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是纠缠在俄狄浦斯情结中的人

宋江是纠缠在俄狄浦斯情结中的人

00:00
11:42
前面我们讲到,故事是个人内心三角关系的外化,我们谈《水浒传》更多的是带着对人物性格的心理学解读,第五章父子冲突解决之道中所说的第九型:投降归顺(招安情结),典型的人物代表就是《水浒传》里的宋江。
宋江的性格在《水浒传》里是最为复杂的。他不像李逵,也不似武松、林冲等等性格相对单纯、典型、鲜明。单纯的艺术形象塑造起来比较容易,复杂的性格塑造起来就难度大了。因为复杂,所以多变,塑造不好就把这个人写烂了、写垮了、写扯了。从行为方式上看宋江不是一个干脆利索的人,而是一个黏糊的人,虽然他也有振臂一呼、愤然挺立的时候。他并不是当了首领后变得不利索的,上梁山之前他就是这样一个瞻前顾后的性格。他不像很多人是被逼上梁山时,很义气地就揭竿而起,他上山的过程表现得纠缠不清。
小说中,宋江出场时对他的描述是:“善于结交各路江湖英雄”,他交朋友没有明显的标准和取向性,黑道白道通吃,体制内外兼顾;还说他是“自幼熟读经书,长成宜善权谋”,“为人面带三分笑,不可全抛一片心”,表明他虽然表面上对人都很和气宽容,其实做事是有自己的内在标准的,这种原则性经常被宽容厚道的外显行为遮住了。宋江在官场上“刀笔纯熟,吏道精通”,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这同时也说明他性格的矛盾性。
所以他做事情总是在和稀泥,说得好听点儿就是寻求妥协,在冲突的两难中摇摆不定。他在县衙做小吏时,县官让他办生辰纲案,他就给晁盖通风报信。晁盖等人逃跑后造反上山,他又说他们不应该。
他好心好意纳了阎婆惜做了小妾,收了房就好好过日子吧,他又不好好过,不跟人家女孩同房,冷落人家,最后阎婆惜和别人私通了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坐牢坐得也不老实,跑出去吃酒题“反诗”,题了“反诗”又不敢承认,想装疯卖傻,蒙混过关。
他数次万般无奈之下上了梁山,算是造反了,但造反又不彻底,每每辞别大家下山“从良”。“从良”却又不安分, 整出乱子让梁山人马下来救他,救了以后请他上山,他又不上山,非要再回到监狱里去。
他上了梁山做了头领,又在反复思量怎么招安,认为招安是给大家谋一个好的前程。所以读者眼见他做事总是矛盾来犹豫去的。
这种性格特征有点像强迫症。强迫症的心理动力学解释之一就是处在三角关系的俄狄浦斯冲突中没有顺利渡过,纠缠在冲突之中,导致内驱力不能得到满足而退行到前俄狄浦斯期,固着在相对满足较好的肛欲期,形成与权威之间的对抗,表现为控制与服从的冲突特点。所以宋江是一个沉溺在三角关系冲突中的人,心理状态并没有完全从俄狄浦斯情结中突围出来。他一方面想造反,另一方面又想招安。他不能做一个清晰的决定,既不能独立,又不能离开,一直纠缠在三角关系中。

对于宋江来讲,招安就是在他内心处理三角关系冲突最好的一个策略。梁山英雄是造反者,朝廷是统治者(既得利益者),权力对宋江来说,他是既想得到又害怕得到,所以他的造反不具备彻底的革命精神,他的底气不足。于是他就想寻求一种妥协的方案。他是这样说的:“等到弟兄们将来受了招安,有个功名,博得个'封妻荫子’,也算是一个好前程。”这种说法的意思是:“那好吧,亲爱的皇帝老爹呀,儿子我现在学乖了,听话了,不惹您老人家生气了,也不打您了,也不骂您了,也不赶您走了,咱俩和好吧。您给我分几亩地种种,给我个官当当(您把既得利益给我分一些),我与您和平共处。您看这样行不行啊?”这就是他内心处理三角关系的模式。
宋江为什么会是这样一种处理与皇帝的关系模式呢?这就要看他和父亲的关系模式经验了。他对父亲一直言听计从,很孝顺。当他首次被诓上梁山时,已经准备落草为寇。结果朝廷有人知道他的性格,假扮他弟弟给他写了一封信,说父亲病危了,你快回来看看吧。宋江是个孝子,见信痛哭不止,悔恨自己的不孝行为让父亲生气患病,决意要在父亲临终前看上一眼,结果一回去就被抓了。我们从他跟父亲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他有很强的内疚感,这就造成了他的妥协性。
我们不能说宋江这样做是好还是不好,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就是这种性格。但是这样的性格做首领有时候无法给弟兄们一个痛快的交代,本来大家就是一起打家劫舍、造反起义、夺取天下的,你要招安让我们怎么能服呢?哎,你看,宋江就使了这么一个招,他用了精神分析学的策略,在完整的俄狄浦斯三角中镶入了一个不完整的俄狄浦斯三角,即用 把好的客体与坏的客体分开的方式。他说我们不能把统治者集体当成一个整体,他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好人--朝廷皇帝,一部分是坏人--贪官污吏。这样就把好的客体投向皇帝身上,把坏的客体投到贪官污吏身上,这样就制定了一个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斗争原则。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策略,很好地解释了梁山为何可以与朝廷和解。大家要认可朝廷好的部分,也看到朝廷不好的部分,要斗的话只和贪官污吏斗。这就像我们看到的不完整的俄狄浦斯情景,小孩对于妈妈的态度:当对妈妈失望的时候就把这个不好投向爸爸或者奶奶,爸爸成了“大灰狼”,奶奶成了“狼外婆”,一个完美的妈妈就可以留在心里,这样就感到妈妈比较安全,相处起来安全、容易。
那问题就来了,有人是不喜欢这样一个结局的。比如坚决的造反派,像李逵、武松、鲁智深等就很不喜欢被招安,一听招安就很生气。可是问题在于既然有人不满意宋江当领导,为什么不把他换掉,这么多人还三番五次地请他坐第一把交椅。这种现象非常值得探讨。第一,从现实上讲,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希望招安的,因为他们当年的身份就是为官为吏的,甚至是将军、富豪。他们内心可能对自己将来生活出路的谋划也是“封妻荫子”,谋个一官半职。第二,正如我的同道清华大学的刘丹教授所说,虽然梁山好汉个个都是“风风火火闯九州,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都很爽快,打打杀杀,不拘一格,冲动任性。大家偏偏还要固执地一致请宋江回来坐第一把交椅,说明在大家心里对自己冲动的性格特点是不放心的,感觉不安全的,这种状态自我驾驭起来是有困难的,所以大家需要有一个具有妥协性格的人来把关。
我们开玩笑说如果梁山重新选举,选李逵行吗?大家哄堂大笑,绝对不可能,如果李逵当选,过不了几天就散摊了,因为这个人没谱,太情绪化、太冲动,做事情没有长远的打算,没有深思熟虑、左右逢源的能力。作为一个集体还是需要一个具有妥协性格特点的人来给大家把关。
这也符合心理结构理论里自我、本我、超我的三角关系。我们不可能让本我恣意妄为、贪婪淫荡、逾矩犯规,我们也害怕让超我太过严酷,把人收拾得服服帖帖、规规矩矩、委委屈屈。我们总要找一个恰当的方式来平衡,那就是自我功能,也就是妥协的能力。宋江这种妥协的性格特征也正是梁山群体需要的。所以各方利益博弈、均衡、妥协,达成和解,结果就是梁山的第一把交椅非宋江莫属。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