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之道】《前出师表》:怎么跟人掏心窝(二)

【说话之道】《前出师表》:怎么跟人掏心窝(二)

00:00
18:23

第七十六课

出师表》:怎么跟人掏心窝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文观止》,我是邵鑫。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非常有名的一篇文章叫《出师表》。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这两句话讲的是你(刘禅)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呢?叫“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就是你多去听听我们周围人的意见,你学学你爸爸的美好品质,你让我们有点士气吧!这是你应该干的事。

但是大家注意,诸葛亮讲出这句话来背后说明什么?说明这些事刘禅全没干。第一,不听大臣们的意见;第二,不学先帝刘备的美好品质;第三,让大家士气比较低落。这是当时蜀国的真实的情况。那后边那句不宜的事,其实全是刘禅干了的事,干了什么事呢?

第一,叫“妄自菲薄”。觉得“哎呀,我就这样了,我们就这水平。”所以其实刘禅是偏安于成都这一个角的,他觉得我们在这个天府之国生活得挺好的,我们就这样了,我们没那本事,这叫“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就是说话不注意,有的时候说得不太恰当。这个“失义”的“义”就是指正确的,恰当的,就你讲话的时候注意点,不要讲那些不恰当的话。

你“妄自菲薄和“引喻失义”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叫“塞忠谏之路也”这个“塞”就是堵住了,就是那些真正忠诚于你的人,都没办法给你提意见了,要么你也不听,要么你这伤了别人的心,人家也不好意思再给你提了。所以通过这句话我们知道,当时的后主刘禅,确实是有很多问题的,比如说第一个是可能“妄自菲薄”,就是偏安一隅,不思进取。

第二,讲了一些不太合时宜的话。比如说在大臣们面前可能偏爱那些小人,远离那些贤臣。贤臣们进谏的时候他不耐烦,就是我们都可以想象出来。

再看后面一段,“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宫中”指的就是皇宫内院,“府中”指的是在外面的这个将军们。他说你对待你的近臣和对待外面的这些国家的重要的将军们,你最好能够一碗水端平。俱为一体就是大家都是一样的,你不能说这个人是我身边的人,那个人是在边疆,给我守边疆的,所以我跟那人隔得就远,我跟这人距离就近。你对他们是善,恶,是赏还是罚,最好不要有什么差别,你对所有的人应该是一视同仁的。

所以讲到这儿,大家知道刘禅又干了什么事?亲近自己身边的人,远离外面的将士们,而且自己喜欢的人就拼命地赏,跟自己关系没那么近的,可能就不太待见。所以诸葛亮每句话其实背后都是有原因的。这个叫作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所以读到这里我们知道,刘禅当政的时候,有非常危险的四个字,叫“内外异法”。刘禅对内和对外是不一样的,自己的心腹就对他特别好,在外面给你拼命杀敌的这些人,他反而不太待见。

诸葛亮说如果有出现了“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就是不管是做了坏事,还是做了好事,你要罚他也好,你要奖他也好,你怎么做呢?“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就是你别自己拍板就定了,你让那些主持,专门负责赏或者罚的机关,机构,单位,让他们去干去。“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让大家知道你是一个很公平的君主。

那读到这里,大家知道刘禅又干了什么事?很明显,就是可能他身边有一些近臣作奸犯科,他包庇别人,“哎呀,不要罚了,这人我熟。”然后可能有一些在外边做了很好的事情的人,该赏的他也没有去赏。

诸葛亮就苦口婆心地劝他,以后碰到这种事你别自己干呐,你让人家公正的司法机关去处理。“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不应该,不要去偏心,不要去有私心,使得我们内外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准则了。

所以读到这里,我们发现诸葛亮真的是个老父亲这个感觉。当然他还不是他的亲爹,所以这个时候没有办法像亲爹一样去训儿子,如果是刘备在,刘备肯定把这阿斗就给骂死了。但是诸葛亮又是个大臣,你虽然说刘备托孤的时候跟刘禅讲,说你就把诸葛亮当你爹。但诸葛亮不能真自己把自己当爹,他毕竟是个臣子。

古代人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你是一个君王,不管这个君王再怎么不贤明,他都是君主。你大臣对君主的态度,要像儿子对爹的态度一样。但是现在诸葛亮处在一个很尴尬的身份上。就是一方面他其实在干着爹的活,一方面他顶的是个儿子的名。所以这话怎么说?

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在这(《出师表》)里边,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苦口婆心。这个“老父亲”诸葛亮讲的这段话,又怕伤了这个君王的面子,又要把这些话讲出来。怎么讲?说“哎呀,你应该这么干呐……你不应该那么干呐……”就讲了很多这样的话。

我们再看下一段。“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接着诸葛亮开始提名了。他说这帮人,“此皆良实”,都是群好人,实干派。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他说在宫里边这些近臣们、内臣们,有几个是特别好的,而且不是我说他们好,是你爸爸给你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所有的宫中的事,内务的事,你就问这几个人就行了,你只要问他们,所有的事情咨询一下,然后你再去干,那你一定能够做得很好。但是这句话说得也是很客气的,那背后大家能读出什么来?

这几个人,至少提到这三个名一定是刘禅并不亲近的,要不然诸葛亮费这事干吗?你想如果刘禅本身就对郭攸之,就对这个费祎,对董允非常重视,诸葛亮有必要在《出师表》里面点名吗?是没有必要的。

诸葛亮的意思是你现在重用的这帮内宫里面的人是不对的,是有问题的,真正的忠诚是这几个人,而且这几个人是你爸爸亲自选出来,留在这儿帮你的,你要重用他们呀!你看诸葛亮的这个老父亲的这个声口又出来了。

后边“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第二个讲的是外边的,刚才我们讲的叫“内外不可异法”这是第一,第二是“内外用人要得当”。里边的人用什么人?给他讲了讲。外边用什么人?就是说我诸葛亮现在要带兵出去打仗,我走了之后如果有军队里的事怎么办,如果有国家安定的事怎么办,你就咨询这个向宠。

那我给大家补一个背景,刘备怎么死的。“夷陵之战” 跟吴国人打仗,结果被这个陆逊火烧连营,直接就把这个刘备的军队给干废了,最后刘备又急又气,最后这个急火攻心,在白帝城就死掉了。但是在这场战斗当中,有一个人全身而退,他所带的部队竟然没有受到损失,那就是这个将军向宠。所以通过这场战斗,向宠是经过了血与火的检验的。那刘备跟诸葛亮都非常看重这个人。

诸葛亮就讲了说这个人“性行淑均晓畅军事”,他讲到的两个优点,大家往往容易重视后面这个优点,叫“晓畅军事”。就是通晓军队里面的事,是一个很厉害的军官。但是大家不会注意到前面还有四个字,叫“性行淑均什么意思?就这个人的品质特别好。这是诸葛亮非常看重的一点品质好,做事公平,这是向宠的第一个优点。第二个优点才是有本事,有能力。

所以读到这里我们也可以去想象,刘禅当时的用人出现了极大的问题,他可能去重视的,重用的,亲近的那帮人,先不说能力如何,首先是什么样的?首先是人品不过关的。

我们可以看到前面讲到那三个人也是一样的。叫什么?叫“此皆良实”,这都是好人呐!这是诸葛亮的这个声口。所以大家知道,其实这个诸葛亮的言外之意是你现在用的这帮人不良不实,志虑不忠不纯。那接下来讲到将军向宠,叫“性行淑均”。反过来,你现在用的这些

人不淑不均。

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你看诸葛亮很不容易,每次要给刘禅讲点什么,总要拉一个谁出来,拉一个你的老爹(刘备),就是说他的这种矛盾、纠结,他的这种身份,“就我又是一个大臣,我又要当你爹,这时候我只能拉你爹过来说。你爹说他行,你就赶紧听你爸爸的话吧!”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所以大家就推崇他为这个军队的都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他说你看所有军队里面的事,你都去问这个向宠,那么军队当中就会非常和睦,不管是优还是劣都可以得到他们正确的位置。

那你觉得这事已经成为事实了吗?当然不是事实,所以我们知道事实是什么?事实是现在军队里面已经分不同的派别了,大家并不和睦,而且有一些“优”,也就是很厉害的人,有能力的人,没有在他们应该所处的位置上;有一些劣等的人反而处在了高位上,这就叫“优劣不得所”。

所以我们读这个《出师表》,你可以看到诸葛亮满腹的心事:我们现在搞得很乱,就是宫里边也很乱,军队里也很乱。宫里边是什么呢?宫里边是不停地有各种各样的疏漏,有小人当政,一帮志虑不忠纯的人在皇帝的身边,被皇帝宠幸;而在军队里边,大家军队里边已经开始闹意见了,而且人才没有得到真正地重用,这个人在不正确的位置上。这是现在的整个蜀国的情况。

所以大家读完这两段,你就更能明白什么叫作“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里的“疲弊”还不仅仅是国外的敌对势力很强,而是在于现在国内搞得很乱。那为什么会这么乱呢?

我们知道诸葛亮一直是一个忠臣,问题出在谁身上,那肯定是出在后主刘禅的身上,所以后来人讲,说这个阿斗这个家伙叫“扶不起来的阿斗”。”这是有道理的。很多人还觉得说刘禅挺厉害,其实你看这个《出师表》你就知道,刘禅是真不行。最不行的点就在于用人上不行。

后面诸葛亮就开始总结了,他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先汉”是指什么,指的就是西汉。而刘邦那个时候为什么那么强呢,就是因为刘邦的身边全是厉害的人,全是贤臣,那些不厉害的小人、那些品德、才能不行的,全被刘邦离得远远的,这就是为什么西汉可以兴隆。

那我们也知道在读《史记》的时候看到,刘邦也曾经讲过,他说我为什么能够得天下?就是因为我能够用那些真正厉害的人,刘邦说这个打仗我比不上韩信,搞后勤我比不上萧何,出谋划策我比不上张良,但是这三个人都能被我重用,所以我能得天下。这就叫“亲贤臣”。

那反过来讲,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东汉后来为什么末年那么惨?桓帝、灵帝那个时候非常弱,东汉末年民不聊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核心也在于“亲小人贤臣都是因为这个皇帝出了问题,皇帝亲近那些小人,远离那些贤臣。

做完这个对比,你就知道诸葛亮清楚不清楚蜀国的问题出在哪儿?他非常清楚,那就是你皇帝在用人的时候,在亲近那些小人,而在远离那些贤臣。你跟贤臣们不够亲。

那后面就说了,“先帝在时”,你看,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又把刘备拉出来,说你爸爸活着的时候,“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我们两个人都曾经叹气痛恨说:哎呀,那个桓帝、灵帝,怎么能干这种事呢?怎么能去远离那种贤臣呢?怎么能去亲近这样的小人呢?你知道这个话的背后是什么?就是你爹今天如果活着会被你气死的!你竟然还在干这样的事!当初你父亲活着的时候,我们就拼命地叹息痛恨,今天难道我就不叹息痛恨吗?

所以后面就说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帮人都是一些贞良死节之臣”,都是特别好的人,希望您能够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大家注意这里边有一个字叫“愿”,这个“愿”说明什么?说明并不是现实,这些“贞良死节之臣刘禅跟他们一点都不亲,刘禅根本不重任他们,不信任他们,所以这个诸葛亮就在这跟刘禅讲,说“你一定要亲近他们,要信任他们,那么我们“兴复汉室”就一定可以成功!”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读到这里,大家有没有觉得诸葛亮真不容易,这个阿斗真是不行,所以怪不得他老爹说能干你就让他干,不能干你就自己干。这个阿斗在前面干了很多很多的不太好的事情,但是诸葛亮又是一个忠臣。为什么有人说读《出师表》不哭的人不是忠臣,一个忠臣是哪怕这个皇帝不行,我作为臣子,我也要全力地去帮他。

这是我们能够看出来,这个诸葛亮的一片忠心,但是他在讲这话的时候,他还要顾及到自己的臣子身份。所以每次稍微有一点要批评这刘禅的嫌疑了,怎么办?把刘备拉出来,“你爸爸那个时候说……你爸爸曾经怎么样……你爸爸跟我聊过天……你爸爸很痛恨这种事……”就经常把刘备拉出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真是不容易。

那后面诸葛亮就要讲到自己了,他说我这费心费力的我图个什么呢?有人还说诸葛亮是不是为了揽权?

好,这节课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节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桃华落尽飞神剑

    硬卧

  • 听友87082464

    一等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