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大宗师:与人相处的处世哲学
 4.30万
试听180

34 大宗师:与人相处的处世哲学

00:00
19:25

34 大宗师与人相处的处世哲学


一、知识点


1.中风: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调查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其治疗方式不同。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因此,降压治疗对预防卒中发病和复发尤为重要。应加强对全民普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能真正防治脑卒中。


2.子贡:


子贡(前520年-?),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时卫国人。孔子弟子。


子贡列于孔门言语之科,善辞令。经商于曹、鲁间,富累千金。历仕鲁、卫,出使各国时与诸侯分庭抗礼。曾为鲁游说齐、吴、越、晋等国,促使吴伐齐救鲁。


子贡自谓“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冶长》。“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平生厌恶三种人:一为剽窃他人之文者,二为以野蛮为勇敢者,三为以诽谤为正直者。孔子称其通达,有从政之才,批评其从商致富是“忆则屡中”。孔子死后,独自庐墓六年。后死于齐国。


3.莫邪:


莫邪,吴国人,铸剑师,春秋时期吴国铸剑师干将的妻子,欧冶子之女。




二、金句/精华笔记


1、我当然也可以理解庄子的某一种豁达,他用了非常幽默的故事,好玩的故事提醒我们,我们到底在坚持什么。


2、我们大概记得一个人平常活蹦活跳的样子,而一旦他不再是那个样子的时候,我们大概就感觉到一个悲哀。


3、庄子也许在提醒我们说,我们是不是把人生里面的某一种人的形状坚持作为,只有这个样子才叫做人的形状。


三、全文逐字稿


庄子的大宗室里谈了很多的故事,讲到四个好朋友莫逆于心,如何彼此有默契,对于生死有了跟一般世俗人不同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也许对我们今天一般在世俗中的人的确有所困难。我们看到一个朋友生病了,得重病或者中风,或者身上的器官受到很大的损害,人的形体、肢体都发生了变化,我们大概还是很不忍。我们在医院里面对这样的朋友的时候,总是记得他年轻的时候,健康的时候,正常的时候好。当我讲正常,意思说我们大概记得一个人平常活蹦活跳的样子,而一旦他不再是那个样子的时候,我们大概就感觉到一个悲哀。




庄子在大宗室里其实不断的提出这四个朋友,当他们有一个人生病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去探望,他们会解释自己肢体的改变。我的身体如果左手中风了,蜷曲了,像一个枯干的树枝,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的右手如果再也举不起来了,我可以用它来作为什么样的一个对象来看待。




以靠为轮,如果我的尾椎骨、臀部的地方已经卷起来,像一个车轮,我是不是可以觉得坐在一个行动很自如的交通工具上?我想我们每次在读庄子的大宗师,心里还是很难压抑住自己。一种对人体的坚持,就人是什么样子,人如果是这样,才叫健康,才叫正常。那么我们看到的朋友的生病、中风、移植器官,大概都觉得很痛,也很不忍。或者有一天,当我们自己的身体也发生这样的事的时候,我们大概也容易陷入巨大的悲哀当中。所以我不觉得在读庄子的大宗师,一定觉得庄子提出来大宗师这样的一个修行的过程这么容易做到。可是我在读的过程,我当然也可以理解庄子的某一种豁达,他用了非常幽默的故事,好玩的故事提醒我们,我们到底在坚持什么。




他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他说有一个炼铁炼钢的人叫大冶,我们叫冶金的冶,就是治水的治这个治三点水,改成两点水。大业就是一个非常会练剑、练钢铁器物的人大业。他在铸造金属,在炼钢、炼铁,忽然那个钢或铁,那个金属就跳出来了,一块一块跳出来说我且必为默写,我一定要被练成那一把最厉害的剑。




这当然是个预言,我们觉得好有趣,就是如果今天是一个工匠,我正在打铁,忽然那个铁跟你讲话说你要把我打成一把天下最锋利的剑,叫莫邪。莫邪是古代这个无坚不摧的一把宝剑。那这个时候如果我是工匠,我怎么样去看待这一块金属?他怎么会自己这么自信自大跳出来说我要变成一把厉害的宝剑。




那其实庄子在讲这段故事的时候,是说这个工匠就觉得这一块金属是不吉祥的金属,不祥之金。那庄子就从这样的故事忽然转出来说,如果我们作为一个人,犯人之行,一旦有了人的形状,我们就不断在强调说我是人,我是人,我就是要有人的样子。庄子大概问了一句,说这样的人是不祥之人,我想大家记得他讲的还是说我们形体其实会改变的,有一天衰老了,我们的脊椎不会那么挺到 80 岁、 90 岁或者有人更早,整个颈椎、腰椎都坏了,所以他驼背驼得很严重,或者中风了,他右手左手使唤都不灵活。而那个时候你说我一定要我是一个健康的人的样子。庄子觉得这是不祥之人,不吉祥的人。他觉得人也许应该顺应一个变化,而这个变化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的规则当中。




我们谈庄子的大宗师一面读者一面可能要提醒自己说庄子提出来的大宗师的境界,也许不是一般人很容易做到的。我自己在阅读的时候总是喜欢把它用来跟自己现实生活里的某些事件结合。例如说今天到医院去看一个朋友长辈,然后他的形貌完全改变了,跟几年没有见以前的样子完全不同了,坐在轮椅上或者很沮丧的告诉我说,大概一辈子就要坐在轮椅上了,因为中风以后,下肢大概也已经瘫痪了。那我们常常面对这样的生活里发生的事件,我们不知道怎么去安慰,也许觉得说你要有耐心,也许你慢慢会好起来。




可是我们现在有时候也会听到另外一句话,说是这个生病的朋友或者这个中风的长辈自己告诉你说我身体改变了,我怎么跟他相处,我得了什么样的病,我必须接下来的岁月懂得跟这个病相处,它就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我觉得一个很简单的一句话,说我得了这个病,我就跟他相处,它就是我身体的一部分。




会不会有点像庄子在大宗室里想要谈到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的手背改变了形状,如果我们的尾椎骨改变了形状,以靠尾轮,我们忽然会发现说好像他在接受,说我身体的改变是一个自然秩序,所以我不去对抗他。那这样的一个说法可能跟刚才我们所说到我们不犯人之形,就人的形状。什么叫做人的形状?其实人可能有千千百百种不同的形状,从婴儿诞生,慢慢会爬、会坐、会站立、会走、行走,它是一直改变的。那么这个犯人之行,庄子也许在提醒我们说,我们是不是把人生里面的某一种人的形状坚持作为,只有这个样子才叫做人的形状。




事实上,我们的身体的形状在不同的年龄的确是不一样的,那从青壮年进入到老年的时候,身体是要改变的,头发的变白,眼睛的变花,东西比较难聚焦,看不清楚,手开始会抖颤,脚开始无力,膝关节可能要更换,所有现在可能发生在我同年龄朋友的身上的事物,忽然让你在读大宗师的时候读到这一句,说犯人之行,是不是我们对人是什么样子有了太执着的偏见?因此在它变化的过程里,有一部分变成了我们完全拒绝。




庄子举到了炼钢,炼铁,那个钢跟铁它是一个被铸造的过程,钢跟铁不应该自己跳出来说,我必为默写,我一定要变成一把最锋利的宝剑,那个不是你可以决定的。因此庄子也认为说如果天地是一个大的熔炉,这个大的熔炉就不断在铸造金属的,那我们人的形状就是金属,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其实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它是在这个大熔炉当中有它自然的规则跟变化。我想我们听听庄子的这样的语言,也许不能完全做到,可是可以有一个平衡,对于自己人是什么样子,会看的比较淡。




庄子又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三个人,好朋友、子商户、孟子、反子秦章。这三个人是好朋友,常常在一起,可是好朋友在一起相遇,彼此认识,可是认识在吴相宇好像不认识。我讲这一句,很多人读到庄子的大宗师可能都觉得似懂非懂,什么叫相与于无相与认识好像不认识,相为于无相为,彼此好像有互动,可是又好像没有互动。我想语言上的吊诡,希望不要变成一种干扰跟障碍。我觉得庄子讲的无相与无相为,其实很像金刚经理讲的无我相无人相。就是如果我们不坚持,我是什么?如果我不坚持,人是什么?我们跟别人相处,我们跟别人互动,其实没有那么难。我们通常跟别人相处,相互动的时候,常常因为个人的偏执的主观造成很多的摩擦跟冲突。可是这三个朋友,此商户孟子反子秦章相与于吴相与相为与吴相为认识好像不认识,互动好像又没有互动,不晓得会不会变成我们人与人相处的另外一种鼓励。




大宗师庄慈用一段一段的故事在串联。那到接触比较接触到后段的部分,我觉得我年轻时候读这一段觉得有点讶异,因为庄子创造了一个孔子跟他学生对话的过程,可是我们知道庄子的思想跟孔子并不完全相同,孔子是儒家,孔子非常坚持人必须要遵守人的规则,我们叫做理,跟君王的理,跟父亲的理,夫妻之间的理,有点像伦理一种秩序。




那这个东西在儒家是很重要的,那祭祀有祭祀的礼节,所以丧礼在儒家也是非常看重的。所以庄子就用了一个故事说子三户,前面他提到的一个对于生命可能已经有所透彻了解的一个人,紫商户,他死了,还没有埋葬,大概正在办丧事,孔子听说了,孔子就派他的学生子贡去探望,就是也许我们今天有朋友出殡,或者我们都要到殡仪馆祭岛之类的,就是孔子自己没有去,派了学生子供去。




这个故事里说子贡去了以后,到了丧事的现场,看到此商户还没有埋葬,尸体躺在那边,然后觉得很奇怪,因为子商户的这些朋友有的在编曲,有的在古琴,就是好像不像办丧事,好像在演奏音乐,然后大家都开开心心的,然后他们好像也有招魂的仪式,劫来三户呼,劫来三户呼就有点呼叫,唱着这些歌,说三户三户是这个人的名字,就是说你要不要回来,这样,这个子贡是受儒家影响,他是孔子的弟子,所以他看了这样的情况,当然有一点讶异,因为跟他对于儒家的理的遵守非常的不一样,所以这个子贡就往前走,就问这些朋友说,我可以问你们一个问题吗?敢问淋湿儿歌李乎说你们旁边就是一个尸体,你们在这个尸体旁边唱着歌,这是理吗?这合于理吗?那子贡当然是心里有疑惑,才会这样子发问,那这个时候子商户的两个朋友就相视而笑,两个人就哈哈笑起来,说有点回答,此共说物之礼异,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做礼,不知道什么叫做礼。




那子贡当然觉得太奇怪了,那他觉得这种困惑,他自己如果一直在儒家孔子的门下读书,遵守这个理,他觉得忽然好像受到了一个挫折,这个挫折是世界上有人竟然不遵守理的。在丧礼当中可以淋湿儿歌的,他就赶快回去问孔子说这些人到底是什么人?他们遵守的是什么?他们信仰的是什么?那为什么可以淋湿而歌,为什么可以在诗首旁边唱着歌颜色不变,脸上没有任何悲哀的表情,那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觉得这一段下面我们提到这一段非常让我惊讶,就是孔子回答子贡,他的学生说那些人是游方之外者。




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常讲一个字叫方外之人。方外之人就不活在人世间的出家,佛家的出家,我们可以说方外之人,道家的修行,走到山林里,我们说方外之人,所以孔子就跟子贡说,他们是游方之外的人,我而丘就是孔丘,我是由方之内者,我是由方之内、方内的。我们现在很少用方内了,我们都说用方外,可是我觉得这一段很有趣,就好像孔子对自己的哲学信仰也有一种不同的认识,就是说他好像也很尊敬道家,他觉得道家、庄子、秦章这些人,那子商户死了,然后朋友们可以在那边淋湿儿歌,他这些人本来就不遵守世间的规则,方内是世间的规则,他们是方外之人,他们有方外的这些道理。




那这些人为什么叫做方外?他们会觉得活着根本是一个腹坠漩游,就是我们活着这个生命根本是累赘,是一个在身上多余长出来的肿瘤,所以如果死了,那就是这个累赘解脱了,这个肿瘤消失了,有什么不好?好,我想这是我当初读这一段时候自己的某一种困惑,说庄子里出现的这个孔子其实是非常了解到家的,而他对道家也有他的某一种解释,可是也不违反,他有他自己的信仰,因为他说我是方内之人,他们是方外之人。







精选用户评论
  • 梅花三弄H

    41集 讲完了吗

其他用户评论
  • jane_81_07

    庄子之学问有点像“观自在”,但是庄子的学问更实际。他是人生的实际哲学。

  • 阳光黑皮豆

    “顺其自然”太难了……

  • 听友88338654

    喜欢庄子,更喜欢听蒋勋老师解读庄子

  • 1532823msue

    伟大的庄子

    听友99443316 回复 @1532823msue: 哈,

  • Linda小公主

    我要听好多遍才可以,不然吸收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