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智慧】《范增论》:放弃也是种智慧(二)

【古人智慧】《范增论》:放弃也是种智慧(二)

00:00
11:17

第八十五课

《范增论》:放弃也是种智慧(二)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文观止》,我是邵鑫。我们继续来讲《范增论》。

他(苏轼)说“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他说范增的离开,应该是从项羽把卿子冠军(杀掉的时候),这(卿子冠军)是一个称呼,它指的是当时楚国的大将宋义。他(苏轼)说应该是在项羽杀掉宋义的时候,范增就应该走了。因为在这个时候,项羽就已经跟范增之间不信任,有隔阂了,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观点。

因为我们以前的人读《史记》,大家都会觉得项羽杀宋义的时候,正是项羽意气风发的时候。我给大家简单补充一下,项羽杀宋义这个事是个怎么回事?

就是项羽当初起义跟的是他的叔叔项梁,项梁、项羽在起义的时候认识了范增,范增就给项梁出了一个主意,他说你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得到民心,然后你仅仅靠着自己的这个名气起来造反,那你是个山寨头子,是这种感觉。

他(范增)说你一定要把老百姓的民心收过来,怎么收呢?你要立楚王的后裔为名义上的这个帝,所以他们就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那个孙子当时已经在民间放羊了,名字叫熊心。就是“熊心豹子胆”那个熊心。就找到这个熊心然后立他为帝,尊他为怀王,实际上是个傀儡的感觉。但是这个怀王也很厉害,他也要去扶植对抗项梁的人,他也不想当个傀儡。所以他就从很普通的人当中,找到了一个读书人,这个人叫宋义。宋义这个人也很有见识,所以前面的这个“卿子”,其实就是先生,读书人这个感觉,一个读书人去当将军,叫“卿子冠军”。

这个宋义很厉害,厉害在哪儿呢?就是后来这个项梁作战的时候,宋义就提醒他说你这一战打出去要败。然后项梁不听,而且这个义帝,就是楚怀王当时派了使者去看项梁,走到半路上碰到了宋义,宋义就说你要去见项梁吗?那你晚点走。为什么呢?因为他马上就要失败,你如果走得快了,到他军队里你跟着一起死。后来结果发现,果然宋义的判断是对的,就证明宋义这个人还是有本事的,那后来这个事也成为了宋义跟项家之间的矛盾的这个导火索。

最后项梁死了之后,楚怀王就开始封宋义为卿子冠军,为上将军,统领所有的军队。项羽、范增全部变成了宋义的手下,所以项羽就非常看不上宋义。后来他就找了个由头把宋义给杀掉了,这件事情在《史记》当中记载的时候,完全没有提到过范增。

但是苏轼是一个极有见识的人,他觉得这件事情就埋下了范增和项羽矛盾的种子,就使得项羽不会再相信范增,(不会)百分之百地相信他。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他怎么分析:

苏轼说“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他说陈胜吴广,陈胜当年起义的时候,为什么能够得到大家的拥戴,因为他打了楚将项燕的旗号。“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说项氏,就是项梁和项羽他们之所以能够变得强大,就是因为当年立了个幌子,这个幌子是楚怀王的孙子熊心。

“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后来为什么诸侯都背叛了项羽呢?因为项羽把自己立起来的这根大旗给推倒了,也就是说,这个楚怀王熊心的最后的结局是被项羽给杀了。那立这个大旗是谁的主意呢?是范增的主意。

苏轼非常聪明和敏锐地找到了这一点,他说谁立的这个楚怀王?是范增立的楚怀王。如果范增立楚怀王,那你就知道楚怀王死掉的那一天,范增是不是就有危险,因为这是你自己当年的主意。

那你现在不被项羽采纳,项羽直接把这个义帝给杀掉了,这不就有问题了吗?所以其实通过这一点呢,苏轼就推断出来说范增跟项羽的矛盾,在楚怀王要不要杀这个事上已经有了,两个人一定是观点不一样的,一定是有矛盾的。

所以后面就说,“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苏轼认为,在范增立楚怀王的那个主意提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跟楚怀王的生死绑到一起了。如果有一天楚怀王要被废掉,范增是一定没有好果子的。这是苏轼的第一个观点。

那接下来就来讲了,那么是不是项羽杀掉楚怀王的时候,是范增应该走的时候呢?也不是。为什么呢?因为杀楚怀王这个事也有兆头,兆头是什么?兆头就是他(项羽)把楚怀王分封的上将军宋义,卿子冠军给杀掉了。

所以后边讲,“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这就是他会杀掉义帝的兆头。你看他(苏轼)的这个推理,已经推理到了这一步。然后说,“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他说当年项羽要杀这个义帝怀王,就已经开始跟范增两个人之间不信任,有矛盾了,还非得等到将来陈平从中挑拨吗?你不挑拨,他们的裂痕也已经有了。

后面(苏轼)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叫作“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这是个很有见识的观点,我们今天经常讲挑拨离间的人是特别讨厌的,他使得君臣之间不再信任。

但是到了苏轼这里,他认为君臣的不信任,根本原因是内在原因。是因为你首先不信任了,所以别人的谗言才进得来。这就像是一个东西先坏了,后边才会招虫子,这是苏轼一个非常有见识的观点。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所以说“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陈平这个人就算再聪明,如果项羽跟范增之间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相互之间的怀疑、猜忌,他怎么可能离间他们呢?

所以苏轼的观点是所有的原因,起到根本作用的是内因,而不是外因。这也是我们今天去看待很多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我们今天很容易发现一件事情的发生其实是有很多原因。当然因为有很多原因,所以很多人会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是因为这个,是因为那个。但是苏轼认为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而这个原因一定是发生在内部的,不是发生在外部的。

就比如说你今天跟哪个人闹掰了,吵架了,可能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有个终极原因是什么呢?是你跟他之间这个感情本来就不够牢固,这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一定是内因,“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好,讲完这个之后,苏轼就讲了,他说我们再来看看这个义帝,怀王熊心。“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苏轼对熊心的这个认识跟很多人不一样,很多人觉得他就是个普通的傀儡,但是苏轼认为他是个很厉害的人,有几个点可以看出这个义帝很厉害:

第一,叫“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就当年,这个义帝怀王立下一个规矩,说谁先打进咸阳城,立谁为关中王。但是他派项羽去抵抗秦国军队,就是去救当时的那个赵国,而让这个刘邦直接去进攻咸阳。所以从这一点上,苏轼就认为,我们就能看出来义帝是会用人的,他是会识人的。他能看出来项羽不行,刘邦可以。

第二点,“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就是从普通一堆人当中,找到了宋义这个人,而宋义这个人也确实有他的能耐。而且他(义帝)还能够跳过所有的等级用人,还能够不以出身来用人。(苏轼)说这就是一个贤明君主的代表。

所以什么叫贤明的君主?会识人会用人,这就叫贤明的君主。所以苏轼说“不贤而能如是乎?”如果义帝不是个贤明的君主,怎么可能做到这样的事情呢?但是如果这个义帝是个很厉害的君主的话,那你觉得在项羽杀掉卿子冠军的时候,他会怎么做?

如果他是个窝囊废,他可能老老实实地就听命了。如果他不是个窝囊废,他是个厉害的人,项羽胆敢借着他的名义,假装借着义帝的名义去杀掉卿子冠军,杀掉义帝亲自封的这个将军,那么你觉得义帝会怎么做?无非结果就是两个:一个是他把项羽干掉,一个是项羽把他干掉。

所以,两个人就已经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了。到了这样的一个境地下,他(苏轼)说“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就是聪明人都知道他们两个人必有一死,必有一战,那么作为范增你要怎么办?

好,这节课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节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