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心里很急,但就是无法停止一些无聊的行为
有时候感觉自己是个旁观者,在做无聊事情的肉身旁边歇斯底里:“你该看书了,这个剧并不好看,无聊死了!干吗一直看个不停、逃避看书呢!”
问题解析:有可能,是旁观者认错人了。
当事人就在自己的人设里,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活得很自然。旁观者着急,是因为旁观者拿着一套错误的剧本,把当事人想成了她误以为的一个角色。所以,我们来听一听当事人到底是谁吧。
实验记录:一周内,每天记录旁观者和你的对话
“旁观者”是自我沟通的一种方式
旁观者、当事人都是我。我过激地否定某部分自己,像割掉肿瘤一样割掉某些“我”,浑噩、挣扎又压抑地活了好久。我和小虫子聊天,可能只是某种思考模式,某种自我沟通的方式。
对抗,是一种自我消耗
“封印”解除后,我似乎再难感受到之前“想做某件事却做不了”的分裂和痛苦,事情都变得简单;我想做和不想做的。就算暂时不想做,心理负担也没之前重了,果然都是作茧自缚,原来越在意自己“没做”,越“做不了”。另外,自我感知变得非常敏锐。我发现,“压力”的源头都是我把别人的想法胡乱堆在自己身上 ( 应该相亲、应该事业有成、应该会来事…… ) 。还有就是,我特别喜欢故意瞧不起自己、打压自己。
实验收获:自我觉察
反思:我真的很爱通过这种打压去否定自己、降低期待值或积极性。这种“恶习”什么时候形成的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我察觉了,并且没有放任自己逃避。可能我依旧难以专注,但至少以后会警醒,小心不要任由自己沉沦在消极的情绪里,逃避真实的人生。
结论:实验做完,最大的发现是:我不怎么了解自己 ( 所以才会“认错”? ) ,很情绪化,同时浑浑噩噩,很焦虑,又很少细想自己情绪背后的原因。所以我很容易被影响,别人三言两语就会令我改变看法。永远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表现,才能让自己舒服又不冒犯别人 ( 所以爱辞职,爱待在家 ) 。……要警惕那些不是自己的想法。我一方面在审视自己,一方面在审视目前的生活,这两个东西我都没仔细看过。我想找到让它们能渐渐适配的方法,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无视自我,放任生活,结果是既不快乐,获得感也低。
复盘:理想自我和真实自我
大多数痛苦都可以概括成两句话:“我不希望自己这样,但确实我就是这样的。”“我希望像别人一样,但我又做不到那样。”
①接纳:接受自己就是这样样子,且只能依赖这样的自己去改变。
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就像打牌,先承认手里的牌就是这些,然后再谋划怎么打好。理想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说一千道一万,现实中这个人再不行,他也是唯一的行动的指望。
②反复提醒,自我对话
人对于自己身上不满意的部分,积累了多年的厌恶感,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点想要和解的耐心都欠奉。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磨。
③看清自己→欣赏自己→用好自己→自我实现
消化了“我不该如此”的错位感,才能看清楚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 ( 满意也罢,不满也罢 )
老师这个自我对话的方法真好,说白了,其实就是自己接纳自己的选择和生活态度,不要过于分裂。女主播的声音也很好听。
听友246867011 回复 @天方夜谭M20:
不是小说没必要加太多情感起伏,读清楚最重要,而且晚上听这个女声真的瘆得慌
charlotteinsummer 回复 @Alone_m81: 同感
太真实了!!接纳,看似简单,真的太难。
这种方法,会不会造成 人格分裂
快乐人生_7rl 回复 @淡墨青衫82: 本来就是多个子人格
理想自我vs真实自我 接纳,我再不好,也是唯一的指望。 与自己和解
单纯是听着,心情就已慢慢平静,感谢喜马拉雅~感谢所有好书的作者
这个案例对我很有启发,感恩主播分享!
怎么跟我那么像,我也是考会计证拖到最后才准备,疯狂熬夜,也熬夜玩,也刚做过眼睛手术十来天😂,可以说是非常透支自己了
我很喜欢这个案例在我身上也发生类似的情况,用这个方法改善了我一边浪费时间,一边又自责的、无意义的心理负担,能把注意力放在相对有意义的事情上。我特意把案例写在了本子上,对我受益很大也很喜欢男女主播,咨询者和老师的角色分别由男女演播,很有意思
“压力的源头就是我把别人的感知胡乱的堆在自己身上。”说得太对了,有醍醐灌顶之感!
是小鱼鱼鱼儿呀 回复 @七宝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