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四章第二部分

马原第四章第二部分

00:00
22:01

腿姐冲刺背诵手册;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禁止商用

马原部分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剩余价值理论部分

四、商品经济的高级、特殊的阶段:资本主义经济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确立;背诵

1);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产生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

2);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其途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包括政治统治和经济革新。

①;政治统治: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后半期,英、法等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②;经济革新:实现了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空前大发展,最终建立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认识工资的前提:区分劳动和劳动力。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劳动者是自由人;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

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三个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是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条件的。

;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①;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构成:第一,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二,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三,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②;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5);货币转化为资本: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能够获得剩余价值,货币也就转化为资本。

腿姐说

①;能买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因此区分劳动和劳动力是认识工资的前提。

②;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构成包含历史和道德因素,所以不同国家和时期会有所区别。劳动力价值的最低界限是由生活上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一旦劳动力价值降低到这个界限以下,劳动力就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维持。记忆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构成,可以联想为“养家糊口加训练

③;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后,购买劳动力(商品)的那部分货币才会变成资本。

④;资本剥削剩余价值是很隐蔽的。表面上,等价交换,付出劳动等于获得全部报酬;本质上,是剥削关系,雇佣工人劳动力价值等于工资等于雇佣工人自己创造出来,只是以工资的形式返还,而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剥削。

⑤;注意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不可能对应“转移”,因为它不是像面粉制成面包那样,会转移原来的旧价值,而是在消费中不断再生产出来,所以对应的应该是“创造”

3.;资本主义所有制与所有权;背诵

1);所有制:是经济意义上的,体现为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2);所有权:是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决定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中的意志关系,这种意志关系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3);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五、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1;剩余价值规律;背诵

1);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无休止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2);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即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即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②;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即价值增殖过程。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3);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0理解

①;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这部分以工资形式“返还”

给工人,不体现剥削

②;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这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腿姐说;

①;关于创造和转移:对于一般的物质生产资料,工人的雇佣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并转移旧价值(比如面粉制成面包);对于特殊的劳动力商品而言,工人的雇佣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创造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口诀记忆为:物的价值要转移,人的价值要创造。具体劳动对应物,抽象劳动对应人。此处物等于生产资料;人等于雇佣劳动。

②;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力价值形成;来源;必要劳动;时间划分;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形成;来源;剩余劳动;时间划分;剩余劳动时间

注意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区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进行的。

③;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指的就是劳动力价值形成后,工人继续劳动的话,这部分就不是必要劳动了,而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劳动部分,即创造剩余价值的部分。

2;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理解

1);两者的不同点。

绝对剩余价值:总劳动时间延长,直接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是通过加班或提高劳动强度实现的。

相对剩余价值:总劳动时间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是通过提高全社会的技术和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2)两;者的相同点: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3;超额剩余价值;理解

1);内涵:指个别企业由于率先提高技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个别企业想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位置,必须让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必须让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2);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客观后果: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腿姐说

①;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靠加班等),后期主要是采取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让工人察觉不到自己创造了更多剩余价值)。

②;“绝对”和“相对”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假设原本总劳动时间为A+B,必要劳动时间为A,剩余劳动时间为B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总劳动时间变长。必要劳动时间为A,剩余劳动时间为B+X,总劳动时间为A+B+X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总劳动时间不变。必要劳动时间为A-X,剩余劳动时间为B+X,总劳动时间为A-X+B+X=A+B,即没有变化。

③;超额剩余价值对应的关键词是“原因”“个别”,相对剩余价值对应的关键词是“结果”“社会”

4;资本积累;理解

1);内涵: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将获得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重复进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实质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3);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这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资本家将获得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4);关于价值源泉的总结:

①;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②;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③;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④;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⑤;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5);资本积累的本质: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6);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的因素:

①;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②;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④;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7);资本积累的结果:贫富两极分化,失业现象。

8);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5;资本的本质;理解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但是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一定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

①;不变资本(c):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其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

;可变资本(v):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抽象劳动再生产出来(增殖)

腿姐说

①;注意理解“可变资本”:可变资本=付给劳动力的钱,这部分货币之所以变成了资本,因为它购买的是劳动力(商品),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具体来说,劳动力(商品)即雇佣工人劳动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②;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依据: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分依据:资本周转的方式。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区分依据:资本循环的不同阶段。

6;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升(理解

1);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2);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3);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即c:v。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

4);相对过剩人口: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由于可变资本相对量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即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相对过剩人口的三种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

腿姐说

①;资本的技术构成与资本有机构成同时变动,但价值构成不是。如果技术水平没有发生变化,仅仅是价格变动,就不会影响资本有机构成,只会影响资本价值构成。

②;由于资本对剩余价值的绝对追逐,资本有机构成趋势一定不断提升(因为资本家一直在改进技术),因此可变资本的下降其实是比重的下降,也就是相对于不变资本而言,在总资本的比例中是不断下降的,但其实数量上还是会小幅上涨。

③;相对过剩人口只是因为相对于资本的增殖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而已,所以不是绝对过剩,但为了统治稳定,失业规模会被控制。

④;注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b.利润率的下降;c.平均利润率的下降;d.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e.资本周转速度的减慢。

六、资本在运动中增殖

1;产业资本的循环与周转;背诵

1);资本循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2);资本循环的前提: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

3);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与三个职能如下。

①;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

②;生产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

③;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4);资本的周转:资本周而复始、不断反复地循环。每次资本周转带来的剩余价值是一定的,因此加快资本周转速度不能提高剩余价值率,但是能够提高总量,即年剩余价值量

5);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一是资本周转时间;二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腿姐说

①;可以认为固定和流动、不变与可变是资本的两种“分类”方式。

前者是按流动快慢来分类,后者是按能否创造剩余价值来分类。这在计算题中要注意应用。既然只是资本的不同方法,那么,固定资本加流动资本=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

②;两种分类的关系:固定资本一定是不变资本,反之不一定;可变资本一定是流动资本,反之不一定。

2;社会总资本的循环;背诵

1);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2);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要求:生产和消费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①;价值补偿: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得到价值补偿(卖得出去)。

②;实物补偿: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的替换(买得到)

3);经济危机的强制解决:由于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生产和消费在规模上和结构上经常处于失衡状态,一旦比例失调,将会导致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其实是一种强制让生产和消费两大部类比例重新平衡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且以极大的浪费为代价。

七、工资与剩余价值分配

1;工资;理解

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2);资本主义工资的表现:劳动的价格”/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3);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计时和计件。

2;剩余价值与利润背诵

1);剩余价值:可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2);利润:资本家并不是把剩余价值看作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掩盖了。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3);平均利润率:不同部门之间如果利润率不同,资本家之间就会展开激烈的竞争,使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4);平均利润:投资额x平均利润率。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平均利润率的趋势是不断下降的。

5)生产价格:生产成本(c+v+平均利润。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商品不再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进行交换(但是价值规律没有变)

6)剩余价值率的计算汇总:

①;剩余价值率m撇等于m除以v等于剩余劳动时间除以必要劳动时间

②;利润率p撇等于p除以(cv

③;自由竞争下,生产价格=生产成本(cv)加平均利润

④;垄断条件下,垄断价格=生产成本(cv)加平均利润加垄断利润

c等于不变资本等于生产资料的投资;v等于可变资本等于劳动力的投资;m等于剩余价值;p等于利润)

注意同义词:

①;预付资本等于生产成本等于cv

②;资本有机构成为cv

③;利润量p等于剩余价值量m(数额上是一样的)

补充公式:

①;年剩余价值量等于m乘以年内资本周转次数

②;年剩余价值率等于年剩余价值量除以v

腿姐说;

①;从计算公式就能看出来,利润与剩余价值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计算题中的m=p。但是剩余价值率m撇和利润率p撇的分母就不一样了,因为一个是真正的来源;可变资本v,另一个是资本家视为的来源,即全部预付资本或成本cv

②;平均利润的形成并不排斥超额剩余价值的存在。因为平均利润率是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造成的,超额剩余价值是某个部门内部通过率先提高个别生产率实现的。

3;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背诵

1);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剩余价值的发现与唯物史观一起,成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两大基石。

八、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背诵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表现为:

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②;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背诵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生产相对过剩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和深层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②;形式上的一般抽象可能性是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的特点,使社会资本再生产也呈现出周期性特点,即危机、萧条、复苏、高涨。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不一定都经过这四个阶段,但危机是必经阶段,是周期的基本阶段。

九、资本主义上层建筑: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1;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背诵

1);对内: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

2);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

2;资本主义宪法依据的基本原则;背诵

私有制原则、主权在民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和人权原则。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局限性;背诵

1);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2);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3);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4);政党恶斗相互掣肘,决策效率低下,激化社会矛盾

4;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背诵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00997053

    这一章听着一断一断的,是我的手机的问题吗

    听友237832987 回复 @听友200997053: 我也是吓死了

  • 1580367ikbp

    加油,这章录有点小缺缺陷啊

  • 谨煕

    点赞 期待尽快更新完

    学习使人上头 回复 @谨煕: 都看的这么快吗

  • 听友292922827

    这个怎么背呀,有友友能告诉我吗,这好多呀背着好痛苦

    学习使人上头 回复 @听友292922827: 最好是理解记忆噢

  • 听友346008730

    价值源泉的总结都地方漏了三

  • 考研妙妙屋

    这节好乱啊卡卡的

  • 听友408229336

    为啥一卡一卡的

  • 韩妮妮D

    博主是播音生吗?声音好好听

  • 听友411610674

    怎么一卡一卡的

  • 听友73801762

    加油呀!在等你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