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至(白话文)

又是一年清明至(白话文)

00:00
12:48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聆听着杜牧的这首小诗,不知不觉中一年又过去了……


又至清明节,

蒲柳暗翻霜;

昔人今何在?

音容犹俨然。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按古制,清明前后十天,人们纷纷踏青、上坟,祭扫已故先亡的在天之灵,以表追思感怀之情。


清明祭祀之礼,从上古就沿袭至今,隆寒不衰。它是维系民族血脉,厚养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庄重恭敬祭祀已故的父母先祖、历代先贤,无不追思赞颂古圣先烈的深恩厚德。


常年在外的游子们更是思念故土,魂归故里。哪怕是千里迢迢,也要赶回家乡,奉香花于祖坟,盛美果于灵前,以兹孝敬。这种饮水思源、返本报始的民族情结,已经深深扎根于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形成肃穆凝重的祭祀文化。


感先祖深恩,念古圣浩德,承前贤智慧,更是每一位华夏儿女应尽的责任。在这个隆重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左传》中的一则故事,共同感悟先人的懿德风范吧!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介之推,是春秋时代晋国人,曾随晋文公流亡。鲁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六三六年),晋文公在流亡国外十九年后,终于继位成晋国君王。于是,晋文公准备赏赐跟随他流亡的人,以显同甘共苦、知恩图报的古德风尚。就在众人都争相邀功请赏的时候,介之推不仅没有向晋文公要赏求赐,甚至连谈及赏赐之事都没有。而晋文公也忘记了这位追随他的功臣,没有给他任何赏赐。


然而,介之推在追随晋文公流亡时,曾不惜割自己的大腿肉熬汤给晋文公喝,以求晋文公身体尽快恢复健康,他对晋文公的忠心可见一斑。


介之推的母亲得知儿子未受封赏,便问他原由。


介之推对母亲说:“献公的九个儿子,只有君王(指晋文公)还在世。其他儿子如惠公和怀公没有人亲近他们,国内、国外的人都离弃他们。如果天意不灭绝晋国,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除了君王还有谁?这是天意立他为君,而那些人却以为是自己的功劳,这不是欺上瞒下吗?偷窃别人的财物,尚且叫做盗,何况是冒取上天的功劳认为是自己的力量呢?下面的人把犯有罪过看作合理,上面的人不明真相而赏赐他们的奸恶,一国上下如此相互欺蒙,为儿这就很难和他们相处了。”


介之推的母亲说:“你何不也去求赏呢?如果就这样直到老死的话,你能埋怨谁呢?”


介之推回答说:“既然我已经批评了他们,却又去效法他们,那我的罪过就更深重了。况且已口出怨言,就不该再受俸禄。”


他的母亲说:“那也应该让君主知道一下,如何?”


介之推坚定地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文饰。身体就要归隐了,哪用得着文饰?文饰就是求显达了。”


介之推的母亲听了,十分欣慰地说:“你能做到这样吗?那为母就和你一起归隐。”


于是介之推就和母亲到绵山上隐居起来。


晋文公后来得知后,后悔自己的疏忽,竟然忘记了这位曾经“割股奉君”的功臣。于是,晋文公便亲自率领文武前往绵山寻访介之推的下落。然而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可寻。


见晋文公求人心切,有人出主意说可以三面烧山,这样介之推自然就会从没有着火的这面跑出来。然而,没想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之推终究没有出来。


大火熄灭后,人们发现了介之推母子紧紧抱着一棵树的尸骨。后人有感于他们母子的厚德,每年清明前后,都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告慰二位贤良的在天之灵,并赞颂他们的道行德风。这,也是清明祭祀来历的一种说法。


后来,晋文公就把绵上作为他的祭田,说:“用这件事来警示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像介之推这样的善人。”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虽然简短,但饱含天地人伦之哲理。介之推深明事理,不随波逐流,不贪赏赐,不敢居功。不仅如此,介公更是耿介廉洁,甘于清贫。正所谓:贫贱不能移。


从故事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介公之所以有如此美德,有赖其母亲的从小善教。古人云: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处,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介公的母亲对儿子不冒功受禄、决定隐退的选择给予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使介之推得以成就高尚人格,也堪称一代贤母了。


《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中华民族历代先祖以厚德传世,庇荫子孙。如介母、介之推公,不过是中华民族古德懿范中的一例而已,犹如此感人肺腑。远如三皇五帝、孔孟诸圣,莫不德高道隆,为万世师表,令人景仰。


今日宇清宙明,缅怀巍巍祖德!《论语》上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礼记》上也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通过祭祀,对遥远的先祖尚且能够铭记深恩,于眼前的父母、师长怎会怠慢?父母、师长一旦过世,孝子贤孙那份哀痛之情,又岂可言表?


孔老夫子在《孝经》中讲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心、感恩心一旦开启,利害得失心就会淡漠,民心自然归于淳厚善良。因此,中国历朝历代首重祭祀之礼,一则涵养子孙知恩图报的品格,二则赞颂古圣先祖的厚德,同时,承继先贤之遗风、广扬民族之道统,清明祭祀的深意犹在于此。


最后,为大家献词一曲,以寄追思:


浪淘沙

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至,梨花树雨,黯泪落霜枝。

草绿新冢人遥祭,莺歌绕天栏。

半池春水现月,渐上高台。

应知远处藏盛景,别有一番心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