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之道】《展喜犒师》:搞懂对方要什么(中)

【说话之道】《展喜犒师》:搞懂对方要什么(中)

00:00
13:07

第二十五课

《展喜犒师》:搞懂对方要什么(中篇)

大家好,我是邵鑫,我们接着来讲《展喜犒师》。

那齐侯果然就顺着套往前走,他就说:“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翻译过来就是:“你们鲁国人现在这么穷,因为刚刚经受了几年大旱,没什么粮食,每家每户里边跟县罄一样。”

罄就是古代的一种乐器,悬着的乐器,中间是空的,所以说“你们每一个鲁国的人家,家里边都没有什么积蓄。”

然后下一句话也很有意思,叫“野无青草”,什么叫“野无青草”呢?我们前面提过,此时此刻,它的这个时间正好发生在夏天,夏天按理说是草木很茂盛的时候,那为什么叫“野无青草”,就是形容鲁国人实在太穷了,地上的草根被你们都啃光了。就这个意思。

所以这两句话说“室如县罄野无青草意思就是你们鲁国都穷成这德行了,“何恃而不恐你们到底凭什么不害怕?

所以通过这个文章,我们后来还来了一个成语,叫“有恃无恐”,就是“我什么时候不害怕?我有依据的时候,我心里面有依赖、有指望,这个时候我就不害怕。”

所以齐侯就问出了这个问题说:“到底你们鲁国人的底气是什么?”好,从这句话之后,整篇文章就再也没有齐侯开口的份了,齐侯问完这句话之后,后面全是展喜的话。

因为展喜所有的准备,就是为了等这一句,就是为了等齐侯问出来说:“你们鲁国人为什么不害怕?”他早就准备好了所有的话术,所以后边滔滔不绝,全部是展喜的话。

但是大家在看这个展喜的话之前我们先想一想他前面做了些什么首先他要让齐国人问出你们害怕不害怕这个事?”

那同时,他在让齐侯问这句话的时候,又不能让齐侯觉得我们不害怕,因为如果齐侯上来就觉得你们不害怕,那可能这个话题就没有办法开展了:“你们不害怕就算了呗,我们就打呗。”

所以他要先做出好像害怕的样子,让齐侯问出你们是不是害怕了,然后解释说我们并不害怕,这个时候,齐侯就会很得意地问:“你们凭什么不害怕?”

然后就是展禽为展喜准备好的一套话术所以他的这个请君入瓮的方式是非常厉害的那么我们后面就来仔细看一看展喜到底会如何应对齐侯

后面展喜就会讲了,他说:“我们所有的依赖、指望、倚仗都是四个字叫‘先王之命’。”“恃先王之命”“我们所有的底气都来自于先王的命令。”

那这个先王指的是谁呢?我们当然可以理解为之前的周天子,但其实也不仅仅是以前的周天子,还有齐国的历任国君,那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就要简单聊一下,这个齐国跟鲁国之间的关系了。

齐鲁在今天都是在山东,但是这两个国家为什么会跑到山东去,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西周刚建国的时候,它主要的地盘其实在西部,在陕西那一带。

那么当时,这个整个的东部边疆,有很多的少数民族会过来进犯,所以当时周天子为了稳定周王朝的局势,派了两个最能干的人去稳定东部。

一个人就是他的弟弟周公旦,还有一个人,就是我们以前《封神演义》里边的这个姜子牙姜尚。后来就把姜尚封为齐国的第一任国君,把这个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封为鲁国的第一任国君。

也就是说,齐国跟鲁国其实本来是周天子,股肱之臣。我们今天还有这个说法叫“股肱”,那包括在这个原文当中,他讲“昔周公、太公,股肱周室。”股就是大腿的意思。

股跟我们今天的用法不太一样,今天感觉是屁股了,但是古代这个股就表示的是大腿,肱呢?我们今天还在用,比如说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指的是胳膊,而且是大臂。

大腿和大臂,其实是人的身体当中,最有力的两个部位,它可能比手足还要强,所以我们经常用股肱来表示,最得力的助手。

他说:“有两个人是我们周王室的最得力的助手一个人是周公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后来他的后代就成了鲁国的国君还有一个人就是太公姜太公。”

那他的后代就是齐国的国君,他说:“我们两个国家本来都是去共同辅佐周天子的,最得力的能臣干将。”后面叫“夹辅成王”也就是等到周武王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周成王,主要是靠着周公和太公,两个人一起辅佐的。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成王当然就非常开心、感动,觉得这两个人很不容易,就说:“你们两个以后世世代代结盟。”你们鲁国、齐国,“世世子孙,无相害也。”以后你们的子孙千万不要相互之间打来打去。

然后成王说这个命令是:“载在盟府,太师职之。”这个载的意思就是盟约,意思是说:“我们两个国家的盟约,到现在为止还专门保存在我们的盟府当中。”盟府就是专门用来保管各个国家盟约的东西。

所以展喜的第一条说:“我们鲁国人为什么不害怕?因为我们的先王是有命令的,在我们周王朝最开始建国的时候,周成王就曾经有这么一个命令说:‘你们齐国人、鲁国人世世子孙,不要相害,这个鲁国跟齐国的盟约,到现在都在我们的盟府当中保存着。”

后面讲叫:“太师职之”,这个太师就是当年的姜子牙,姜子牙是做过太师的,他说:“太师专门负责保管好、保护好、维护好这些盟约。”

这个是我们在前面讲到的一点就是齐国在所有的诸侯国当中它有一个特殊权力它可以代表周天子去讨伐那些不遵守约定的国家

这也是为什么,前面齐国经常会参与各个国家的讨伐,包括齐桓公能够尊王攘夷,就是因为它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传统,有这么一个规矩说:“太师一直把这个职能履行得很好,人家姜子牙一直是这么干的。”这是展喜的第一段。

所以他讲完这段之后,一下子就给这个齐孝公扣了一个大帽子,大家知道齐孝公的谥号叫“孝”,所以叫:“孝公,我先告诉你,你老祖宗就不是这么干的,如果两个国家打起来,你这是欺师灭祖的感觉。”所以一上来先说我们有“先王之命”

然后第二讲什么呢?第二叫作:“桓公是以纠合诸侯”,桓公就是齐孝公的父亲,我们前面讲到的公子小白,天下的霸主,他在位的时候,带领着各路诸侯会盟,讨伐那些不遵守盟约的国家,并且共同组织抵抗少数民族的侵略,这是齐桓公做的非常重要的贡献。

那么接下来,展喜就在齐孝公的面前,提到了他老爹齐桓公,而且桓公这个名字,一定是齐孝公心目当中分量特别重的。

因为我们前面提过,齐孝公最想要的就是和他老爹一样,成为诸侯的霸主。那现在他又提到了,他说:“桓公当年,为什么会‘纠合诸侯’,就是带着大家一起,是为了维护这个先王的盟约。”

“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后边这两个“而”,其实是两个不同的动作,我分别跟大家讲:

第一个动作叫作“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这个意思就是“把原来我们做得不好的,大家不和睦的事给解决掉,把我们之间的裂缝,给补齐、给缝好。”

那这个我们之间的裂缝,大家做得不好的事情是什么事?其实就是齐国跟鲁国之间的矛盾。

那齐国跟鲁国之间,之前有一个天大的矛盾是什么呢?就是齐襄公把鲁桓公给杀了,鲁桓公的妻子是齐襄公的妹妹,叫文姜。结果齐襄公这个人特别不地道,就跟他妹妹两个人好上了。最后还在鲁桓公带着文姜去齐国拜访的时候,找了个借口,派人把这个鲁桓公给打死了。这个事导致齐国跟鲁国当初交恶了很多年。

那么在这里面讲到的,齐桓公做的第一个事是消除两个国家之间的误会也好,隔阂也好,矛盾也好,全部把它消除,让两个国家重新好起来,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叫“匡救其灾”,那就是不但齐国人跟鲁国人消除了矛盾,而且齐桓公在位的时候,还专门来帮助鲁国。

他帮鲁国一个什么事呢?那就是在鲁庄公死了之后,鲁庄公有一个儿子叫庆父,如果大家熟悉《论语》的话,里边有一句话叫“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说庆父这个人如果不死掉,鲁国的灾难是没有尽头的。

就是庆父先后杀掉了,鲁国后任的好几任国君,想要自己在里边作乱、造反。那最后呢,靠着齐桓公的势力把庆父赶走,最后灭掉。

所以,其实齐桓公对鲁国是有匡父之功的,那在这里面就讲到“匡救其灾”他说:我们齐桓公当年干了几件事第一件事是纠合诸侯就是把所有的诸侯组织起来共同维护我们的盟约第二件事是消除我们齐国跟鲁国之间的误会第三件事是帮助鲁国平定这个国内的叛乱。”

为什么会去做这些事情呢?原因叫作“昭旧职也”,都是因为我们祖上有这样的约定,齐国有这样的职守,要去履行、要去完成,所以第二步就是讲完了姜子牙之后,开始讲齐桓公。

他说:“我们齐桓公当年就是这么干的。”那实际上齐桓公是不是这么干的呢?并不是。齐桓公的行为是这么个行为,但实际上动机并不是为了维护齐国跟鲁国的友好关系,他是为了自己称霸,对不对?

但是到了展喜的嘴里,这话就变成了,齐桓公之所以这么做,恰好就是为了维护我们当年的友好关系,所以你看你老爹也是这么干的,这是第二步。

所以有时候我们讲,一个人的行为跟他的动机,这个之间的关系是很巧妙的,我同样做出了这个行为,但是我的动机是什么就任由人解释了,这也是我们在之前讲到的。

如果说我们想要真正地说服别人,我们一定是拿事实来讲,但不是拿动机来讲,因为动机这个东西太主观了,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揣测、推断、判断,对不对?

那在这里面其实展喜用了一个小小的偷梁换柱就是他把桓公的这个行为大家认定的事实跟实际上背后的动机绑在了一起桓公本来的动机是称霸天下所以才纠结诸侯所以才跟鲁国消除误会所以才来帮助鲁国平定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掌控鲁国的国政

但是到了展喜这里,他说他做的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维护先王的命令,都是为了履行当年的约定和职守。

讲完了这个之后,好像就把这个齐国的国君架得特别高了,“你看,你们齐国的祖祖辈辈,从第一任姜太公开始,到你的上一任,你的父亲霸主齐桓公都在干这个事,那么很明显,到了你,你该怎么做呢?”

这就是他留给齐孝公的一个选择,但很明显,在这里齐孝公是没有任何选择的,所以后面就会提到齐孝公,那具体怎么讲,我们继续往后看。

好,这节课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节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木子爱小雅

    这相当于讲了左转春秋的全部吗

    巢么妞 回复 @木子爱小雅: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