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到公司发现有好几个朋友留言问我“城投债违约”怎么看?自从去年年中说买债不如买股之后,我的注意力就都放在股这边了,债越来越少关注,所以贵州遵义市最大城投公司-遵义道桥宣布155亿银行贷款推迟20年偿还这个事,我当时扫一眼就过了。
我感到很诧异,以前这种新闻都没多少朋友会关注的。可能是经过了2022年这悲惨的一年,大家对各类经济消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也不知道这算是好事还是坏事
其实这不是第一只违约的城投债了,在我印象中早在2018年城投债的“刚性兑付”信仰就被打破了。由于年代太久远了,我都忘记了具体是哪家违约了。但反正城投债违约这个事在圈内并不算新鲜事,而且债券基金经理们都很忌讳去买城投债,一旦买到的债炸雷,基金净值断崖式下跌,那职业生涯就算毁了。
在2018年以前,城投债一直都是债券市场的信仰。因为城投债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市场公认城投债不会违约,因为地方政府会背书。而地方政府也不会违约,因为中央会背书。中央更不会违约,否则国债就成厕纸了。
也因为这种逻辑,所以一旦央妈开闸给孩子们喂奶,有爹当信用背书的孩子就能吃到奶,但是没爹的就很惨了,比如一众小微企业,苦逼得很。
但是有爹并不代表万事大吉,菜就是菜,巴菲特的儿子未必做投资就厉害。而且这当爹的也未必厉害,毕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在全国房价不断上涨,全国经济稳步增长,所有行业百花齐放的时候,好的和差的其实没有那么容易区分出来。
但是当房价涨不动了,经济增长放缓,不是所有行业都百花齐放而是呈现“结构性”增长,也就是有的行业不错,有的行业不行。有的地区不错,有的地区不行。那好的与坏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比如同样是修了一座桥,但是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日通行量可以有10W车次。但是在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日通行量就只有1W车次。可能在较发达地区修桥成本100W,较落后地区的修桥成本是10W。但是贷款利率是接近的,比如都是8%。
经济发展过程中会产生“虹吸效应”,也就是经济发展越好的地方会不断吸引更多资金、人才等资源进入,而经济发展越不好的地方会不断流失更多资金、人才等资源。其实也可以理解为马太效应,也就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A、人口不断流入,房子供不应求,房价上涨,地方卖地收入增加,财政雄厚,经济发展更好,吸引更多人口流入,进入正循环。
B、人口不断流失,房子供过于求,房价下跌,地方卖地收入下降,财政羸弱,经济发展更差,更多人口流出,进入死循环。
这种情况在总人口增长见顶之后会更加严重,因为在人口能够靠生育自然增长的时候,经济落后地区还能用自然增长人口抵消迁出人口的损耗,每年人口数量还能净增长。但是当每年生育人口增长量<每年迁出人口量,地区的人口就是负增长了。
以我所在的广州市为例,2021年全年户籍迁入人口24.16万人,迁出人口4.03万人,就算以后广州市的居民不肯生娃自然增长人口下降甚至负增长,也能从其他地方抢人过来对冲一段时间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地区经济分化更加严重了,居民收入分化更加严重了,贫富差距更加悬殊了。
很多事情的背后都指向这点,比如海南三亚20W/晚的房间被哄抢,但很多小城市的旅游景点无人问津。比如消费行业中,高端白酒股价快速反弹至2021年甚至逼近历史高点,但大量消费股的股价还在底部无人问津。又比如我去年写过的教训,老家买的房子价格腰斩�《亏35W获得的教训》,但广州的房价还稳如泰山。
这次城投债违约的主体所在地是贵州遵义,贵州省虽然拥有A股第一神器贵州茅台,但经济发展水平确实比较差。可以预见的是,遵义路桥不会是最后一只违约的城投债,只是还有很多没爆出来而已。
但大家也不需要过度恐慌,在这次违约的过程中,债券市场很稳定,股票市场也很稳定,按照我们A股如此内卷的特性,如果真有什么超预期风险,早就一泻千里了。
但我希望大家看完今晚文章记住四点:
1、物以稀为贵,不紧缺的东西是不值钱的,不要因为觉得便宜就随便下单。做投资是希望能够获取回报,觉得便宜就下单的那是去饭馆消费。你究竟是做投资还是去消费,要区分清楚。
2、经济分化、贫富差距拉大,这是时代特征,为什么之前我们经常听到要搞共同富裕?那是因为看到这些的肯定不止我。市场已经告诉大家答案了,消费方向要买富人消费,比如高端白酒、免税。制造方向要买国家消费,比如新能源、军工。
3、无论是买债券基金还是买银行理财,尽量摊大饼分散持仓。请不要问我具体哪只债券基金或者银行理财会不会买到炸雷的城投债,大部分债券产品的持仓是不完全批量的。分散持仓是对抗违约风险最简单的有效手段。
4、购买银行理财,请尽量到四大银行或者全国知名银行,区域性银行就不要来问我了,我也不清楚。买基金的话,应该很少人去银行吧,毕竟通过银行渠道买的基金申购费不打折。
原创:指汇盈(原名股市药丸),1000+原创专栏文章,学习更多投资理财干货知识,欢迎关注~
.....
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