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64 从盛唐到晚唐,从豪迈到颓然
一、知识点
1.骆宾王:
骆宾王(约640年-约684年),字观光,又称骆临海,婺州义乌人,中国唐代官员、文学家、诗人。
骆宾王7岁能诗,有神童之誉。约在唐高宗显庆(656年-661年)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历仕朝中及四川。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夏,贬临海丞。后人因之称其为“骆临海”。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徐敬业(即李敬业)自称匡复府大将军,骆宾王为徐敬业起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即《讨武曌檄》),朝野震动。十一月,兵败后被杀,或云投江死,或云落发为僧。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海内,史称“初唐四杰”。其文学作品现存各体诗数10首、赋3篇、文30余篇。骆宾王也擅骈文,《讨武曌檄》是其名作。此文很富于鼓动性和号召力,激昂慷慨又沉郁凝练,其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等句,尤为后人所传诵。史载武则天初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2.司马:
司马是古代职官名称。马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春秋以前的职业化军队主要由贵族出身的子弟组成,战争方式主要是战车的列阵对阵冲锋,而古代的战车是由马拉的,所以马的地位极其重要。形容哪个国家军力强盛,就称呼它为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之类的,由于这层关系,司马其实是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军职。
虢(读作国)姓的由来。出自姬姓,周成王叔父虢叔,封于西虢,虢仲封于东虢,子孙以国为氏。按,虢,周时的国名;分东虢、西虢、北虢,在今日的河南、陕西、山西境内。
二、金句/精华笔记
1、我们在解释庄子的时候,我们还是用儒家在解释,所以大家都讲蓬,而没有讲麻雀,我从来没有人看取名字用雀,都是用蓬,所以很好玩。
2、那个大唐的那个精神毕竟又慢慢落回到一个比较儒家的文化,比较农业的这个形态,它的强势已经过去了,那个生命的向外开拓的那个张力又开始减低了。
3、所以我常常觉得诗是一种预言,一个时代的市场上是一种预言,就是各位到庙里去抽签的那个签就是诗,他其实在讲一个很不可解的一个东西。
三、全文逐字稿
老庄的哲学常常恢复到大自然的这个生存的本源的状况,去鼓励每一个生命先活出他自己。所以我们基本上在唐代的文化里,我们可能必须转变的一个观点是,我们昨天提到说也许道德可以分成两个层面来看,那我认为的第一道德是活出自己叫做第一道德。充分地活出自己以后能够去照顾另外的生命,那个叫做第二道德。可是通常我们现在谈第二道德的机会比较多,谈第一道德的机会比较少,我们甚至也常常为了第二道德而有一点委屈了,第一道德就是那个人生命所释放出来的那个空间。
所以也许在真或善或美这些字眼上,我们常常觉得这三个字如果能够配合在一起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事,可当然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它会分离,它可能会分离。我们很少在文化里探讨到如果美跟善冲突的时候,我们怎么办这些问题,那在儒家是没有什么好疑惑的,因为美跟善冲突当然是善为先,所以大家了解到孔子在所有的艺术观里都是以善来领导美的,从来不会让善放在美之下。所以在听音乐的时候,孔子总是说这个音乐尽美,可是不够,它必须尽美,而且要尽善,它才是最好的音乐。那意思是说他听一个音乐不只觉得快乐,不只觉得休闲,不应该只是有这个目的。同时是听完音乐以后,他可能会更爱国家,或者更爱父母,可以孝顺,那个是道德的意图。所以孔子很多的艺术的讨论都是这个目的。
一部小说先不要问他写得好不好,先问说读完小说以后,这个人的行为会怎么改变。所以记不记得我们很多写给小朋友的童话书,讲完故事以后都有一个给妈妈的话,所以这妈妈一定要告诉小朋友,这边这个这篇故事读完以后,你要加倍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是非常道德性的,非常道德性当然不一定不好,可这里面我们叫做教化的东西,它的目的性太强的时候,其实有一个危险,是它无法释放人性真实的那个过程。所以到最后你很可能会看到在现实的生存当中,这两样东西会分裂,会造成一种分裂的状态。所以现代的美学来讲,一般都认为美本身是一个生命的释放状态,就是一朵花在开一样这样的一个释放的状态。所以你应该让这个生命充分地能够先完成他自己,然后再跟他用相对的方法来讨论那个生命的价值跟道德的那个善恶的问题。可是我们的善恶的观念因为太早先界定了,所以也就是说这个生命可能没有机会去试探他自己对生命的各种可能性的时候,它规范的那条路将来其实是危险的。
其实我想我们像我这个年龄在台湾长大,我们的教育里很清楚,因为很多路都已经被规范好,而且这是对的路。那父母跟老师最常讲的话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所以你就不要胡思乱想,你就按照这条路走,可是我后来在长大的过程中,我觉得其实有很大的遗憾,因为我没有试探过,所以我后来自己在写诗里面,我曾经讲过说其实即使犯错,那个错本身在成长里面是重要的,因为它是一个事态。
就是我一直觉得很大的遗憾是在成长的过程里面,如果是一个好学生跟乖孩子,那这个好跟乖里面其实说明了我对于生命的各种试探,我没有去尝试,那我自己没有总结出我认为的好,这个好是别人告诉我,我也照做了。可是生命的好,真正后来的善有可能是你在很多的尝试里形成的,可当然很为难。在自己做老师或者自己做父母以后,你会对一个年轻的生命会有很大的担心,你会重复上一代的话说我告诉你那个东西不好,你不要去做了。可是我没有再重复这件事。所以在唐代的时候,你会觉得那个生命本身都有很大的试探性。就像我们昨天提到像李白的生命的形态,或者昨天我们在美术品里面看到那种对生命的那种解放的那个状态,它的试探性很大,当然它有危险性,它有试探性,它同时也有危险性。
所以这些生命本身常常我昨天提到说有时候好像在刀锋上走一样那种感觉,那如果你是亲人,你会很担心,可是你在美学的形式上来讲,你会真正歌颂这个东西,你会感觉到这个生命真正把他自己的生命的极限全部都活过来了。所以在阅读唐代美术的时候,我也比较建议大家可能注意到这个美术,它的背后每一个生命怎么样去活出他自己的那个状态。所以昨天我尝试用了很多,比如说李白的传记这东西,来慢慢跟大家一起来看唐代的一个生命的状。我觉得李白本身是一个艺术品,他自己活出来的那个状态比他的诗更是一个艺术品。所以你在阅读他传记的时候,你觉得那个生命的状态很迷人,非常迷人的感觉,你会感觉到说皇帝遭他进宫,然后写清平调那样的诗,然后出来在酒家里面睡着,然后写诗,那种生命的这种豁达的一个状态。然后到安史之乱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很好玩,他就跑去那个永王林那边去做事,那李白很好玩,如果在今天台湾,我是觉得他永远在政治上会站错边的,就是我们常常讲说,唉,哪个人拥护谁?唉,他拥护对了,他就出头了。李白是永远那种永不错的人,因为他自己也糊里糊涂,他大家觉得永王林很可爱,就去帮他。
就唐朝政治当然跟历任何时代的政治都是复杂的,因为安史之乱的时候,唐玄宗就逃难逃走了。其实对于所有的皇子,皇帝的儿子是大好的机会,我要讲到残酷性的事情,因为这个爸爸老在那边做皇帝,你永远都没有机会做皇帝,然后皇子也已经很老了啊,那唐玄宗年龄也很大,所以安史之乱以后,唐玄宗出奔逃走所有的儿子,这样哇,大好的机会都出来抢那个皇帝的位置,那当然大家知道后来在甘肃纪委的这个唐肃中,后来成为一个争夺权位,实际上每一个地方他的儿子都起兵了,永王林是其中的一个。
那李白就觉得永王林很好,而且他也是正当的皇帝的儿子,就去帮忙,就永王林后来失败了,他以为是主流就非主流,好,这下完了。所以李白后来就被长留夜郎,其实没有什么罪名,就流放到夜郎国,就是今天的西南这边的,其实大概等于是死罪,因为当时流放到那边去,很少人活着回来的,李白也糊里糊涂,这个人就犯了这样的大罪。可是在半路上我们知道他碰到了郭子仪,郭子仪是安史之乱里面对国家最有贡献的,达成郭子仪一切的功名,保礼拜就不让皇帝杀李白,这种在故事在历史故事上很少看到,我们今天待也很少有一个这样的大臣会去保一个诗人的性命。那郭子怡,当然传说里面说李白以前对郭子怡有恩,可是我们也不能想象李白这样的一个落魄的人对郭子怡这种会有什么什么恩,其实里面大概是一种爱财,那这个东西常常在唐代发生,所以只是觉得说可能读过一个人的诗,觉得这个生命这么灿烂,你就觉得何苦要杀这个人,所以李白又被释放了,所以这种故事在唐代非常动人,我觉得里面有一种对生命活出自己的欣赏。
我觉得郭子仪不一定是懂李白的人,郭子仪是中国历史上觉得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那个京剧,里面有一个戏叫金玉满堂,就是讲郭子仪八个儿子都做大官,然后八个女婿都是大臣的,就是从来没有一个官做到这么顺利,然后一直到终老,做官做得很大很危险的,那郭子仪还可以终老的,这样人就是一般人认为把他当成中国荣华富贵的旗帜,就是郭子仪,那他的生命形态跟那个落魄潦倒的李白其实是完全不同,可他会欣赏李白。
那这里面我们要看到的说在道家的文化里,每一个人自我完成,每一个人是跟别人不同的,可是他会欣赏那个不同,那这个跟儒家文化很不同,儒家文化很要求一种同,他对不同很害怕,大家都必须是同,所以有一点点不同的发型,一点点不同的服装,都叫做作怪。所以儒家的文化很容易最后演变成大家,规范成一个很一致化的一个东西。可道家文化很要求独与精,天地精神往来,你是独,他很强调孤独的独这个字,你是个人,你是一个individual,个人自己去完成自己,你不一定了解别人,可是你要尊重别人。
所以我觉得在唐代里面,其实我们昨天比较了很多,我们说唐代的美术让我们想到西方的文化,因为它有一个 individual 的基础,其实我们今天在接受整个西方民主。什么这些东西我觉得我们还不太了解。西方的文化的基础点是Indiv,就是个人,他首先讨论的是一个人的存在,所以这个东西在儒家文化很难了解,因为儒家文化一定谈群体,我们说忠跟孝绝对是两个群体的概念,尽忠跟进孝,因为表示说你对一个大的群体的一个纳入的系统,它不太讲个人道德。可是我们看一下亚利斯多德也好,苏格拉底也好,他们的文化里讲的都是个人在面对这个时候你的选择性、你的意志、你的will,这个事情成为西方哲学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所以很奇怪,在我们的文化当中,恐怕只有唐代曾经有过一个非常对个人的尊敬的这个东西,所以大家都了解到,我觉得唐代是如果我们今天看他的美术,我们觉得快乐的是因为昨天看到的那些马,那些胡人,每个都有他自己的面貌,而且这些面貌都是这么不同的,可是他竟然同时并存于一个时代。所以我也常常跟大家举例说,唐朝的那一台戏,大概是最好看的一台戏。
我常常提到说武则天坐在皇帝的位置上,当然很多人看他不顺眼,怎么可能一个女人坐在那里。所以当时有个徐敬业就讨伐武则天,各位可能回去可以翻一下古文,官职里面有一篇叫徐敬业陶武朝戏戏,就是一种榜文,贴在墙上,那徐敬业要讨伐武则天,讨伐武则天一定要师出有名,一定要召开记者招待会,说我为什么要打他。然后就找一个文人叫骆宾王,写了一篇文章,诉说所有武则天的罪状,以金衣入室,替皇帝换衣服的女人,先从你的身份上骂起,然后扬蛾眉入宠,那种女人靠着这种美貌去得到权利,然后一步一步这样骂,然后说皇帝的皇帝死了一陪都抔土未干,这个皇帝的土坟土还没有干,一培吃土味未干,六尺之讬和托,你就已经篡位了,李家的天下已经就完蛋了。
就这样那武则天就叫别人说在墙上把这个撕下来念给他听,中长慧就他就听,一句一句听,然后就赞美说这谁写的,他们骆宾王,他说好文章一句一句听,完全不觉得是在骂他。自己听完以后跟旁边的宰相说,这样的人才你都没有把他招来,作为国家的人才,这是宰相之罪。
我们看到那一段你真的吓一跳,就是武则天何等人物,就是一个执政者听到别人骂他的文章的时候,他是在赞美这篇文章,赞美骆宾王,然后批评宰相,说这样的人你都没有用。所以这里面我是我刚刚所说,只有在一个 individual 充分完成的时代,他会欣赏人,他会欣赏人,所以这里面非常奇特。
我们一方面昨天说武则天可能很残酷,可另外一方面他又非常懂得一个人怎么自我完成,因为他自己也是自我完成的,所以他会欣赏那个自我完成的人。所以这里面其实有很多充满矛盾的东西,是在儒家的文化不太容易懂的。不太容易懂,我们在儒家文化绝对没有办法想象武则天坐在那边怎么可能听一个骂他的文章而用这样的角色出来。
所以你可以想象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朝廷里的大臣对武则天的态度是什么?其实又爱又怕,因为觉得哇,这个人真是有见识,因为别人都在那边偷笑,觉得哇,你看人家在骂他了,我,你可以想象一般人的心里一定是如此,对不对?可是武则天自己堂而皇之说,就是念给大家听,所有人一起听听别人骂我的文章,然后赞美说这篇文章写得多好,而且讲到要害好。
所以这里面我想是我们刚才讲说一个人的生命,当它自我完成的过程当中,它会有一种在矛盾里面的,彼此的一种欣赏的东西,这个东西非常难解释,所以我很喜欢杜甫的一句诗,我觉得那句诗也是一般人最容易误解的。他说春天来的时候,他说寂寂春江晚,好像一个很安静的春天,所有的花在开,所有植物在生长。寂寂春江晚,欣欣勿自私,欣欣向荣的欣欣,所有的勿,所有的百物万物。世间上所有的生命都是自私的,注意自私。我们现在用的自私这两个字是坏的意思,对不对?我们说这个人很自私,可是杜甫说心勿自私是好的意思,说每一个生命都在自己完成。所以唐朝对那个字的看法竟然跟我们今天差距这么大。所以我每次读到寂静春江晚,星物自私,我都吓一跳,说他怎么会把自私这两个字用来解释世界上所有的生命是自我完成的,就是你在春天里应该意识到每一个生命都在争取阳光,争取雨水,争取他生命的成长的过程,这是我刚刚讲的第一道德,第一道德,因为我们常常忽略这个东西,我们总觉得道德是讲说我们对于一个卑下的人的施舍跟怜悯。可是在道家的文化里有一种平等观,他也许觉得每一个生命把自己用不同的状态完成才是对。
所以有时候我们在读庄子,我们有很大的误解,因为庄子一开始讲逍遥游,讲一个鱼忽然变成了鸟,因为庄子很喜欢讲寓言,那个变成大鹏鸟,那个一飞,它翅膀扇一次就飞 6 个月这么大的鸟,然后在天上垂天之云这样飞过去。我们读的时候觉得那个逍遥游离的大鹏是很过瘾的,所以很多男孩子取名字都叫大鹏,对不对?因为我们觉得鹏是一个很伟大的东西,可是其实很好玩,我觉得逍遥游最后讲说那个大鸟在飞的时候,底下有小麻雀在田里面跳,然后小麻雀就抬头说那个鸟干嘛这么累,一飞这么远呀?其实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庄子讲一个东西叫做各式其智,说天上有天上的大棚,地上有地上的麻雀,其实不要比较,它是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两种生命都是各式其智,各个人自己完成的,他完成他的伟大,我完成我的渺小。这个伟大跟我渺小并不是儒家拿来比较的。伟大跟渺小是伟大是一个意义,渺小是一个意义,是不同的生命状态。可是很奇怪,我们在解释庄子的时候,我们还是用儒家在解释,所以大家都讲蓬,而没有讲麻雀,我从来没有人看取名字用雀,都是用蓬,所以很好玩。
我一直在觉得我们的文化里儒家的影响非常的大,所以当唐代增回了一个属于道家的文化的一个创造力的主体的时候,其实是蛮让我们讶异的,就是这里面那个生命的状态这么这么不一样。昨天我们也提到像李白、杜甫其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状态,那个李白永远自负傲暗,然后不跟人对话,然后那个杜甫永远觉得路边只要有一个人死掉都是他的责任,就是儒家的,对不对?可是两个人很好,我们看到尹中八仙歌里面写李白写的最好的是杜甫,所以人间常常有一种流传说李白跟杜甫关系很恶劣之类的,我们在真正的历史上从来找不到任何不好的证据,他们彼此非常的欣赏。
我们在诗集里面看到,昨天我已经引用给大家听说杜甫讲李白,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世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只为城市酒中仙。这是杜甫称赞李白的诗。李白也有写给杜甫的诗,说思君若,文水浩荡技难征。说我思念你的那个心情,思君若好像那个因为他住在文水前面一条河流,文水思君若,文水浩荡技南征,他知道杜甫那时候在南边,所以这条河流一直往南在流,所以他们其实是非常有好的朋友,非常情感非常深的朋友。
可是生命这么不一样,生命的状态这么不同,我觉得那个是其实我们始终不太容易掌握到的一个对唐代的一个美学形态的一个认知,就是所有的生命在这样的一个自我完成的过程里面,其实它是不必要去做价值高下的比较或者去排列,我们太习惯排列了,我们一生都在排列当中,从一开始读书就是名次,然后就是联考,考到哪一个学校,一切东西都在排名,到今天恐怕不排名你都不知道怎么办。
那其实到家可能会提醒我们一点点,在唐代的文化是说每一个人在自己的那个专业里的自我完成是不能够比较的,那个东西才是一个更大的一个自我的。如果讲自负的话,那个是更大的自负,因为这个我这个部分李白的部分是无人可以取代的,可是在如果要排的时候,你怎么排?用哪一个标准去排?所以唐代的人物的那个迷人跟精彩是它有各种不同的求染课,有求染课的生命,里娃有里娃的生命。连我们看到白居易后来在琵琶行里面碰到了一个已经年华老去的妓女,那个弹琵琶的人在浔阳江头弹琵琶,说老大嫁做商人赋,年纪大了,所以在封城里面吃这行饭也吃不下去了,才嫁给商人,跟商人重力亲别离。那个丈夫是做生意的,所以每天都不回家,所以一个人就在船上很寂寞,所以谈到他当年多么红,说缠头无数。以前唐朝流行在歌妓,就是在风月场所当中歌唱的好或者舞跳的好,所有的男人就会赏钱,那个钱就是用红线插在他头上的,所以他说一曲弹完缠头无数,头上都是那个红的,插的那个刺,赏金的那个那个标,所以他在怀念他当年多么多么好。
那这是一个,其实是一个妓女,而且是一个年华老去的一个妓女。可是白居易听他讲完故事好感慨,说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当时是省主席,是太守、巡洋太守,你看到这样的身份会跟一个妓女说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们今天完全不能想象这是唐朝,所以唐朝很多在整个文化上它有一种就是我,我是一个做官的人,我自我完成,你是一个老妓女,你也自我完成,它并没有那种我刚刚讲的平等观是这个东西,其实我们非常不,非常难以了解,我们现在读琵琶行,觉得好美的文学,可是我们应该把这两个人身份重新界定,说今天在台湾,我其实你看到这两个身份是绝对不会对话的,他再沦落他都不会说他是一个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们省主席当然很沦落,可是也不见得会去跟一个封城界的人说,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沦落人,因为他觉得命运里面有一个东西是类似的,有一种生命的遭遇是非常类似的,是可以变成知己,在那一刹那变成知己的那个东西,打破了所有的阶级,打破了所有人跟人之间在世,在整个的世俗里面排名的东西,而变成人对人的感动。所以江州司马青钐湿,最后他讲说在那个所有听他弹曲子的听故事的人里面,哭得最厉害是白居易,他说整个衣服都被他眼泪哭湿了,因为他被这个人感动了,他觉得他看到了一个遭遇跟生命,其实跟他自己的那种在政治上的这种落魄很像,所以他跟这个这样的一个妓女变成好朋友。
所以当我们今天读到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我很珍惜这两个句子,我也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你应该跟很多人可以讲这两个句子,也许是我在柬埔,在五个库前面看到的那个被地雷炸掉手脚的一个乞丐,也许是在巴黎看到的一个巴黎大学的教授,他们身份这么不同,可是我可能都会跟他说,在那一刹那会说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那刚从吴格库回来,我就会发现,唉,我拍了一张照片,是那个在柬埔寨被地雷炸掉手脚,一个人坐在那个佛像前面,我在那一刻我坐在他旁边坐了很久,我觉得那一刻他是我最好的知己,因为我觉得怎么会有一个生命是这样子,因为他就是倒霉,跑到田里面去,碰到这个不好的时代,就碰到地雷,手脚都炸断,就每天就坐在佛像前面乞讨。
其实你有一刹那你会觉得你跟他一样,也是一个乞讨者,你在人世间活着,生命里面也有很无稿的时刻跟最沮丧的时刻。所以这样的两句话是唐代的文化。可是在如果一个以儒家文化为主的时代,大概身份都放不下来,身段也放不下来,那如果在大学里面教书,作为一个大学教授一个学生,他受到的那个辛苦,你也可以跟他说,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那在那一刹那之间不是老师跟学生,而是你懂他这个时候过不了关的那个东西。真的有时候是半夜两点钟学生打电话说老师我要自杀,其实在那一刹那你知道因为你也知道情感过不了关是什么样的事情,所以你不会觉得说你神经病啊,你两点钟打电话给我干什么之类的。
噢,这种东西是一个很奇特的,我觉得在生命里面自我完成以后才会有的那个,我不晓应该怎么形容它,其实因为爱这个字很容易被曲解成另外一个意义,它其实是一种真正的同情,这个字的意义,相同的情,因为你生命这样活过来说你有那个认知的状况。所以在整个的唐代的美术品里面,大家可能会看到一个创作者怎么样把自己变成胡人,变成马,变成那些流亡在整个的思路上的那些异乡人,他创作的时候他都变成了那个状态,那个东西才会做得很精彩。一个艺术家的自我投射不进去的时候,那个作品不会好。白居易把琵琶行写的这么好,因为他那一刹那他根本就是那个老妓女,他觉得他自己的生命跟那个老妓女没有差别沮丧,然后觉得年轻的时候,因为白居易是 20 岁就考曲近视的,大家看到那个雁塔提名最少时,就是他觉得因为当时流行考取近视以后就要在雁塔题诗,他发现他是最年轻的一个,你看多得意就是能够在那里提诗最年轻的,所以他年轻时候也是有过很多梦想,然后非常得意的。
可是后来很多人生当然有很多的遭遇,所以他跟这个年华老区的妓女,其实他有同样的心情,他才会讲这句话。所以他是一个投射,他生命可以在那个时候有一种平等观,可以在那个时刻里面发生。其实这个平等观发生的时候,生命会有一种豁达,会有一种真正的豁达。我想郭子怡在救李白的时候也是那个平等官,因为郭子英当时是权力最大的人,别人都讲他说他要做皇帝都可以做了。因为安史之乱,他评定所有的这个乱军,军权在他手上,那李白当时是一个囚犯,长留夜郎的囚犯,可在路上相遇的时候,郭子仪救他,那在那一刹那当中,不是我们平常讲的那个,就其实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那这样的一个心情,其实是说生命是等同的,生命在那一刹那有一种你也完成你的部分,我也完成我的部分。
所以坐在皇帝位置上的武则天跟骂他的骆宾王在那一刹那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他没有见过这个人,可他会问说谁写的文章怎么写的这么好?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这个人?所以他有一点惭愧,因为他是一个爱读书的皇帝,怎么我们我不知道骆宾王这个人,所以这里面就是生命在那一刹那之间会有一个互通的东西,所以我想这个部分是我们一再很怀念出唐圣唐所建立起来这个精神。
可到了安史之乱以后,这个东西又慢慢下来。所以今天我们提到的另外一个画家周访,他的时间已经进到中晚堂。昨天我们提了李白,提了杜甫,甚至提到安斯之乱过后没有多久,创作力最强的白居易。可是今天可能这些时代都过去了,那个大唐的那个精神毕竟又慢慢落回到一个比较儒家的文化,比较农业的这个形态,它的强势已经过去了,那个生命的向外开拓的那个张力又开始减低了,这个时候出现了另外一种感觉,所以大家可能都了解到在文学史上,他我用大家最熟悉的例子,像唐诗三百首里面大家都读过的,这个时候是李商隐的时代,是杜牧的时代。
不知道为什么,有一个诗人李商隐就会走到黄昏的草原上,然后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就像昨天晚上,如果你去西子湾,那个昨天晚上的黄昏真漂亮,可是黄昏真漂亮,那个夕阳会给你不同的感受。有的人如果是李白,会写到一种开阔的、一种前瞻性的、乐观的东西。比如说我们昨天读到杜甫的立人时说绣罗衣裳照暮春,即使是黄昏,他都有一种大气在里面。可是李商隐的诗里面说夕阳无限好,夕阳这么美,可是只是近黄昏,知道已经要结束了。所以我常常觉得诗是一种预言,一个时代的市场上是一种预言,就是各位到庙里去抽签的那个签就是诗,他其实在讲一个很不可解的一个东西,就是李白绝对不会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因为里面感伤出来了,感伤出来觉得那个繁华要过去了,繁华要过去,所以李商颖的诗全部都在讲,这种感觉好。
停车风铃宛双叶,红于二月花。他车子走走走,忽然他不知道为什么就叫人家说,唉,把车子停下来,他就坐在那边看那个红调的枫树,秋天对不对?然后他觉得秋天的霜叶,被霜打过的叶子是比春天的花还要漂亮的。我们会发现到了中晚堂,他忽然喜欢秋天,而不喜欢春天了。他觉得秋天里面的那种萧瑟,那种凄凉,那种慢慢要没落的感伤里面有另外一种美,这个是我,我要提到说美学其实是一个时代里面的一种气息,一种气味,你不太知道为什么这个时代忽然发生了这样的一种对生命里面感伤的东西。
停车风铃网,双叶红于二月花,他觉得双被双打过的红叶是比二月的花还要漂亮的,还要红的。这些句子你在李白跟杜甫诗怎么找都找不到,因为那是出盛堂,还在极盛时代,可一到中晚堂,这种感伤的句子都出来,都喜欢秋天,都喜欢这种很晶莹的东西,很美,可是开始有点要没落的好,所以大家感觉到我们今天要提到的周访大,今天跟大家介绍他的两张画,一个徽善侍女图,一个真花侍女图,都是以女性为主,那如果我们拿它来跟昨天张轩的来比较,你会发现很大的不同。
张轩的绘画里都有叙事性的内容。记不记得蝈蝈夫人、游春土,有主角、有故事、有时间、有历史的根据导炼图,也有人物,有事件、有工作的过程,所以我们叫做叙事。就是如果你写一篇文章,你告诉别人几年、几月、几日发生什么事情,这个叫做叙事。所以大概在张轩的作品绘画里面都有一个故事性,一个叙事性。可是等一下你看到周访的话,里面忽然叙事性被拿掉了,它不再有任何故事性,也没有任何时间跟空间的意义。那这一类的作品我们一般用西方的美学来讲叫做象征主义。
坊间传言, 李白和王维是情敌, 为了那个神马公主, 我觉得有道理, 王维长得暴帅, 李白跟当时出了名的诗人都喝酒赠诗, 唯独不理王维。。。
已经听过很多蒋勋老师的文集,越来越喜欢这种有历史、文学、美术等等夹杂一起的解说,🌷💪
上有天上的大鹏,下有地上的麻雀,其实不要比较,它是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两种生命都是各司其职,他完成他的伟大,我完成我的渺小。
第一道德不是对卑下生命的物质和精神施舍,而是生命的自我完成,无需比较,各是其自。
简单的说, 感同身受产生了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