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林欣浩。今天咱们继续精讲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咱们这一讲来讲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佛学家,也就是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唐玄奘。
历史上确实有唐玄奘这个人,他也确实去西天取经了,当然这个“西天”其实是印度。玄奘本人取经的过程要比小说《西游记》里写的更难。因为《西游记》里唐僧还有孙悟空、猪八戒,真实的历史里玄奘很多时候没有人保护。比如过沙漠的时候,很长的一段路都是一个人走。而且玄奘出发时没有得到唐朝政府的支持,他是非法出关,偷渡出去的。但是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做不到的壮举,所以玄奘首先就是一个很不起的探险家。
当然他也是非常伟大的佛学家。当时印度的佛学界比较瞧不起咱们中国的佛学家,这个可以理解,因为佛学是从印度传到中国的。经过了语言翻译,中间又传播了好几遍了,思想当然会变样。就好比美国人研究儒学,咱们也不会觉得他们的水平会太高。可是玄奘在印度的影响力非常大,他发表佛学观点,到处找佛学家辩论,引起印度学术界的震动。当时的人都承认,玄奘真的是伟大的佛学家。
另外,玄奘还是很伟大的翻译家。咱们今天看到的汉译佛经,什么版本最经典呢?两个,一个经典版本是鸠摩罗什,另一个版本就是玄奘。而且鸠摩罗什本身不是中原人,他对汉语的感觉是有局限的。当年鸠摩罗什翻译经典的方式是讲课。他在长安招了很多中原的佛学学生,鸠摩罗什拿着梵文的佛经给大家讲。讲完了,这些学生写成中文。所以译文和鸠摩罗什之间还隔了一层,不能算是直接翻译出来的。但是玄奘本人就是中国人,他对汉语的理解,对每一个汉字微妙意思的感悟,都要更好。所以玄奘翻译的佛经从某个角度说,含义更精妙、更接近原意。咱们读佛学经典,如果想品味一个字一个字的意思,玄奘版是更好的选择。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鸠摩罗什掌握的佛学是般若中观学,玄奘主攻的佛学学派不一样。玄奘这一派也属于大乘佛学,但是不是般若中观,而是叫做“唯识学”。
唯识学在今天仍旧有很大的影响力。咱们今天想了解佛学,如果是一般的了解,比如到一个庙里随便聊一聊。一般来说啊,聊到的内容有两类。一类属于禅宗,咱们后面会讲到。另一类话题是净土宗,主要跟神话有关。为什么容易聊到这两个话题呢?因为聊起来不需要知识储备。不管这人什么知识背景,大师给你讲一个故事,你自个儿悟去吧。任何人都能听得懂,这天儿能接着往下聊。但是,如果是把佛学当成一门学问,就坐到课堂里,读书,记笔记,研究定义和概念。要是想这么学习佛学,在今天容易接触到的就是唯识学。这是一门知识非常复杂,体量非常厚重的学问。
复杂是有原因的,因为它认为这个世界就是复杂的。般若中观学有的时候也叫做“大乘空宗”,唯识学有时候也叫“大乘有宗”。为什么唯识学要叫“有”呢?就是因为唯识学认为,般若中观说万事万物都是“空”的观点太极端了,世界上还是“有”东西的。当然,我们看到的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还是“空”的,但是有一样是“有”的。
唯识学认为,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做“识”,就是精神力量。比如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感受,都属于“识”。在所有的“识”里,有一种“识”叫做“阿赖耶识”。唯识学认为,阿赖耶识是实有的。而且阿赖耶识就是万物的本源。咱们知道“唯物主义”的意思是物质是万物的本源,所以就叫“唯”物嘛。同样的道理,唯识学认为阿赖耶识是万物的本源,所以就叫“唯”识。
要想理解唯识学的世界,可以想象成这个世界是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最先出现的是一个点儿。这个点儿就代表了“阿赖耶识”,它就是万物的本源。然后仔细观察这个点儿,在这个点儿里有两种种子。一种种子叫做“有漏”,一种种子叫做“无漏”。“漏”这个词梵文的原意啊,就是往外漏。佛学认为,人因为心里有烦恼,就会做出各种错事,这些错事就是“业”。人心里有烦恼会产生业,这些业会通过人的眼睛、嘴巴、身体、思想往外漏。这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所以“漏”这个词在佛学里指的就是“烦恼”。
“无漏”就是没有烦恼,就是纯洁的东西。“有漏”就是有烦恼,被污染的东西。唯识学认为,阿赖耶识里有两种种子,一种是“无漏”的种子,一种是“有漏”的种子。有漏的种子它有烦恼,所以会造业,造业就会产生果。这些果就是宇宙中的万事万物。
举个例子。般若中观学讲“无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我”,我们不能指着自己的鼻子说:“这是‘我’。”因为我们的本体是无限的,一旦说“有我”就把自己限制住了。一旦我们意识到“无我”,我们就进入到无限的世界,就能解脱了。
唯识学也说“无我”。那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存在一个“我”呢?因为阿赖耶识里有“有漏种子”,有烦恼,这些有漏种子创造出了我们的“自我意识”。说白了,就是因为我不纯净所以产生了妄念,让我觉得“我存在”。
我们的自我意识本来就是烦恼的产物,所以我们的自我意识会有烦恼。这些烦恼创造了我看见的万事万物。所以小孩子出生以后,过一段时间琢磨过来,就会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实实在在的世界里。婴儿床、枕头都是实实在在的,奶瓶也是实实在在的。于是产生欲望,哭,要吃,新的烦恼又出来了。所以我们永远生活在现实世界里,不能超越这个世界。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认为我们看到的世界不是实在的,全都是我的心变出来的。这当然不科学,但是我们可以讨论有什么有意思的结论。一说到唯心主义,咱们可能会觉得,既然一切都是我的心变出来的,那我想变什么就能变出什么来啊。比如我就使劲想“我眼前一定有一个好吃的”。我特别笃定的相信这一点,说服自己。然后一睁眼一看,是不是真能变出好吃的?
不是这样的。因为在唯识学看来,真正决定我们眼前万事万物的不是我们的自我意识,而是更根本的阿赖耶识。是阿赖耶识的有漏种子变出了自我意识,变出了万事万物,连我的意识都是阿赖耶识的产物。所以我们不能光靠简单的思想,一想就能有什么。要改变眼前的东西,需要把更深的阿赖耶识也改变了。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咱们下一讲再说。
讲的非常好
太难了,需要反复看反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