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课
《子产论尹何为邑》:有些机会不能给(上篇)
篇目简介
本文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作者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表现了子产的远见卓识和知无不言的坦诚态度,而子皮则虚怀若谷、从善如流,二人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堪称人际关系的楷模。
篇目原文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于郑国,栋也。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
子皮曰:“善哉!虎不敏。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今而后知不足。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子产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子产是以能为郑国。
完整讲稿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文观止》,我是邵鑫。今天我们要讲的这篇文章叫作《子产论尹何为邑》。这篇文章对大家来讲相对比较陌生,那我先讲一讲标题里面的这几个人。
第一个人叫“子产”。子产是当时郑国的大夫,而且是郑国一个非常有才干的人,甚至孔子那个时候都非常钦佩子产。所以子产一直在郑国也非常有名声,他也可以说是帮助郑国,对于稳定郑国的内政、外交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里面还有一个人叫“尹何”。尹何这个人,在今天并没有留下太多的信息,我们今天知道尹何这个人,主要就是通过这篇文章。
那么,尹何在这篇文章当中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好少年,也就是说当时比较年轻,但同时又比较有才干。所以当时有一个另外的郑国大夫,想要让尹何帮助自己去治理自己的封邑。
对于这件事情,子产就提出了不一样的见解,所以这篇文章叫作——《子产论尹何为邑》。
我们先来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它说:“子皮欲使尹何为邑”,那么到底是谁想要让这个潜力无限的好少年给自己治理封邑呢?这个人叫“子皮”。
当然,“子皮”是他的字,他的名叫“罕虎”,所以到后面还会提到“虎”。“虎”指的就是子皮,子产他的名字叫“公孙侨”,所以在后面提到“侨”这个字,华侨的“侨”这个字指的就是子产,所以这个故事其实涉及到三个人:
第一个人是郑国的大夫叫“子产”。
第二个人是在当时郑国非常有权力,有地位,可以说是实际上郑国掌控人的一个人,这个人叫“子皮”。
第三个人就是子皮的一个小弟。这个小弟很年轻,但是很有才华,子皮非常看好他,这个人叫“尹何”。
我们来正式开始今天的这个故事。它说子皮想要让这个年纪轻轻的尹何来帮助自己治理封邑,但是子产就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我们前面讲过这几个人的位置关系:子产只不过是郑国的一个大夫,子皮并不是他的手下,反而子皮的权力比子产还要大一些。
所以,子产在劝子皮不要用尹何的时候,他的身份是很关键的。因为如果你拿捏不好自己的身份,拿捏不好自己的定位,可能别人会觉得你多管闲事。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子产讲的这句话叫作:“少,未知可否”,翻译过来就是这个人还很年轻,不知道他行不行。
但实际上大家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不知道他行不行”,一定不是,而是“知道他不行,我不认为他能行。”你看这个就是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很多时候,我们在平时跟别人沟通的时候,有的人其实讲的话,你一定不要只是听音,要听后面的内容。
比如说你今天想吃一个冰棍,然后你的妈妈跟你讲:“这个冰棍真的能吃吗?”当这句话问出来的时候,并不代表着她不懂冰棍能不能吃,而是她的意思是:“这冰棍你最好不要吃。”
只不过我们讲出来的是:“这个冰棍真的能吃吗?”如果你不懂这一点,你会特别实诚地跟她讲:“我认为能吃。”那你其实就误会了这个母亲讲这句话真实的意图。
子产讲的这个话表面上的意思是:“这个尹何很年轻,我不知道他行不行。”但是很明显,子皮都想让他去干这个活了,很明显子皮是觉得他行的,所以其实子产的言外之意是:“我觉得他太年轻,不能胜任。”
接下来子皮就讲:“我觉得他行。”我为什么觉得他行呢?他给出了两个理由,我们来看:
第一个理由叫作“愿,吾爱之,不吾叛也”。“愿”这个字,它的本意就是谨慎、老实,也就是说这小伙子很谨慎、很老实,做事非常靠谱。
“吾爱之”我特别喜欢这个人;“不吾叛也”,因为他谨慎、老实,我又对他好,所以我的结论是:“他不论如何不会背叛我,他不会做一些对不起我的事情。”也就是说“这个人办事,我放心。”这是子皮的第一句话。首先,这是一个放心的人。
第二句话叫什么呢?叫作“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意思就是让他去学,他就会越来越懂得怎么去管理好一个城市,管理好一个封邑。
这个理由就是这个小伙子很聪明,他只要肯学,他一定能干好这个活。所以其实子皮说的意思是:“我觉得可以让这小伙子试一试。”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是两个点:
第一个点是我放心,这小伙子人品好,他办事很靠谱,我愿意把这个事交给他。
第二个是这个小伙子很聪明、很好学,他哪怕现在不会,将来也一定能够做好这件事情。
是不是我们有时候也会碰到类似的问题?尤其是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比如说你有一个下属,大学生刚毕业进来了,然后你觉得这个人非常踏实、非常靠谱,你觉得什么事交给他都很放心。那么接下来你可能会去想,我要不要让他独立地去带一个部门?这就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事情。
其实在当时,子皮碰到的就是这么一个事。他说:“我觉得这个尹何很不错,又谨慎又踏实,又聪明又好学,我准备把我的封地直接让他去管理。”
但是子产为什么说不要这么干呢?你看这个就是古人的智慧。那我们来看后面子产的理由,子产说:“不可。”他说:“不行。”为什么呢?
首先他没有从“尹何这个人到底行不行?”这个角度去讲。他从什么角度呢?他就是从前面子皮讲到的角度。子皮说:“我特别喜欢这个小伙子。”那子产就从这句话来讲。
子产说:“如果你真的喜欢这个小伙子,那你就要对他好,而不是对他差。”但是讲到这里我们可能会觉得,都让他当官了,为什么会对他差?那你看他后面怎么讲的。
他说:“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您现在因为喜欢这个人,就要把你的地盘让他去管理,让他去治理。但是实际上这个人有没有治理、管理经验呢?他并没有。你相当于,在他还不会用刀的时候,让他去帮你割东西,你觉得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他很容易割伤自己。”
也就是说,子产认为尹何不能干这个活,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他现在没有经验,根本就没有准备好,也许你觉得你是满腔的热情,觉得我是满腔的好意,我想让你去当个官,帮我去管个事。
但是实际上在这个人还没有能力,或者没有经验,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如果你愣是赶鸭子上架,让他去干了这个事。结果是他一定会把这个事干差。
干差了事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这个事没有干成,对他自己是一种伤害。他可能就觉得:那是不是我能力不行?或者是别人从此以后就对这个人产生了意见,觉得这个人干不成事情。
所以他说:“如果你真的喜欢一个人,你就要想办法让他得到好处,要对他好,而不是对他差。如果你现在觉得这个人特好,你很喜欢他,但是你就这么没有原则地,让他去做一件对他来讲可能是能力范围之外的事,实际上你是帮了他,还是害了他呢?”
他打的第一个比方就是,就好像一个人根本不会用刀的时候,你让他去割肉,那这个事情的结果当然是他会割伤自己。
那后面就讲:“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他说:“你看你干这个事,你所谓的对他好,实际上是在伤害他,那么今后谁还敢指望着你对自己好。”
你说我今天对这个小明特别好,对小明好的结果是把小明给弄死了;明天我对小红特别好,把小红弄了个二级残废;后天我对小兰特别好,小兰也被你搞得生活不能自理。请问今后你说:“小黄,我现在想对你特别好。”小黄会是什么反应?
就是这个很简单的道理。你如果想对别人好,不是光从内心出发,我对你好,要看什么呢?要看实际结果的。我觉得这个也是咱们今天做家长的,很容易犯的一个毛病。
今天家长跟孩子沟通的时候,经常有句话叫:“我是为你好”,但是我为你好,这只是一个动机出发点,我们不光要看动机,还要看什么?还要看的是你所谓为他好的实际结果是什么?实际是他好了没有。
所以我们才会发现在今天的社会上,很多人是打着我要为你好的名义,最后把人家折腾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这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的事情。
所以在这里边,其实这个子产就讲到了这句话。他说:“子之爱人,伤之而已”,他说:“有些人所谓的对别人好,最终的结果却是给别人造成了伤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还不如不要对他好,那以后我们也不敢指望着你对我们好。”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
所以子产一上来就告诉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叫作:“人之爱人,求利之也”,我们如果真想要对谁好的话,那我们一定是让这个人得到利益,而不是让我们自己的情感得到抒发。
我们是为了别人,不是为了我们自己,所以对别人好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不要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这其实就是子皮在前面出现的漏洞。子皮想的是:“我特喜欢这小伙子,我要对他好。”
那站在我的角度上讲,什么叫对他好?那就是我给他升官,让他去帮我治理封邑,我这就是对他好了。但是他没有去想到的是,对于一个生手来说,尹何现在是不是具备了帮助你把封邑管理好的能力呢?
如果他并没有这个能力,你非要赶鸭子上架,让他去干这个事,实际的结果是在伤害他,这是子产非常高明的一个地方。
好,这节课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节再见。
抢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