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外生殖器疾病1

第八章外生殖器疾病1

00:00
19:00

第八章外生殖器疾病

一、外阴疾病与医疗

1.阴痒

妇女外阴及阴道内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有带下增多,称为阴痒。阴痒,又称阴门瘙痒或阴。

(1)原因:祖国医学认为,阴痒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常。肝脉绕阴器,主藏血,为风木之脏,脾主运化水湿,肝经湿热或肝郁脾虚化火生湿,湿热之邪随经下注,蕴结阴器,或感染虫,虫扰阴部,发为阴痒。肾藏精主生殖,开窍于二阴,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生风化燥,阴部肌肤失养,而致阴痒。临床症状有湿热下注和肝肾阴虚2种。

湿热下注:阴部瘙痒难忍,坐卧不宁,带下量增多,色黄如脓,或呈泡沫米泔样,其气腥臭,伴心烦少眠,口苦而腻,胸闷不适,纳谷不香,舌苔黄腻。妇科检查时可见外阴、阴道潮红、充血。

肝肾阴虚:阴部瘙痒灼热,干涩疼痛,带下量多,色黄,甚如血样,头晕耳鸣,腰酸,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引起阴痒的病因有如下2个方面:

局部原因:

特殊感染:霉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是引起外阴瘙痒最常见的原因。虱子、疥疮也可导致发痒。蛲虫病引起的幼女肛门周围及外阴瘙痒一般仅在夜间发作。

慢性外阴营养不良:以奇痒为主要症状,伴有外阴皮肤发白。

其他皮肤病变:擦伤、寻常疣、疱疹、肿瘤等均可引起外阴瘙痒。

不良卫生习惯:不注意外阴局部清洁,皮脂、汗液、月经、阴道分泌物,甚至尿、粪浸渍,长期刺激外阴引起瘙痒。

药物过敏或化学品刺激:肥皂、避孕套、新洁尔灭、红汞等可因直接刺激或过敏而引起接触性皮炎,出现瘙痒。

②全身性原因:

妊娠期和经前期外阴部充血有时也会导致外阴瘙痒不适。

糖尿病导致由于糖尿对外阴皮肤的刺激,特别是伴发霉菌性外阴炎时,外阴瘙痒特别严重。

原因不明的外阴瘙痒。部分病人外阴瘙痒十分严重,但找不到明显的全身或局部原因,有专家猜测可能是精神和心理方面因素所致。

黄疸,维生素A、B缺乏,贫血,白血病等慢性病病人可出现外阴瘙痒。

本病以前阴瘙痒为主,严重者波及后阴及大腿内侧。根据临床表现,诊断时应详细询问发病经过,仔细进行局部和全身检查,以及必要的化验检查,以便找出病因,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在确诊前与湿疹、癣症引起的阴痒相鉴别。

治疗可选择西医、中医及辅助疗法。

(2)西医治疗:

①针对引起外阴瘙痒的病因如滴虫、霉菌或糖尿病等进行治疗。

②外用药:急性炎症时可用1%雷锁辛加1%利凡诺溶液,或3%硼酸液湿敷,洗后局部涂擦40%氧化锌油膏。慢性瘙痒可用皮质激素软膏或2%苯海拉明软膏涂擦。

③内服药:症状严重时可口服扑尔敏4毫克、苯海拉明25毫克或异丙嗪25毫克,以镇静及脱敏。

(3)中医治疗:

①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杀虫止痒。可用萆渗湿汤加减:萆20克,薏苡仁、黄柏、茯苓、丹皮、泽泻、通草、滑石各15克。酌加苍术、苦参、白藓皮各15克。煎服。

②肝肾阴虚:滋阴降火,调补肝肾。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熟地各20克,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各15克。煎服。

亦可用中成药知柏地黄丸。

③外治法:阴痒应同时进行局部治疗,常用的有熏洗坐浴、外搽法。熏洗坐浴适用于外阴无溃疡者,常用塌痒汤或蛇床子散水煎坐浴。外搽法适用于局部有溃疡不宜外洗者,常以珍珠散研末外涂。

塌痒汤:鹤虱30克,苦参、威灵仙各15克,归尾、蛇床子各20克,狼毒10克。诸药包煎取汁热时熏洗,每次1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临洗时加猪胆汁2个,有更好的疗效。

蛇床子散:蛇床子、苦参各30克,花椒10克,白矾、百部各15克。诸药包煎取汁,先熏后洗,方法同前。

珍珠散:珍珠、青黛、雄黄各5克,黄柏15克,儿茶10克,冰片0.05克,共研成细末随时外涂。

(4)辅助疗法:

①饮食疗法:

二仁粥:桃仁10克,薏苡仁30克,将桃仁捣烂,水煎取汁,待薏米粥煮至八分熟,入桃仁汁再煮至粥熟。每日2次温服。适用于湿热下注型。

金樱子粥:金樱子10克,糯米50克,先煮金樱子取汁,与糯米共煮熟,每日2次温服,适用于肝肾阴虚型。

2.阴疮

阴疮,又称阴茧、阴肿、阴蚀,是指女性外阴部生疮,局部红、肿、热、痛,甚则化脓溃烂,脓水淋漓;或外阴一侧凝结成块,状如蚕茧者等。

(1)原因:中医认为,产生阴疮的病因有3种,即外因、内伤、房劳。其主要病理变化是湿热蕴结,分为热毒和寒凝2种,临床现现分别为:

①热毒:症见初期,阴户一侧或两侧突然肿胀疼痛,行动艰难,继之肿处高起,形如蚕茧,红肿灼痛,有波动感。最后肿块溃破,脓血淋漓,臭秽而稠,疼痛减轻,常伴发热恶寒,尿黄便结,舌苔黄腻。

②寒凝:症见阴部一侧或二侧肿块坚硬,或呈囊性,皮色不变,不甚肿痛,日久不消,或日久溃破,脓水淋漓,久不收口,神疲体倦,纳谷不香,舌质淡嫩,苔薄白。

治疗可选择西医、中医及辅助疗法。

(2)西医治疗:

①前庭腺脓肿:急性期给予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等静点,或口服磺胺类药物。脓肿形成时,行引流并作造口术。

②前庭大腺囊肿:对较小的囊肿可定期观察,较大的及反复急性发作的囊肿,应行造口术。

(3)中医治疗:

①热毒: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紫花地丁25克,金银花20克,野菊花、天葵子、赤芍、牡丹皮各15克,乳香、没药各10克。煎服。

②寒凝:治宜益气养血,托毒外出。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人参、当归、白芍各20克,黄芪30克,甘草、茯苓、白芷、皂角刺、白术各15克,桔梗10克。水煎服。亦可选用阳和汤:熟地黄、炮姜炭各20克,肉桂7.5克,麻黄、白芥子、甘草、鹿角胶各15克。水煎服。

(4)辅助疗法:

平常应注意调节饮食,未溃之前,毒气内作,虽有口渴,凉物也应少用。脓溃之后,生冷硬物一律禁用,气血两虚,脾胃虚弱,需注意调补脾胃。

一般成脓期,可服用四仁粥:桃仁、栀子仁、冬瓜仁各15克,薏苡仁30克,桃仁捣烂,加水研汁,栀子仁、冬瓜仁水煎取汁,待薏苡仁粥煮至七成熟时,调入药汁,煮至烂熟,加入适量冰糖,每日分2次食用,可连服3~5天。

脾胃虚弱,阴疮久不收口,可服用阿胶枣肉粥:阿胶10克,大枣30克,糯米50克。大枣去核,与糯米共煮粥,熟时溶入阿胶、适量糖,再煮沸即可,每日分1~3次服完,可连服5~10天。

3.外阴白色病变

外阴白色病变,也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外阴皮肤和黏膜变白、变粗糙和萎缩、瘙痒是其主要特征。

(1)原因:该病的发病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外阴部深层结缔组织中神经血管营养失调有关。病理检查可见增生型营养不良、硬化苔癣型营养不良、混合型营养不良3个方面。

①增生型营养不良:一般多发生于30~60岁妇女。症见外阴奇痒难忍。病变主要发生在大阴唇、阴唇间沟、阴蒂包皮和后联合等处。常呈对称性,皮肤暗红或粉红,增厚而粗糙,夹杂有白色花斑块,或有鳞屑湿疹样变。

②硬化苔癣型(萎缩型)营养不良: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症见瘙痒,但一般较增生型轻。病变主要位于阴蒂包皮、小阴唇及后联合。阴蒂多萎缩,阴蒂包皮可与阴蒂粘连,小阴唇平坦或消失,后联合因皮肤及黏膜失去弹性而紧缩,致阴道口狭窄。

③混合型营养不良:在硬化苔癣型病变区的邻近部位,或在其范围内伴有局灶性皮肤增生或隆起。

此症的诊断较为复杂。一般来说,无原因的外阴皮肤变白、增厚,多为增生型营养不良。外阴皮肤或黏膜发白、菲薄,多为硬化苔癣型(萎缩型)营养不良。但均需经活体组织检查才能最后确诊。通常,增生型及混合型营养不良有5%~10%可发生非典型增生,其中少数可发展成外阴癌,尤其外阴局部出现有溃疡和皮下硬结者,更应提高警惕。用1%甲苯胺蓝涂病区,干燥后再以1%醋酸液擦洗脱色,在深染区取材活检,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2)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病症作不同的治疗:

①药物治疗:局部用药对增生型营养不良可涂1%氢化可的松软膏或肤轻松霜剂。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可涂2%丙酸睾丸酮、鱼肝油软膏,每日3次,连用2~3个月。混合型营养不良可用己烯雌酚25毫克,丙酸睾丸酮100毫克,肤轻松霜20克加鱼肝油适量,涂于病区,每日2次。

②激光治疗:二氧化碳或氦氖激光治疗,对硬化苔藓营养不良,有止痒及促进溃破创面愈合及改善局部血运之效。采用波姆光进行局部治疗,效果也较为理想。

③手术治疗:对有Ⅰ级非典型增生而以上治疗无效者,可行单纯女阴切除术,术后仍需观察治疗。

④全身性药物治疗:给镇静剂或抗过敏药物,增加营养,补充维生素A250万单位,每日3次,维生素B210毫克,每日3次,维生素B12500微克,隔日1次肌注。

预防外阴白色病应注意用清水洗外阴,禁用肥皂或其他刺激性药物擦洗。避免用手或器械搔抓。勿食辛辣食物,勿穿人造纤维内裤,以免加重病变。

4.外阴溃疡

外阴溃疡,又称贝切特病,可由炎症、性病、癌症等疾病引起。从青春期到更年期有月经的妇女,最常见的外阴溃疡是贝切特氏病(口-眼-生殖器综合症)引起的。此病的原因现在尚不清楚。

溃疡多发生于小阴唇、阴道口周围,或发生在大阴唇、阴道壁、子宫颈上,一般是长几个米粒大或黄豆大的结节,进一步发展为边缘清楚的溃疡,其底部被污浊分泌物所覆盖,有剧痛。经1~2周后,溃疡可能自然消失,但往往反复再发。溃疡扩展后,即使痊愈也会留下瘢痕。

外阴溃疡常在黄体期(从排卵到月经开始)发生恶化,月经开始时好转。在妊娠期间,其症状一般消失,但也有的反而加重。

外阴溃疡除眼、口腔黏膜有病变外,关节、消化道等部位也发生病变。随着疾病的发展,可发生各种合并症。

外阴溃疡常与性病混淆,但根据症状特点、细菌学检查和血液检查可以鉴别。

外阴溃疡的原因还不清楚,临床表现又多种多样,故治疗方法也多样化,可用下列方法治疗:

(1)局部卫生与软膏:保持局部清洁,涂含有镇痛剂与消炎剂的软膏。抗生素虽没有直接效果,但对防止继发感染有作用。

(2)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减轻疼痛、促进溃疡愈合都有好处。症状严重时,在外用的同时,可以内服激素,很有效果,但不能防止再发。

外阴溃疡常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症状,有其他合并症时,要全面治疗。

5.急性外阴溃疡

急性外阴溃疡一般是因外阴炎症引起。此外,约有1/3的外阴癌,在早期也表现为溃疡。

外阴于搔抓后可发生表浅溃疡,周围常有明显炎症。可有低热、局部疼痛等症状。疱疹病毒感染时,疱疹破溃形成的溃疡有剧痛,多伴有发烧、全身不适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溃疡多于1~3周内自行愈合,复发率高。贝切特氏病的溃疡可发生于外阴各部,以小阴唇内外侧及阴道前庭为多。多数起病急,常同时有眼及口腔的炎症及溃疡。

发生外阴急性溃疡应到医院进行分泌物涂片、培养及全身检查。对久治不愈的溃疡应作活组织检查,除外结核及癌症。

病人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摩擦。治疗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局部涂抗生素软膏。贝切特氏病症状严重者应住院治疗。

6.外阴疱疹

外阴疱疹是指外阴部,特别是在小阴唇和大阴唇,突然出现许多小水疱及溃疡,伴有疼痛,这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虽与贝切特氏病的外阴溃疡很相似,但很少复发,也没有皮肤和眼部症状。

外阴疱疹一般是通过性交传染,口腔黏膜也可感染,发生同样的溃疡。用抗生素和镇痛剂无效,约2周后可自然痊愈。如果在妊娠末期感染该病,新生儿会在产道中感染,从而侵犯新生儿脑、肝脏、肺等处,死亡率很高,这时有必要做剖宫产术。

7.外阴炎

外阴炎是外阴部皮肤或黏膜发生的炎症,以非特异性外阴炎多见。引发本病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1)局部刺激:外阴部接近阴道、尿道和肛门,容易受经血、白带、尿、粪的污染,如尿瘘、粪瘘或患有阴道炎的病人,常伴发外阴炎。月经垫、月经纸过硬、过粗及质地较硬的内裤摩擦,均可发生外阴炎。

(2)药物刺激:如外阴皮肤接触过浓的消毒液或对某些药物过敏等。

(3)其他:如糖尿病病人由于尿糖直接刺激,肠道蛲虫局部刺激引起外阴瘙痒,易使病人抓破皮肤引起感染。由于多方面的刺激,常引起混合性感染,致病菌多数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

患者外阴有刺痒、疼痛、烧灼等感觉,并常有白带增多,排尿时症状加重,外阴部出现红肿、破溃或其他皮炎现象。严重者腹胀沟淋巴结肿大,有压痛。严重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等症状。

本症在诊断时应与前庭大腺炎、外阴溃疡、外阴结核、外阴尖锐湿疣、外阴白色病变区别开来。

治疗时,局部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每日2次。若有破溃可涂抗生素软膏,但中药外洗效果更为理想。

8.外阴良性肿瘤

外阴良性肿瘤有乳头状瘤、软纤维瘤、脂肪瘤和海绵状血管瘤4种:

(1)乳头状瘤:较少见。为与尖锐湿疣区别,此瘤也叫真性乳头状瘤,多发生于老年妇女。

发病初期为疣状肿物,无痛,不痒,常不引起注意。多发生在大阴唇,其次为小阴唇、阴阜、会阴等处。有蒂,呈乳头状、菜花状、蕈状或桑椹状外观,单发或多发,生长缓慢,恶变时则增长迅速,可伴有疼痛及破溃。外阴应进行活体组织检查,以手术切除为宜。

(2)软纤维瘤:生长在大阴唇上,肿瘤不大,瘤体软,有蒂,易切除。

(3)脂肪瘤:多发生于阴阜及大阴唇上,无蒂。瘤体明显突出于皮肤表面,质软,触之为分叶状,活动。可切除。

(4)海绵状血管瘤:多发生于大阴唇的下半部,瘤体软,呈多囊状,活动范围小。若距离大阴唇表面较近可见瘤表面呈青蓝色,如距离表面较远则见不到青蓝色。海绵状血管瘤瘤体内形成血栓时则有疼痛症状,应进行切除。

9.外阴黑色素瘤

外阴黑色素瘤占外阴恶性肿瘤3%左右,多发生于大、小阴唇之间,像黑痣样突出表皮。此瘤可经淋巴及血行转移。瘤虽不大,恶性度极高,不可轻易地简单切除。如切除范围不够反而刺激此瘤引起迅速转移,应作较广泛的外阴切除手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