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人物性格分析--李逵

水浒传人物性格分析--李逵

00:00
10:36
前面讲了宋江是纠缠在俄狄浦斯情结中的人 ,下面继续用俄狄浦斯三角理论评估水浒人物的性格。
在群英荟萃、豪杰辈出的《水浒传》里有几个典型的人物值得我们分析。用精神分析的俄狄浦斯三角理论去评估其性格特征的话,可以看到他们各有千秋。宋江是一直纠结在俄狄浦斯冲突中犹豫不决的人;李逵没有进入
完整的三角关系,而是处在二元关系中冲动任性的人;武松更多的是处在一元关系的自恋状态里,是一个理想化的纯洁英雄形象;林冲是在三角关系里被彻底阉割的软弱形象;鲁智深是一个成功地度过俄狄浦斯三角关系的敢作敢为、分寸得当的成熟人物形象。
我对这些人物进行了梳理,借助于文学经典的形象来理解、体会俄狄浦斯三角理论对人格特点的评估。

【“怂管”:李逵性格中的偏执分裂】
李逵的性格特征属于前俄狄浦斯期不完整的三角关系特征。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对待三角关系中的另外两个人时是一种断裂的态度,就是把好全部投在一个人身上,把坏全部投在另一个人身上。如果一个人成年后还具有这样爱憎分明、任性冲动的特征,就表明他存在人格障碍。
李逵的防御机制是情感分裂,具有对待客体爱恨不能整合的分裂特点,做事待人态度鲜明而且执着。比如在李逵眼里,如果你是梁山弟兄,那就二话不说,毫不计较,可以一起喝酒吃肉、交心;如果你是朝廷的人、是敌人,那就杀你没商量,打你不犹豫。这种分裂的态度可以表现在对待不同的人身上,也可以表现在对同一个人不同的时间段。比如《水浒传》里,李逵出场时有一段很戏剧性的情节,戴宗和宋江在楼上吃酒,说没有好菜,李逵马上起身就去楼下的江上找鱼。因为抢人家的鱼,李逵跟“浪里白条”张顺打将起来。在岸上张顺不是李逵的对手,就逃到船上,用激将法辱骂李逵。李逵中计愤然跳上船,张顺把船划到江心将船蹬翻,李逵落入水中被张顺打个半死。危急时刻宋江和戴宗出现,高呼:“是自家弟兄!”张顺才把李逵拖上岸抢救。李逵被救,苏醒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立刻扑上去还要接着打,宋江出面阻拦说都是自家弟兄。就因为宋江“都是自家弟兄”这句话,李逵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顿释前嫌,化敌为友,跟张顺勾肩搭背,一起喝酒。
这么迅速的情绪化的转变态度,对于一般人来讲是做不到的。即便有人从中调停,也不可能突然间就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李逵就可以做到,他是一个切换非常快的人,给我们的感觉是任性和随机。这种任性和随机在李逵身上表现为爱憎分明,爱恨不能整合的特点,这种性格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有时候还是很招人喜欢的。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正常情况下都是神经症水平的状态,做人处事经常顾忌到分寸、面子、人情等等,我们不能痛痛快快地表达自我,比如想出手时就出手,想打谁就打谁,想骂谁就骂谁。所以当我们看到李逵可以赤裸裸地、肆无忌惮地、张扬地、恣意地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时,让人感叹那是多么痛快的宣泄呀!所以我们就把自己想要痛快直白地宣泄内心情感的需要投射到李逵身上。请问,如果有李逵这样一个人在你的办公室、你的单位、你的邻居中,你会如何对待他呀?你会喜欢上他吗?恐怕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你要喜欢这样一个人,你得有多大的心理能量、容量,才能容下这样一个做事情出格的人。
在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李逵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做事不管不顾(“怂管”)、不计后果的“二杆子”“半吊子”“二百五”。你和这种人相处要非常小心,因为他一言不合就翻脸,容易冲动,说话办事没轻重。如果家里孩子捣乱不听话,就可以吓唬他:“再不听话,铁牛哥哥来了!”小孩就不敢闹了。如果说你家儿子、外甥、侄子是个“李逵”,那你恐怕会头大得像水缸,说不定哪天就给你惹事儿,你只有等着给他“擦屁股”,收拾他闯
祸留下的烂摊子的份儿。这种性格的人远远地欣赏起来好玩,相处起来可就不好玩了。
宋江看起来让人感到窝囊、难受,但与他相处起来会舒服,因为他顾虑多,跟人相处总照顾这个,考虑那个,为别人想得多,想让每个人都舒适,会让别人感觉舒服。李逵只会让自己痛快舒服,但会让别人不那么舒服。这就是人格障碍和神经症的差别,人格障碍是内在消化不了的向外投射,而神经症的人都努力地把与他相关的人和事向自己内心容纳,尽可能妥协,而这种妥协会让自己感觉很累。
李逵在对待宋江的态度上就是明显的早期二元关系的特点,更像是一种母婴关系。他一旦认可、信服宋江,就变得不加判断地信任,像孩子一样完全把自己交给妈妈,和妈妈融合在一起。所以李逵对宋江是最为忠诚
的一种信任。以至于故事结尾时,朝廷给宋江送了毒酒,宋江把李逵召来一起喝,李逵也心知肚明是毒酒,因为“这是哥哥让我喝的,我就义无反顾,听哥哥话喝了”。而宋江的解释是“害怕我过世以后没人管你了,怕你
像个孤儿一样”。宋江是放心不下李逵,就像一个妈妈去世时放心不下一个在襁褓中的孩子,让孩子跟她一起去。李逵这时候也表现得非常淡定、镇静、自如、信任,要跟宋江一起去。李逵对宋江大部分时间几乎是对妈妈的完全依赖。但是永远会这样吗?一个孩子对妈妈会永远是信任和融合的吗?在信任和融合的妈妈身上不会发生失望和愤怒,不会发生攻击性爆发吗?会的,一定会的。
有人会说,看起来李逵对宋江很忠诚,关系很稳定呀。这是忘了李逵怒打宋江,事后又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这说明当李逵自认为的正义感上来了,连宋江做了“坏事”他也是不认可的。
在李逵和宋江之间曾经发生过一次严重的信任危机。李逵一次下山发现一户人家处在危难中,李逵好心要去帮忙。这家主人说女儿将要被宋江抢去做压寨夫人,明天成亲。一家人正陷入无助和恐惧当中。李逵听到宋江竟然干这种抢占民女的事儿,对他万分失望和愤怒。这简直是把他内心一个美好的英雄形象给毁了,一个内心的靠山倒了。愤怒之中他要去杀了宋江,不管宋江怎么解释都不听,直到被人按住,解释并请姑娘及家人上山对质才发现是别人假借宋江的名号吓唬老百姓,为非作歹。李逵知道真相后幡然悔悟,羞愧难当,便负荆请罪,但宋江并没有与他计较,只是训斥几句,告诫他以后做事不可冲动。这是一个好妈妈和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之间的关系模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朗诵得很不错呦🌹语气节奏把握的非常好可以互关交流向你学习吗🌹🌹

  • 你好声音优美动听可以互关相互交流学习一下吗订阅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