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弱复苏也是复苏

【宏观】弱复苏也是复苏

00:00
08:36

新财学院社群小助手微信:xincaixueyuan666


在投资时钟的轮动策略中,最重要的是把握中期的方向,而不是陷在短期的波动里


在一个中期大方向往下走的市场中不管中间有多少看似诱人的短期反弹,你都不应该留恋这些蝇头小利,因为本质上这种反弹都是“回光返照”,稍有不慎就是高位接盘。


比如,2021年初,所有的宏观指标已经指向经济见顶反转,投资时钟将转向经济下行的滞胀和衰退期,股债比价超过50%,这意味着股市已经严重高估,大盘已经转向下行周期。虽然二季度大盘曾连续反弹两个月、下半年也曾出现降准降息这样的大利好,但最终都是昙花一现。如果你看不清大方向、盲目抄底,可能一套就是好几年,最大亏损近4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道理,在一个中期大方向往上走的市场中,不管中间有多少看似吓人的短期下跌,你不应该被这些小风小浪所吓倒,因为本质上这种下跌都是“皮外伤”,根本伤不到市场的内核。


当下的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自2022年10月疫情拐点以来,经济和市场已经先后反转。所谓反转,就是中期的大方向发生了变化。过去两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一直处于经济和市场的下行周期,在2021年主要是基本面的原因,但2022年更多的还是非基本面因素也就是疫情的拖累。


但就像我们在前两次策略会中反复强调的,自从去年10月底以来,这些都已经变了。不管中间的道路多么曲折,中期的方向都已经掉转向上,即便斜率不会太强,但方向还是相对确定的。


首先是疫情的硬冲击消退。2022年疫情对社会流动性的冲击是史无前例的,比2020年还要严重的多。以全国主要机场的航班数为例,2020和2021年分别有552和591万架次,但2022年只有377万架次,差不多比疫情前少了一半。而疫情拐点后,社会流动性已经恢复到近三年最好的状态。当然,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很难完全消除,但投资从来看的都是边际。现在的70分虽然算不上优秀,但相比于2022年60分的表现还是明显好转。


图片1.jpg


更重要的是政策和金融周期早已反转,经济周期已经进入上行轨道。在一轮典型的宏观周期触底反转过程中,一般是政策周期先反转,以货币政策为代表的宏观调控转向宽松,然后带动金融周期反转,社会融资总量扩张,进而带动经济增长周期反转,经济总需求逐步好转,等到总需求恢复到均衡产出以上,通胀周期也会最终反转。


这一轮周期反转原本从2021年下半年就开始启动,以当时的首次降准降息为标志,政策周期率先实现反转,随后宽松不断升级。金融周期也在政策宽松的刺激下逐步企稳反转,2021年底的新增社融已经触底,2022年社融继续修复。一般来说,这预示着经济周期也即将企稳,但由于疫情的拖累,经济周期直到2022年底才反转。


从经济增长指标来看,PMI已经连续三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上,其中2月PMI还创下了近十年来新高,说明经济正在快速走出去年的低谷。从流动性指标来看,1-2月信贷和社融分别新增6.75万亿和9.14万亿,比去年同期多增1.64万亿和1.75万亿。从通胀指标来看,去年10月PPI正式转负,目前马上连续6个月负增长,通缩风险仍未消除。


图片2.jpg


综合来看,目前我们正处于经济反转之后的复苏初期,和2016年初以及2019年初类似。不过,和前两轮复苏期相比,这一轮复苏期可能面临更多的困难,弱复苏的特征会更明显。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长期经济换挡期并未结束,经济复苏的传统引擎一轮比一轮弱。我们所说的复苏是一个中周期概念,这种中期趋势不只和中期的政策和金融周期相关,也会受到长周期因素的影响,其中最核心的因素就是人口周期的变化。人口老龄化使房地产等传统产业进入长期下行轨道,而这些产业都是过去经济复苏的核心引擎。在这种长期背景下,尽管政策和金融宽松依然会带来阶段性复苏,但复苏的力度会越来越弱。举个例子,2016-17年复苏高峰期30个大中城市销售面积高达3.4亿平米,而2019-21年这轮复苏高峰期只有2.2亿平米,目前这个数字才1.4亿平米,后面的高峰期也很难达到之前的水平。传统引擎对政策的敏感度以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在持续减弱。


其次,中国和海外经济周期不同步,这一轮周期的外部需求明显偏弱。出口现在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已经从高峰时期的35%以上下降到20%以下,外需对经济周期不再是决定性因素,很难独立改变经济周期的方向,但由于出口产业链依然庞大,外需还是会对经济周期的力度和节奏产生显著影响。不管是2016年的复苏期还是2019年的复苏期,外部的需求环境都比现在要好。目前全球仍处于被动加息的后期,高通胀高利率带来的衰退压力还没完全释放,国内出口也处于从防疫红利期到外需萎缩期的下行通道,会给经济复苏造成明显拖累。


所以综合来看,这一轮的复苏肯定是比之前更弱、更慢,资本市场的周期切换也必然充满波折,但本质上来说,这都不会改变周期切换的大方向,千万不要过度纠结于短期的波动。


对债券市场来说,在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反转后,经济下行驱动的牛市引擎会明显减弱,主要是融资需求改善限制了债市继续上涨的空间。但是由于总需求依然不强,而且通胀仍处于下行通道,所以债市也不会直接进入熊市,一般会呈现震荡格局。比如,2016年的经济复苏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基本在2.7-3.0%之间底部震荡,2019年的经济复苏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基本在3.0-3.3%之间底部震荡。而且从节奏上看,债市在这两轮复苏期均呈现出先跌后涨的格局,这主要是经济反转初期往往会高估经济复苏的力度,而后期又会回归现实。


本轮经济复苏期的债市表现也极其相似,从去年10月到现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呈现出先跌后涨的格局,整体保持在2.6-2.9%之间的底部震荡,这种复苏期的震荡市仍将继续。去年暴跌时不用过于担心持续走熊,现在反弹之后也不要以为债牛又来了,整体配置性价比依然不高。


对股票市场来说,在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反转后,衰退期的熊市格局也会被随之打破,一方面是经过滞胀和衰退期的出清,往往此时股市的估值已进入历史低位,股债比价经常接近30%下限,另一方面金融和经济周期的扩张会首先带动大盘估值修复,开启牛市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牛市虽然充满波折,但总体看中枢是不断抬升的。比如2016年和2019年的复苏期股市都出现了估值修复驱动的牛市,股债比价分别从31.1%和31.9%的低点修复到40%的均值左右。


本轮复苏期股市的表现也基本类似,从去年10月以来,沪深300指数呈现明显的估值修复,股债比价一度从27%的低点修复至35%以上,近期虽然有所回撤,但相比于低点仍有17%左右的涨幅。目前来看,股市仍处于中周期经济复苏的修复轨道中,虽然经济复苏偏弱,真正的牛市还需要时间,但别忘了弱复苏本质上也是复苏,大可不必因为一些短期波动而放大焦虑,否则既捡不到芝麻又丢了西瓜。


图片3.jpg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