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属于苏州的记忆与风味
秋日田园四时杂兴
宋·范成大
细捣枨虀买脍鱼,西风吹上四腮鲈。
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
老郑/LaoZheng
朋友们大家好,咱们今天要重温一首范成大的诗。
杨旭辉/YangXuHui
这首诗我们在美食季的时候曾经给大家讲过,在讲鲈鱼的时候,美食季我们讲怎么吃,中国传统的蘸料,跟日本的刺身的蘸料是不一样的。日本的刺身蘸料是用酱油加芥末,而中国传统的刺身的吃法是用什么?用橙子捣碎了,碎末加调料来提鲜去腥的。
老郑/LaoZheng
细捣枨虀买脍鱼,西风吹上四腮鲈。
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
当时蒋洪老师来给做节目的时候,说得我们口水“哒哒滴”。说起范成大,我这两天刚刚去过上方山茶磨屿的范成大祠。我这次看了之后,留心了几个细节。一个是上方山茶磨屿的范成大祠,实际上是建于明朝的正德年间。在那之前好像那边并没有这么一个祠。建好了之后,王鏊写了一个记。两壁还立了范成大的四世田园杂兴的诗碑。1986年,八十年代,重修的时候,本来是八块诗碑,好像缺了一块,请当代的一个书家补了一块碑。范成大的一首蝶恋花的词。
杨旭辉/YangXuHui
范成大祠的书条石和碑刻,我是非常熟悉。因为我的课程当中,要求学生自己去到那个地方拍照,拍完以后,把这个碑读下来,把繁体字翻成简体字,把标点给我加上,全部作业做实地的文化的考察或者勘探的结果,所以我们的学生对《四时田园杂兴》非常熟悉。我说,你读了这些诗以后,再顺便找找看在诗歌里面所描写的那种风土和山水,现在还保留了哪些?所以同学特别感兴趣这样的一种状态。
我说,当时范成大是饱含着一种对家乡故土的无限热爱之情来写的,因为他深爱着这片土地,花了六十首诗的篇幅来把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如数家珍地写出来,所以他内心油然升起一种对家乡的自豪感。
在这首诗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苏州的美食一种自豪感。你看看这种美的东西只有我的家乡苏州有,你们其他地方没有吧!
老郑/LaoZheng
范成大祠,86年重修,我觉得修的还是挺好。它的前言写得很有味道,抱柱上的对子是邓云乡先生拟的联,顾廷龙先生写的书法;那个匾,顾廷龙先生的字。现在这些也成了文物了。看记载明朝正德年间,确实也有一个范成大的塑像。现在是一座……
杨旭辉/YangXuHui
坐像。
老郑/LaoZheng
是一个铜雕。这个铜雕很多地方锃光瓦亮,尤其是范成大手里拿的诗卷,那本书。我去的时候我就在想,大家为什么要去摸这本书,是不是要沾点书香气?
杨旭辉/YangXuHui
这也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刚才郑老师讲到邓云乡先生,这位先生的学问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可能在北方的学者,尤其是研究北京地方文化的学者会比较关注他。邓先生是一个非常注重风俗研究和文学研究结合的学者。他有一个经典的著作《红楼风俗谈》。他就认为,如果你对整个中国古代的传统风俗不了解的话,你就很难真正读懂《红楼梦》,读透《红楼梦》。
我们今天拿邓先生这样的一个观念来观照范成大的诗歌,范成大的诗歌当中也有很多风土人情的融入。因为范成大自己在诗歌当中就讲过这样的意思,我来苏州以后,我为什么要收集这些民风、土风,我是要写《吴郡志》的,要写方志的。当我有了这样的一种风土人情的收集以后,我的方志更会接地气,才会更真实地表现出吴地的原生态的一种记录。所以,范成大的《吴郡志》跟其他的一些或者以后的很多方志有很大的不一样。后世很多修方志都是从书本到书本,但是范成大的方志里面他有很多的自己实地考察、勘探的结果,我觉得这一个非常重要。
老郑/LaoZheng
您说的实地踏勘之后,有田野调查回来再写书、写方志类的书,我们苏州还是有继承了这个传统的,比如说《太湖备考》。
杨旭辉/YangXuHui
还有《吴中水利全志》。
老郑/LaoZheng
古代苏州的地方官到苏州的第一件事,肯定就是修水利工程。因为这个地方自古以来,水灾旱灾经常会发生。
杨旭辉/YangXuHui
这是范成大在学术上的一种思路,这种思路也在他的诗歌当中得到了非常多的表现,所以在这首诗歌当中也是表现了一种苏州的乡愁和乡关之思。
老郑/LaoZheng
包括范成大写《梅谱》,他写这些东西,他对事物会有很细致的观察。像我们很多人吃鱼,吃了就吃了,但他要告诉你,我这个吃要有什么配料,“细捣枨虀”要把橙子连皮带肉把它捣碎了。
杨旭辉/YangXuHui
打成细碎的碎末虀。“虀”可能我们很多听众朋友对这个字觉得好难写,而且不怎么用,其实在苏州的日常生活当中口语当中经常用。比如说夏天有一道菜,我想我们听众朋友都会吃,买夏天的小青菜把它切成碎末,用盐花稍微捏一捏,用新鲜的毛豆,盐虀菜炒毛豆子,这是最好吃的下饭菜。
我小时候,在盐虀菜炒毛豆里面还会加一样提鲜的东西,当然现在保护野生动物不能吃的,就是田鸡。
老郑/LaoZheng
我们以前讨论过,为什么鲈鱼要在秋天吃?你考虑到秋天的时候才有橙子做那种特殊的配料,你会发现在这个季节吃鲈鱼,那真是一个最好的时候,是当季。
杨旭辉/YangXuHui
都是最新鲜的,我们太湖地区的桔柚、橙子都开始上市。在这首诗里面特别值得我们去关注的有两个语码,第一个是“西风吹上四腮鲈”。西风起,很多人内心涌起一种对家乡的无限的思念之情。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一讲到“西风”就给我们很多的想象,其中张翰的“西风起”有莼鲈之思,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典故,后来也成为一个经典的成语,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最后他说,四腮鲈鱼只有什么地方有?“除却松江到处无。”这里他是非常的自豪,今天的朋友说,这是绝对的凡尔赛。这样的人间美味大概全中国全世界到处都没有,只有一个地方有——松江。
在这里需要给大家做一个说明,这个松江并不是指上海的松江,而是指太湖的一条支流——吴淞江。吴淞江在苏州境内从太湖瓜泾口往东流,一直流入到大海。当然后来的沧海桑田变化,后来流入到黄浦江,成为黄浦江汇入的一个支流。在苏州境内我们称为吴淞江,但是一旦离开苏州,离开了江苏境内,到了上海,上海人就把它称之为苏州河。这条吴淞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脉的维系,也是四腮鲈鱼的主要产地。四腮鲈鱼说起来应该是在太湖流域吴淞江水域当中的特产的一个淡水鱼种。
另外还有一个需要说明的,我们在读很多唐宋以来的古诗的时候,写到吴淞江的时候,有的时候会把吴淞江称之为淞江,有的时候会把它称之为吴江,或者是直接写成松树的松,有的写三点水的淞,都是指这条江。以后我们在看诗的时候,看到淞江或者看到吴江,不一定是跟我们今天的地名是完全等同的。在这里,这个松江就是指吴淞江。
老郑/LaoZheng
而且有的时候还指代苏州,这是我们苏州的一个著名的地标。大家有机会还是去范成大祠看看,那是一个非常幽静非常美好的地方。它和外面的吴越路一墙之隔,但是里面,在茶磨屿下面,反而非常幽静,感觉很好。只可惜你现在要进到范成大祠——范成大祠的门口是出口,进口要到往里面走,绕一大圈才能够进到范城大祠。
杨旭辉/YangXuHui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苏州植物园),大门进去以后,往右拐,先经过治平寺,再往右,继续往前走,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面。
老郑/LaoZheng
当然这条路你走了绝对不会亏。治平寺,最近那棵银杏树有无数的人去打卡,小哥哥小姐姐。地下的银杏叶子,园里面也不会扫掉。今天就到这,感谢大家收听,咱们明天继续。
杨旭辉/YangXuHui
明天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