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鄘风.墙有茨》

46《鄘风.墙有茨》

00:00
06:28

这两日读《论语 子路第十三》,其中一段读得有点面红耳赤、如坐针毡:“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意思是把《》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办交涉;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说的不正是像我这样食古不化的书呆子吗?所以要感谢还有许多朋友喜欢听着我这个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在这里掉书袋啊。

   今日学习《鄘风》的第二首诗《墙有茨》。(45

 

                             墙有茨

       墙有茨cí,不可扫也。中冓gòu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粗略读两遍这首诗,由墙上的“茨”不可扫、不可襄、不可束而起兴中冓之言的不可道、不可详、不可读。“茨”是什么,“中冓”之言又是什么,可能成为理解此诗的一个关键。

    先来看“茨”,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蒺藜,蔓生、细叶、带刺,生命力很强,爬得到处都是,很容易就被扎到,是一种让人不喜欢,恨不能除之而后快的植物。比如《楚辞 七谏》中有诗句道“江离弃于穷巷兮,蒺藜蔓于东厢。”江离是一种惹人喜爱的香草。香草被弃置于穷巷,蒺藜却在宫室最严的东厢肆意生长,用这个来比喻小人当政。

    “不可襄也”,“襄”是去除的意思。

 

    再看“中冓”,“冓”是指交积的木材,引申为内室,是一个家庭里最私密的所在。

    从这里传出来的话简直让人“不可道也”,无法对外人道。“不可详也”,“不能详细说”。“不可读也”,不能宣扬,因为说来话长,说来话难听,说来都是耻辱。

 

    能是什么话呢?还是卫国宫廷里那点不得不说的丑事。卫宣公强夺准儿媳,与宣姜新台宣淫,造成后来两位公子的惨死。丑陋到此并未终结,宣公死后,宣姜居然再嫁宣公的儿子公子顽,还一同生儿育女。廉耻到这里已丧尽,以至于竟让人羞于演说。

    读《东周列国志》,这位宣姜在卫国与父子相通,她的姐姐齐姜也不安稳,虽嫁到鲁国,却长期与自己的亲兄长苟且,我们在《诗经》今后的篇章里还会接触到这个故事。齐国这两位美丽公主实在妖孽兴事,祸乱人间。

 

    如此污秽不堪的事情,何以圣人会将它保留、收录在《诗经》之中呢?

    朱熹言:“杨氏曰,盖自古淫乱之君,自以为密于闺门之中,世无得而知者,故自肆而不反。圣人所以著之于经,使后世为恶者,知虽闺门之言,亦无隐而不彰也。其为训诫深矣!”

    以为可以隐瞒于天下的丑事,到头来都会成为传遍天下、贻笑天下的终身耻辱。敢不戒乎、慎乎!

    孔子说:“诗,可以兴”,能引发后世之思、之戒便是“兴”的意思吧。

                         墙有茨

       墙有茨cí,不可扫也。中冓gòu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笨石头baby

    感恩老師!跟您學《詩經》,煩亂紛雜皆遠去,唯有安靜澄明

  • WYC123456

    论语之论者,应念轮之音也。

    清泉A 回复 @WYC123456: 说的是,在这里只能读第二声,绝不能发第四声。

  • 听友99585242

    切莫中斷。

  • 木子_0d8

    感恩老师的解读,太好了。盼望着您的更新

  • 大道至简_t5

    解读的好,没想到还有这样的电台,感恩

  • 鲜衣怒马郎

    墙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 桃夭wY

    自古再机密的事都是纸里保不住火啊!了无痕迹的事都被蛛丝马迹否定!

  • 清雅一隅

    感谢老师的解读!好棒的一个频道,好美的一种享受!

  • 金木辛玄

    我愿意一生书呆子也!

  • 莲的心事_7a

    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