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反观: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办不好?

19.反观: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办不好?

00:00
13:26

今日金句 

中国的大学办不好,根本在于没有理解大学的真正的含义,把大学生一步到位当作人才来培养,而不是首先培养人,这不符合最初的大学精神,也不符合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开创的中国早期大学的精神。


导语 

今天很多人反省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办不好,也是没有理解大学本来的含义。大学从一开始出现就是一个学生和教师的自治组织。今天我们所说的教授治校、师生治校,都是大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只不过我们中国的大学不是从自己的文化中长出来的,是直接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因此,我们往往是舍本而逐末,忘掉了大学特有的学术体制的本来的、固有的含义。


早的大学,就是一座城市 

我们知道最早的几个大学中,最古老的一个是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另一个就是法国的巴黎大学,这两个大学略有区别。


博洛尼亚大学本质上是一个学生大学,也就是说学校的最高领导都是由学生组成的,当然,他们底下有同乡会,有技术学院,当然,是学生去担任校长。也就是说当时博洛尼亚大学的老师要进入这个大学里当教授,必须要向校长宣誓,这个校长就是学生,教师要向学生宣誓,遵守学校里面的宪章。相反,巴黎大学更多的是一个教师大学,略有区别。


无论是博洛尼亚大学还是巴黎大学,他们都拿到了教皇或者是国王的特许证,就跟建设一个城市一样的。所以大学有时候就是城市的另外一个样貌,因为欧洲的很多大学,是没有自己独立的校园的,它整个城市就只有这一所大学,这也是和大学早年的出身是有关系的。


我们中国的大学,它是在既有的城市格局下划出一块地,造一个围墙,所以我们就很难理解怎么像德国有些大学,一个城市就只有一个大学,而这个大学里面的教学场所、学生宿舍、图书馆、实验室分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我们觉得不大好理解,其实这是一个常态。早期的大学,除了上一次我们讲过的,要向城市当局讨价还价,享受物质上的一些优惠,比方说住房、伙食,同时它也会向城市当局或者是教皇申请享受教师待遇。


教师和学生都希望自己享受教师的权利。比方说,你跟普通市民发生了什么纠纷,但因为你享受教师待遇,所以就可能要到教会法庭去受审,那样就很可能对你有所照顾,这也是早期大学所要求的。

大学与基督教——普世学问的标准


大学之所以在基督教世界里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兴起,也与基督教世界的一个内在要求有关系。什么关系呢?基督教是一个非常朴实性的宗教,它强调,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肤色种族,在上帝面前都一视同仁,人人平等,它也相信上帝是保佑所有他的信徒们的,所以基督教世界具有一种天生的普世主义的品格。在广阔的基督教世界里面应该如何安排人才人尽其才为教会服务呢?


这就存在一个所谓的学问标准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学问标准都是本地的,本土化的。基督教世界要求一个所谓普世的学问标准,因此大学正好满足基督教世界对这个普世的学问标准的一个要求。所以我们看到中世纪出现的大学,它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要颁发证书


今天我们非常熟悉的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这个学位制度就是从大学出来的,也是中世纪大学一开始所拥有的一种功能。自古以来,无论是古希腊还是我们中国,都没有这种对所谓的知识的一个统一水平的考核和甄别。基督教世界有这个要求,这跟基督教世界的普世主义原则是有关系的。

大学培养的高级人才:医生、律师和神职人员


最早的大学里面一般都有三大学院,医学院,法学院和神学院。这三大学院是当时基督教欧洲,人们所认为的三个最重要的高级人才的培养场所。所有的人都可能生病,所以医生是一个高贵的职业,所有的人都会遇到社会纠纷,就难免诉诸法庭,所以律师法官是一个高贵的行业,所有的灵魂都需要拯救,都要考虑死后的问题,因此神职人员又是一个非常高贵的职业。


所以这三大学院,其实是当时为了满足基督教世界迫切的社会需求,所设立的。但是欧洲的大学之所以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创新,就在于它并没有把大学只办成这三类人才的培训场所,换句话说,它并不是处于一个过分使用的立场,尽快培养教师,医生和法官,而是要把这三种类型高级人才的培养奠定在一个恰如其分的文化基础之上。就是说首先大学入学者不能够直接进入这三大专业学院学习,他必须进入一个基础学院,这个基础学院也叫做艺学院,那么在艺学院学什么东西呢?

在成为人才之前,培养“人”的艺学院


艺学院其实学的主要是来自希腊和罗马的古典学术,特别是一开始,基本上就是学所谓的自由七艺。自由七艺,我们过去讲过,由文科三艺和数学四艺构成。文科三艺就是文法、逻辑、修辞。数学四艺就是算术、几何、音乐、天文。那么自由七艺就构成了大学艺学院的一个主要课程。


那么我们就要问了,既然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教师,法官和医生,为什么不直接对现有的这些教师,医生和法官来进行高强度的培训回炉,尽快生成这些高级人才,而非要从艺学院开始培养起呢?


我想这就是大学的一个非常高明的制度架设,它认为,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端人才,你必须要拥有一些基本的人性培养的一些过程,所以所谓的艺学院或者我们叫做自由的艺学院,也有人把它翻译成博雅学院,翻译成人文学院都可以的,它的目标就是要先培养人


我们知道,大学的出现本来就是希腊学术复兴和大翻译运动这个大背景下诞生的,因此,那个时期人们认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学问的人,必须要先经过希腊学术的训练,所以艺学院成了大学里面的基础学院或者基本学院,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它就是本科学院



《哲学女王将七艺敬献给波埃修斯》。现存洛杉矶保罗·盖蒂博物馆。由左至右分别是语法(手中拿着一本打开的书)、修辞(低头在横幅上写字)、逻辑(手持一个象征逻辑原则的刻度盘)、音乐(手持乐谱)、几何(手持矩尺)、算术(手指着算数表)和天文(手持天体运行模型)。


事实上在我们中国人现在的语境下,我们对“本科”这个词语已经丧失了基本的元素的理解。为什么把“undergraduate”译成本科,其实我想我们现在是搞不清楚的。我做了一个小小的考据,我发现本科这个词,其实是由北京大学的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最早提出来的,他所说的本科的意思是什么呢?


本科是什么意思?


并不是在高级低级意义上讲本科,而指的是基本之科,基本之科简称本科。什么是基本之科呢?在他看来,文科理科就是基本之科。蔡校长到北大去的时候,北大有很多科目,除了文科理科还有商科、法科、农科,医科都有。蔡校长就认为以北大这样的大学,它财力是有限的,不应该所有的科都办。而北大,作为一个国立最高学府,它应该注重于去培养基本之科,所以它大力建议把商科给裁了,把其他无关的课都给裁掉,只办文理两科。当然,最终这个设想并没有真正的实现,但是他这个想法已经传下来了。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


所谓文科理科是基本之科,蔡校长这个想法其实跟世界上,特别是欧洲的大学传统是一脉相承的。所谓的艺学院其实就是本科学院,也就是所说的基本学科的训练。那什么是基本学呢?就是那些训练自由人性的自由七科,那七科就构成了艺学院的一个基本课程


哈佛的商科、医科为什么没有本科生?


我们看到,按照欧洲大学的一个制度设计,你在艺学院毕业之后才能够进入法学院,医学院和商学院,接着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医学院、法学院、神学院这种高等专科学院,它是不能够直接培养学士学位的,这一点我们从现在美国的很多名校也看得出来。比方说美国哈佛大学,它的商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管理学院都是没有本科生的,不允许本科生,它的医学院也是一样,没有本科生。


剑桥本科生、 硕士、  博士


相反,所有到哈佛读本科的同学,都是进入哈佛大学的哈佛学院,就相当于中世纪的艺学院,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本科学院。这些人出来以后再慢慢进入我们今天认为炙手可热的,这些热门的学院,像商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


我们中国完全不一样,我们中国就出现了很多所谓的医学本科生、法学本科生、还有工商管理的本科生,这个完全不符合古典欧洲的大学精神,也不符合我们中国早期大学的精神,这显然是受52年院系调整以后,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把大学生一步到位,当作人才来培养,而不是首先培养人,再培养他的专业方向,我们一开始就讲,专业造成很多学科很早就有本科生。


结语 

大学的这样一种基本架构,它其实已经奠定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正是大学这样一个中世纪特有的教育制度,完成了希腊学术向基督教世界的一个全方位的进入,我想这是大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victorzhang2004

    我们是一个有能力将错误进行到底的国家

  • 农民不会种地

    感谢正本清源。速成思维说到底还是工具思维,没有创新没有底蕴再正常不过了哈哈

  • k345yb69sikg71rbjki3

    不仅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科学史,还分析了东西方文化、思维的差异及成因,以及为什么现代科学不会在东方文化环境下诞生……,很值得学习的好文章。

  • _快乐至上

    文稿中学生和老师希望争取的“教师待遇”是“教士待遇”吧

    似水流年Ricknight 回复 @_快乐至上: 教士待遇才对。西方教士阶层在中世纪是有特权的。只有符合教士待遇才能去教士法庭受审。文稿弄错了。

  • 假的真真

    第一??

  • 听友45953254

    本着舍本而逐末的精神坚定的走下去

  • 清澄S

    喜欢吴教授的这一系列通俗易懂

  • Will_庹

    终于理解到了“本科”真正的含义

  • 三喵的小王子

    德国在15或20年前也是没有本科的,到现在本科也不是很被重视

  • 小闪电_x8

    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