他是不容许百姓议论政治的。而他的刑罚,更是密而酷:
步过六尺者罚,弃灰于道者被刑。一日临渭而论囚七百余人,渭水尽赤。号哭之声动于天地。畜怨积仇,比于丘山。(《新序》、《史记·商君列传》集解引)
以至于弄得"老母号泣,怨女叹息",从而导致"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盐铁论·非鞅》)。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