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介绍
随堂讨论
在你看来,为什么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美国社会却会涌起反智风潮?
节目文稿
我是任剑涛,今天我们来讲讲理想国译丛的《美国的反智传统》这本书。我自己是从事政治学研究的,对霍夫施塔特这本书心仪已久。其实之前也没见过这本书,主要是通过著名学者余英时对中国思想史中反智传统分析的文章,而了解了作为余英时思考中国反智传统的理论参照,也就是霍夫施塔特这本书,所以也算是一个间接结缘的机会,未见其书,已是心向往之。这本书本身出版也很有传奇色彩,很少见到一本书能够在一年之内有五六个版本的译本出来,这恐怕在现代学者著作当中是十分罕见的,一般有一个译本,或者同时有两三个译本,那都是非常难得的。
如何用“反智”视角解读美国大选?
为什么这本书在一年之内有五个版本推出来呢?这恰恰也是我们推荐这本书的理由,简而言之,这本书出版在一个我们观察美国的当前局势,尤其美国社会文化和政治文化的重大变化之际,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观察窗口,也提供了一个非常准确的观察视角,也有一个对美国目前形势进行观察的多元的维度。因此在美国2020年选举总统,出现美国历史上重大的变局或者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此时人们会透过霍夫施塔特的这本书来理解美国。譬如说在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总统或者是甚少一个总统败选之后对选举结果提出挑战,激励民众参与到挑战的队伍之中。民众也不听知识界和知识人物以及政治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对他们关于选举总统问题的引导和分析,他们相信自己的情感,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神将特朗普是来拯救美国的。在中国也有所谓川粉和拜粉的激烈的撕裂,期间恩恩怨怨不是我们今天所关注的问题,我们所关注到的核心问题是这本书对于人们认识美国的当下政治现象非常有帮助。
透过这本书,不仅是看到美国政治生活数十年来的重大变化,而且也看到所有现代国家当下的政治现象中反智的一般情形。因此透过美国,可以看中国,也可以看欧盟。这个时代充满着反智的共同现象,应该说不是一个美国现象,而是一个世界现象。正是这样的一个世界现象,敦促我们去阅读这本书,尝试去理解反智主义的形成机理,以便自觉去抑制反智主义的膨胀。我们每个人内心中都有反智的一些情愫,甚至有一些反智的情结,即使包括我,有时候可能也会陷入反智的思维泥淖。
同时反智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兴盛,恰恰是在知识和知识分子被认为是引领发达国家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所以这个机缘就更使我们要怀着浓厚的兴趣去阅读这本书,来理解知识和知识分子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当下,为什么社会尤其是美国社会被称为人类的灯塔,当然很多人也认为灯塔已经黯然无光,姑且一说,它也竟然充满着反智的社会文化氛围,这是非常悖谬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努力深入理解、系统了解在一个知识的时代,如何充满着反智的观念和行为,这也就是我们推荐这本书的直接理由。
霍夫施塔特凭什么可以观察美国?
《美国的反智传统》这本书的作者霍夫施塔特应该说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首先是他生活的时间不长,仅仅活了五十几年,而在这不长的生命里头,他的作品近期在美国出版了全集,名声赫赫,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持续的社会反响。譬如他的《改革的时代》《美国政治传统》《美国的反智传统》《美国政治中的偏执》《美国思想中的达尔文主义》都是引起广泛关注和系统重视的一系列著作。而这些著作中有两本是传奇性的获得了声望极高的美国普利策奖。一本是《改革的年代》,在1956年获得了普利策奖,《美国的反智传统》在1964年再次获奖,而霍夫施塔特这个人不仅仅是生活时间不长,在观念史、思想史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再次获得了美国读书界的高度重视,理论界的共同赞赏。
霍夫施塔特本人一生活的也富有传奇色彩。早年他是个马克思主义者,虽然到后来我们只是说他是马克思主义曾经的同路人,本科时期他自己宣称是马克思主义者,到研究生时期就宣布要作别这个认同,但即使作别了这个认同,也不改霍夫施塔特关心社会政治事务,关心公共事件,关心社会运动,尤其是学生运动的左派知识分子的特质。因此霍夫施塔特在世的时候,很奇特的成为保守派、自由派和激进派,都惦记和敬仰的人物。在美国1960年代的学生运动当中,霍夫施塔特甚至成为一个学生运动的引导者。霍夫施塔特正式的立场可以说是温和的自由主义立场。实际上是比较尴尬的,面对激进运动他想去校正,面对保守主义运动,他想去批评,但面对社会运动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老鼠钻蜂箱,两头受气,他又感觉到自己的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
但霍夫施塔特这样一种特殊的经历和他在著述时特殊的选题的能力和表现,使他能够写出《美国的反智传统》这样一种既能够比较好的解释美国政治现象,又透过美国的政治现象来解释整个现代事件的社会政治生活现象的这些大部分著作。所以我们推荐这本书,不仅是因为这本书的价值和特点,以及作者具有传奇色彩的同时,还具有深刻的洞察社会和社会运动的学术观察能力。
什么叫做“反智”?
当然霍夫施塔特的《美国的反智传统》在具体的写作上有特殊的写作背景。我们都知道霍夫施塔特在这本书的绪论部分已经把他写作的时代理由告诉我们了。1950年代的美国实际上已经出现了很多令人担忧的现象,这种现象在霍夫施塔特的眼里聚焦为一种反智的态度,以及将美国历史上反智的态度和行为定位为一种美国的反智传统,他促使人们去发现美国生活中存在的令人高度忧虑的反智现象。比如说人们对学究普遍厌恶,对知识分子心怀一种敌视的态度,其实对真正的专家也比较排斥,而且在知识分子和专家之间,可能人们更倾向于专家意见,以专家又来排斥知识分子,这实际上构成了反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反智传统的最令人触目惊心的两种相关现象。在美国的生活中,人们对纯粹科学的拒斥,对知识精英一贬再贬,譬如说像我们中国社会中认为他们不过是一些书呆子,奇怪的是在美国的社会中,人们也有这样的想法和看法。
所以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对于现代知识记载和知识分子生存的最主要的场所,也就是大学,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作为美国这样一个实用主义的社会,美国的反智传统更直接的体现为对一般人的推崇。今天美国流行的民粹主义,其实就是对一般人进行推崇的当下表现。而这种民粹主义实际上从“五月花号”前往美国,建立美国北美13个殖民地,一直延续到今天,是非常深厚的传统,认为一般人比专家比知识分子更能够理解这个社会,更能够把握行动的主动性,更能够显示这个社会跳动的脉搏。而这些一般人倾向于对日常生活秩序和日常理念的捍卫,因而它表现为在美国社会中对文化创新的反感。只要知识分子一旦以知识干预社会、干预社会运动来表达自己的公共意见时,这些重视一般人的代言者,往往就对知识分子的气焰表示非常愤慨。他们对知识分子把持的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是愤怒声讨,他们认为并不是要把学生局限在学校里,进行非课业化的教育,对学校的阅读写作,乃至于数学教育,那是频频非议,如此等等。可以说美国社会的反智现象不一而足,难以完全举例说明,或者大家仅通过他所举的上述相关事例,已经向人们表明那些对知识和知识分子表示反对态度的反智传统,是观察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窗口。
这里我们要强调一句,霍夫施塔特并不认为反智传统是美国的唯一传统,也不认为反智代表着美国人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全部态度,他特别强调美国社会中实际上也有重智的传统,就是崇敬知识和知识分子的传统。第二,重智和反智构成美国社会两个突兀病例的现象,也成为我们观察美国传统的两个不可偏废的主要窗口。在霍夫施塔特的论述当中,反智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矛盾的社会现象,因为反智者并不像我们一般认为的那样,是一味的敌视知识,他们的态度是什么?是对知识分子爱恨交加。
为什么会出现民众“反智”?
一方面反智的宗教活动人士,譬如说福音派牧师,他们本身聪明博学,对神学观的原教旨主义的表达非常到位,因而他们并不是一些对神学全无了解的宗教活动的狂热分子。而那些排斥规则、知识、规范的政客们更显得狡猾了。他们一方面运用知识,另一方面与以反对规范、知识来打破既有的政治格局,来赢得自己所希望的权利,因而他们是以反智为手段,而不是以反智为目的。那些代表美国实际需求的企业家、在智识上自负,但是有坚定信念的右派媒体人、边缘作家、不满学术界左倾的反共专家等等,他们都不是以反智为目的来采取反智的行为。相反,反智主义在主张进步和反对进步的两股敌对势力之时出现,它就成为一个社会生活中人们要正视面对而无意消除的顽固的社会现象。
为什么在美国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对知识和知识分子心怀不满,而且要在赞同中加以拒斥?这当然就与反智主义特殊的含义有关,反智不像我们中国人去理解的,是反对理性,而是特指的反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由于知识分子不是一般的职业人士,而是一群以不偏颇的才智、概括能力、自由的推断、一手的观察、尖锐的批判意见和创新的取向为特征的人,他们对现实充满了批判精神,在观念上充满着反省的意识,在行为上对现实可以说是指指点点,因而在某种意义上,他们身上的苏格拉底气质是很容易遭人记恨的。我作为一个专业学者,当其他专业的学者对我自己专业的问题进行指点的时候,我也心怀不忿。反智的底色就开始呈现出来,很多人表示反感,但那些人认为他们什么都懂,总之很多人就认为那些人跨界指点根本就是一个笑柄。
所以知识分子的品质会有跨界而为,显示其批判精神的群体特质。因而他们既有先知的特点,又有公共的职能,因而这两种角色可能就会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时候吃力不讨好,而导致美国社会公众对他们的抵制。美国社会出现的一系列反智现象,让霍夫施塔特认为美国社会中的知识是不受欢迎的。而另外一方面,霍夫施塔特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实际上是自觉的,但并没有在文字上系统的表述要针对的美国当时社会的大事件,也就是因为“恐共症”而在美国产生的麦卡锡主义的流行,而美国知识界与美国的政界一个偏左,一个偏右,因而使得权力跟知识界发生了直接的对抗。麦卡锡主义也追剿偏向于左倾的知识分子,对所谓自由派、行政支持者、改革派、国际主义者知识分子、采取自由派政策的共和党等等一个都不放过。因而这就使得在美国社会中人们感受到的反智现象更为尖锐,更为触目惊心,更加触目皆是。
因此霍夫施塔特认为必须要去寻找美国社会中反智传统形成的生存机理,而这就是霍夫施塔特花了四个部分的篇幅来分析美国社会中反智传统形成原因的最厚重的著作的组成部分。他分析的四个原因,也正是我们要推荐这本书的逻辑,其一要彰显这本书的框架结构;其二,我们要结合中国的问题意识,或者结合中国的知识和知识分子的促进,对其中两个部分我们尤其要加以重视。
不愧是老教授啊,念稿子时“中国思政老师味”很浓厚啊
这个老师语速有时候太快,语调也是前面好重,听得我好累。我还是喜欢高林老师和梁文道的风格。
rrrguo_zm 回复 @1370247ygaf: +1,不过高老师的声线过于高挑了
这语气一下子把我拉回了中学政治课堂~😂
这些大词和抽象概念啊。一个例子都不举
这个老师需要你具备一定的专业学识素养 才能听得下去 跟得上他的节奏 否则还是听娱乐节目去吧 吐槽是没有必要的 他是专业的 不想妥协 你接受不了 就这点事
小编,上传错了
无用学 回复 @丸尾同学: 感谢提醒,已经更正,半小时左右刷新后可听。
老师讲课侃侃而谈,火花四溅。非常喜欢
rrrguo_zm 回复 @听友269729143: 侃侃而谈却言之无物
音频发错了,还是上两期的
无用学 回复 @xianjx: 感谢提醒,已经更正,半小时左右刷新后可听。
总觉得讲话的腔调怪怪的,特别是中———!!!国的xxxx。
无用学 回复 @南喵北咪: 本期讲书嘉宾任剑涛老师,是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比较老牌的教授,多年来一直活跃在国内外一线的课堂和讲座,从教五十多年,形成了一套个人风格强烈的授课风格,在清华也广受学生好评。和一些经由专门经过互联网授课系统培训的青年学者的风格可能会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