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正本《经典解读.孝经》第二十五讲 事君章 第1节

47.正本《经典解读.孝经》第二十五讲 事君章 第1节

00:00
06:10
47.正本《经典解读.孝经》第二十五讲 事君章 第1节
北宋大儒张载有四句很有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本系统肩负时代使命,学习践行,既往开来,编写儒家、道家系列经典解读教材,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有正知、正念、正能量的知行合一的正本国学老师,立德树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
接下来,为大家朗读正本系统创始人黄柏力老师解读的儒家、道家系列经典。

《孝经》第二十五讲 事君章 第1节
【原文】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译文】孔老夫子说:“君子奉事君王,在朝廷一心尽忠,回到家中想着自己改过,成君之美,救君之失,所以君臣关系自然亲近。《诗经•小雅•隰[xí]桑》篇中说:‘心存爱敬,片刻不息,常存此心,永不相忘。’”
【讲解】“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君子”指的是明白人。“事”指辅佐。“上”泛指领导。“进”指工作中。“思”指想着。“尽”指尽到。“忠”指忠诚。“退”指回到家里。“补”指改正。“过”指自己的过失。“将”指努力。“顺”指达成。“其”指上级领导。“美”指善行。“匡”指挽回。“救”指补救。“恶”是指错误。“上下”指自己与上级领导。“相亲”指亲密无间。
  一个明白事理的人,辅佐上级领导,工作中尽职尽责,回到家里还想着改正自己的过失,成领导之美,救领导之失,所以上下级关系自然亲近。这就是孔老夫子为我们开示的君臣关系,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上下级关系。这种关系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反而是明争暗斗,为什么?根源就在于双方都自私自利、迷惑颠倒。
在儒家文化的五伦关系中,君臣关系是君仁臣忠,领导讲仁爱,下属须尽忠。由于人的自私自利的习性,被今天的主流文化所认同并放大成了一种普世的价值观,结果就导致领导每天就想着自己升官发财,把下属当作自己升官发财的工具。下属每天也在想着自己的利害得失,尽忠也成了装模作样,上下级关系成了同而不和的利害关系。更多的时候,下属每天不是在考虑如何辅佐领导成就善行,补救过失,而是想着如何从领导那里获得更多的利益,最好能取而代之,哪里会有亲近呢?人人都想升官发财,就是不担心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不知道自己德行不够,升官发财是祸不是福。如果自己德行够了,老天自有安排,急什么呢?要急就去急明理、急改过、急行善、急积德、急尽职、急尽责、急尽忠。厚德就能载物,升官发财、健康长寿哪一样不是物呢?
中国有句老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下属的领导,对他自己的上级领导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类的愚痴,就在于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用贪、嗔、痴、慢去追求名、闻、利、养,偏离了“孝道”,丧失了人性的本善,南辕北辙,最终事与愿违。对工作尽职尽责,对领导忠心耿耿,对自己日日改过,为领导排忧解难,自然与领导亲密无间。

以儒释道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赖以生存并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通过学习、力行圣贤经典,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一名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师出有名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国学老师,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不负韶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