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之道】《前出师表》:怎么跟人掏心窝(三)

【说话之道】《前出师表》:怎么跟人掏心窝(三)

00:00
12:59

第七十七课

《前出师表》:怎么跟人掏心窝(三)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文观止》,我是邵鑫。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非常有名的一篇文章叫《出师表》。

诸葛亮就讲自己了,“臣本布衣” 他说我呢,本来就是一介老百姓。“躬耕于南阳”我亲自是在南阳种地的,这南阳就在今天湖北。“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说我本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就觉得在这个乱世当中,我自己活着就行了,我也没想要发达,没想要当什么官。

大家注意这句话说明什么?这句话是诸葛亮在自证清白。诸葛亮讲我以前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是一介百姓,我是个种地的,我从来不贪恋这些权力,所以诸葛亮这句话在自证清白。

那我们也可以想,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表》当中自证清白?有没有可能是朝廷当中,就像刘禅身边的那些奸佞的近臣们当中,有一些声音在抵触诸葛亮或者是在污蔑诸葛亮?我相信完全是有可能的。而且诸葛亮这一走离得又远,你觉得刘禅这个耳根子不会软吗?他不会去听身边那些近臣的话吗?

当年在《战国策》当中,有个故事叫“三人成虎”。就是说魏国有一个大臣,要带着太子出去做人质,走之前他就跟魏王讲,他说:“我这么一走离你远了,你身边一定会有人说我们坏话。他说你到时候千万别信。” 这个魏王说:“不会的,我不会信的。然后这个大臣就跟他讲:“不一定,今天如果有一个人跑过来跟你讲,说外面门口有只老虎,你肯定不会信。但是如果有两个人跑过来跟你讲,你可能就会信,你可能就会怀疑。如果有三个人跑过来都这么说,你百分之百会信。”他说:“这只是门口,只是有老虎这么破天荒的事你都会信,如果我们走了之后,有人说这帮人想造反,这帮人怎么怎么着,你离我们那么远,你离他们那么近,他们的话你会不信吗?” 那魏王说:“我不会信的,你放心去。”结果后来这哥们回来的时候,魏王听信谗言到一个什么地步,不想见他。这是《战国策》里边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那我们回过头来,现在想想诸葛亮的处境。诸葛亮为什么要费心费力地跟他讲,说你要亲近这些人,不要亲近另外一些小人,为什么?诸葛亮考虑的是什么?是我带兵在外面打仗的时候,你这个耳根子里边,听到的风是些什么风很重要。我们这个国家,我在前线打仗,你不能在后面给我拖后腿。但是大家实际上想一想真实的历史,刘禅是不是在后边给诸葛亮拖后腿?真的是干了这件事。所以诸葛亮是很聪明的,他提前就明白。

那他现在开始自证清白,他说我没有什么权力的欲望,我为什么会出来辅佐,是因为你爸爸让我出来的,再一次讲到他爸爸,“先帝不以臣卑鄙”这里的“卑鄙”不是我们今天讲的这个人德行差叫“卑鄙”,这个“卑”指的是地位低,叫“卑”;“鄙”指的是见识短浅,叫“鄙”。我们前面讲到《曹刿论战》的时候,曾经说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那就是说你(刘禅)父亲,先主刘备,不因为我(诸葛亮)这个人出身又差,也没什么见识。这是一种自谦的称呼,谦虚。“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说他亲自屈尊到我那小破茅草屋里边去请我。“咨臣以当世之事”还用天下的事来寻求我的意见。“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所以我无比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我就把我的整个生命拿来交付给他。

那讲到这里,其实诸葛亮心里边也是有很多的心声的,是什么呢?就是诸葛亮觉得,你别以为我图你这点权力,你别以为我图你这点好处,我是图的什么?是报答你父亲的知遇之恩。我为什么这么尽心尽力?不是因为说我想名垂后世,名垂青史,或者我想在现实当中得什么好处,我全部都是因为你父亲对我有知遇之恩,叫作“许先帝以驱驰”。

后面诸葛亮就开始回顾了,回顾自己出来之后的这二十多年,“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个“倾覆”指的就是打败仗。所以在真实的历史上,其实刘备打败仗是比打胜仗要多得多的。说刘备请诸葛亮出来的时候,没多久就打了一场大败仗,后来刘备就只能派诸葛亮去出使吴国,跟孙权联合抵抗曹操。这个就叫作“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说我从出山开始,其实就没过过什么好日子,这个刘备一路上特别不容易。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说刘备知道我是一个谨慎小心的人。“谨慎”这两个字,是诸葛亮的特别特别突出的特点。“孔明一生唯谨慎”诸葛亮特点就是特别谨小慎微。大家去读他给他儿子写的那个作品,那个文章《诫子书》,你就知道谨小慎微。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说,所以先帝在临死之前才会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他说,你不要觉得先帝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对我来讲是一个很开心的事情,我其实非常非常难受。为什么呢?因为我就怕他托付给我这个重任,我担不起来,我带着你这么个小累赘。“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关键是我这事干不好,我自己的名声受影响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会让刘备的名声受影响,是不是会觉得先帝托付人托付错了,说刘备是不是不会看人呢,“以伤先帝之明”。

所以“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当然这个就是讲到了在写《出师表》前面的两年,就是刘禅刚即位的时候,没过多久南方就叛乱了,但是当时刘备刚死,所以这个诸葛亮没有讨伐,等到第三年的时候,诸葛亮亲自带兵去平叛南方。这个在《三国演义》里面,叫作“七擒孟获”。历史上真实的是有这样的一个平叛南方的故事的,而且那个时候的南方,可不是我们今天的南方,山水秀美。那个时候的南方叫乌烟瘴气,而且各个地方就有毒蛇猛兽,有时候都不需要军队出来对付你,可能光当地的这种瘴气,就把这个士兵生命给夺走了。

所以他们讲说渡那个泸水的时候,三月、四月不能过,因为瘴气太重会直接死人,五月份才能渡那个泸水,叫“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什么叫“不毛”?就是连草木都不长的地方,特别荒凉。他说所以我才会在前两年,带着军队去平定南方。为什么呢?就是为了把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事完成。

那大家想想这个大事是什么大事,我们前面讲到过了“先帝创业未半”对了,这个大事叫“兴复汉室”。为什么“兴复汉室”要先平定南方呢?因为我不把后方搞好,我怎么在前线打仗。所以大家明白现在这个《出师表》,它仍然在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诸葛亮出兵之前先搞好后方建设。另一种后方,不是军事上的后方,是政治上的后方建设。所以这个诸葛亮就讲,所以我才“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诸葛亮说现在“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南方已经可以了,我们后方已经安定了,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武器装备也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那我们就要“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他说我就要带兵去收复中原了。所以大家知道这个中原叫“收复中原”,为什么?就是因为刘备这边一直以汉的王室自居,以汉朝的王室自居,他们不会觉得说东汉被灭掉了,然后我们三个人每人分了一块蛋糕。不是的,他觉得东汉被灭掉了,我们扛起来“兴复汉室”的大旗,曹操的军队和孙权的军队只不过是地方的割据势力,尤其是曹操的军队,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他说主要就是这帮人占了我们的国家,所以我们要收复我们的国家。这是他们当时的想法,所以要“北定中原”。那读到这里大家才能明白为什么诸葛亮决定出兵。

在历史上很多人不懂这一点,大家可能觉得诸葛亮这个人战略不行。很多人说他战略不行,说为什么战略不行呢?你明明实力这么弱,你为什么不先把蜀国的实力搞得强一点?而且你们蜀国在三个国家里边是力量最弱小的,你竟然要去打那个力量最强大的。为什么会这样?读到这里你们才能明白,因为对诸葛亮来讲不存在不打这回事。我们永远要打,我们要收复自己的国家,我们的国家的人民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这个陆游写那个诗“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是什么时候的人?南宋。他要干的事是什么?“北定中原,收复汉室”,虽然那个时候不是汉了,是宋了。所以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

所以诸葛亮这个时候的想法根本不是说我要去攻打另一个国家,而是说我要去收复自己的国土,我要去拯救黎民苍生,拯救天下百姓,这是让人感动的地方。尽管我们的这个后方还有很多的问题,尽管我们的国家现在来讲实力很弱小的。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这个“庶竭驽钝”就是对自己的谦称,说我要用尽我所有的才智,尽管我是个笨蛋,但是我要用我所有的才智。“攘除奸凶”,这个奸凶是谁,就是曹魏政权。“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读到这里,诸葛亮真正地讲出了我们这个蜀国的使命是什么?不是偏安在西南角上安心当一个小国家,而是我们扛着“兴复汉室”的大旗,我们要重新回到我们汉王朝的都城洛阳。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他说,这就是我诸葛亮的使命。我的使命是什么?“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什么呢?因为我要对得起两任君主。第一任是先帝,我要报答他;第二任是你,现在的后主刘禅,我要忠诚于你。所以这是很让人感动的地方。

好,这节课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节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katewei

    一起侃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