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英雄人物的性意识

水浒英雄人物的性意识

00:00
06:13
《“不近女色”:水浒英雄无法面对内心的性意识》
之前罗列的《水浒传》里的江湖豪客都是男性,好像说起“梁山英雄”,就只有充满了雄性的、阳刚的、粗粝的男人,而与温婉阴柔的女性形象无关。事实是这样的吗?似乎也不尽然。
实际情况是,《水浒传》的一百单八将里,一百零五位是男性,还有三位是不折不扣的女性,当然也是能杀能战、豪气冲天的英雄女性: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一丈青扈三娘。三个地地道道的女人,三个完完全全不女人的称号。
“母大虫”倒是“母”的,不是公的,可这得有多丑陋粗粝,才配此称号啊!第二个上来就是“母夜叉”,也是“母”的,可她是封神榜里既丑又毒的巡海夜叉吗?第三个,“一丈青”,这个称号有女人味吗,只能说很中性,但扈三娘也确实被称为梁山最美丽的一朵山花,一朵被无妄灭门,被逼上山,被迫下嫁,被无情地改变了整个命运的山花。所以,整篇巨作中,她基本缄口不言,沉默不语。三句吼在生死关头的话,皆是跟她生死关头的杀伐决断一样,喷薄而出。不能不令人掩卷唏嘘,伏心沉思。
为什么会这样呢?可以看看《水浒传》里,大宋年间也不乏年轻美丽,豆蔻之年的潘金莲;妖娆娇艳,令和尚望之都迷醉的潘巧云; 天香楼能笙歌 善燕舞的头牌阎婆惜。哪个不是人间极品,善解风情,体察人意。可其下场都如何呢?被“剜出心肝五脏”的潘金莲,被大卸八块的潘巧云,被“伶伶仃仃,滚落下人头”的阎婆惜……怎一个“惨”字了得!
所以,梁山上三个女英雄如何使得“女人味”,如何留住“女人香”,如何说得“女人言”,只好“呀呀一叫,提刀就砍”了。
可见,与元明清众多文艺作品一样,在《水浒传》中,女人的美丽是错误的,女人的美丽更是原罪。众所周知,《水浒传》前身来源于《大宋宣和遗事》,该书由讲述历代帝王荒淫误国开始,一直写到宋高宗定都临安为止,加插了宋代奸臣把持朝政 致使生灵涂炭的故事,也为写梁山英雄聚义做了对照, 因此成为《水浒传》的蓝本。书中就详尽描述了女性祸国祸英雄的种种,为后人之所戒。施耐庵、罗贯中没有逃出这个价值观的框架。让一群如花似玉的美人天天围着梁山男神,说什么呢?怎么写台词呢?可能也是为难作者了。
所以我们就看到,在评价是不是梁山好汉,评价是不是真英雄,评价能不能跟着公明哥哥干,有一条硬杠杠的标准:“不近女色。”我觉得还可以跟一条“别做女人”。那当个好汉为什么就不能近女色呢,是没要求吗?那么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的基本需求呢?莫非是没胆量吧?那就是害怕了,他到底怕什么?怕谁呢?自称江洋大贼,那贼心呢,贼胆呢?一群打家劫舍,桀骜不驯,无法无天的男人,怎么就不敢跟年轻漂亮的女人搭话呢?
于是乎,进得梁山的几个女子,对不起,请收起你的美丽,收起你的妩媚动人,把你打扮成恶狠狠、凶巴巴、五大三粗的样子,哥儿们跟你相处才能舒服一点、轻松一点,才能松口气。你是我们好汉队伍里的一部分,你得让我们跟你朝夕相处无顾虑,收起你的妩媚迷人,我们才不会分心走神,才不会春心荡漾,才不会乱了方寸,犯下错误。
你看,我们害怕与 在山下遇到美女的那些英雄一样,被美蛊惑,被性激活,被“淫”所污,被女人折了一世名节……
而我们看到的是整个水泊梁山、整本《水浒传》所构建的群体英雄形象的底色是无法面对内心被唤起的性意识、性冲动、性感受。这群英雄好汉,从这一点上讲是多么的可悲可叹,而这份尴尬,何尝不是中国几千年来男性的悲哀和不幸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