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机链接之一
一念分别生寒暑
“洞山寒暑”公案,千百年来,在禅林影响极为深广。它形象地说明,禅是一种境界,一种只有特二元对鱼的东西(比如寒暑)彻成放下,当下就能体会到禅的安祥、自然、喜悦的境界。它还生动地表明,样是一种体脸,一种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体脸。
诗人杜荀鹅在《悟空上人寺院夏日题诗》中写道:"三伙闭门披一枘,兼无松竹蔽房廊。”在炎炎夏日,七月流火,悟空禅师的禅房,前无松竹档热流,上无树荫遮烈日,而他却关闭房门,拔着严严实实的僧衣在坐禅。在悟空禅师看来,这烈日曝酒下的小屋,同样是修禅的好地方。因此,洞山大师几百年以后,临济宗黄龙派的黄龙悟新(公元1043~1114年)在拈颂“洞山寒暑”公案时,说偈曰:“安禅未必须山水,天却心头火自凉。"
这便是禅的境界,禅的体验。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不是禅师无热恼,只缘心静体自凉。
并不是禅师不处在这炎热之中,只因为他的心静,内心清凉,外不焦躁,自然感觉不到夏日的暑气。
心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心静就是泯灭矛盾,没有对立,热与凉二元对立状态不存在,没有什么热与不热。一旦心中有了二元对立,他的感受就起了变化。
明朝末年,中国出了四大高僧:紫柏,憨山,莲池,藕益。一天傍晚,紫柏尊者在自己的寮房看书。禅者养成了专心致志的习惯,所以,看书之时全心神都在书中。不知不觉,夕阳西沉,晚霞消失,到了掌灯时分。因为紫柏尊者心不旁鹜,所以没有察觉到天色的变化,依然在看书,尽管没有灯光,书上的字迹他却看得清清楚楚,一点也不模糊。
这时,憨山大师提着一只灯笼,来找紫柏尊者夜叙禅话。他来到庭院,发现紫柏尊者的房间黑着灯。是出去经行了,还是在室内打坐?憨山大师推门进到室内竟然发现紫柏尊者在黑灯瞎火中看书!
他好奇地说:“已经是夜间了,你看书怎么不掌灯?能看得见吗?"
他这一提醒,紫柏尊者才知道天色入夜了。心中有了黑夜的概念,眼前立马-片黑暗,书上的字一个也看不清了。
没有分别的那一刻,平等无差别,是禅的境界,禅的体验;分别执著一旦进入心里,烦恼立刻升起,环境也随之发生了逆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