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邶风.二子乘舟》

44《邶风.二子乘舟》

00:00
06:49

  

    今日所学,为《邶风》的最后一首《二子乘舟》,诗很短,只有两章。它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之“赋”,我们借此机会谈谈什么叫“赋”。

     综合从《说文》到《尚书》、《尔雅》、《广雅》的说法,“赋”便是敷陈其事而直言其事,不像比兴,还需起兴,需以类作比,显得更委婉幽微些,“赋”就直截了当多了。看看今天这首直言的是什么事呢?

     

             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hú有害?

 

   “养养”是“漾漾”的意思,一颗心七上八下的,愁忧不定。那两个孩子到底怎么样了呢?“不瑕有害?”我们在《泉水》一诗中学过这句话,会不会有什么害处呢?会不会遭遇了什么不幸呢?

 

    这里面隐藏的故事还是得接着《新台》来讲。卫宣公无耻,与父亲的妾夷姜生下太子汲,又霸占了准儿媳,生下公子寿和公子朔,便将从前一片宠爱夷姜母子的心悉数转移到了宣姜母子身上。夷姜失宠自杀,宣姜和公子朔不断在宣公面前说太子汲的坏话,以至于宣公杀心渐起。宣公命令太子汲出使齐国,还送给他一面白旄做成的旗帜,同时安排边境的盗贼见到持白旄者杀之。

    一国之君居然与盗贼合谋,要杀死自己的儿子,而且并非由于他的过错,而是由于自己霸占了本来属于儿子的妻子。这卫宣公,不但是荒唐荒淫,根本就是禽兽不如啊。

    公子寿与公子朔不同,他没有要当一国之主的野心,也没有那样的狠心,反而与自己的同父异母哥哥一直很要好。在得知这个阴谋后便去阻拦太子汲,但是太子汲说:“逆父命求生,不可”,一个连亲生父亲都不允许他生存的世界,大概他也觉得没什么好留恋吧。

    公子寿见劝阻不了哥哥,便偸了他的白旄旗先行前往,被边界的盗贼杀死。随后太子汲赶到,告诉他们杀错人了,该杀的人是他。于是盗贼们又杀了太子汲。公子朔便成了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卫惠公。

    所以今天这两句短短诗行背后其实是一个当时卫国人尽皆知的二位公子争相赴死的故事。

   

    记得当初带女儿读这首诗,读得泪眼弥漫。司马迁在《史记 卫康叔世家》的最后亦为之感叹:“余读世家言,至于宣公之太子以妇见诛,弟寿争死以相让,此以晋太子申生不敢明骊姬之过同,俱恶伤父之志。然卒死亡,何其悲也!或父子相杀,兄弟相灭,亦独何哉?”

           我们这里也不妨简单讲讲晋国太子申生的故事,晋献公一共有八个儿子,其中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公子夷吾是最贤能的三个。

     晋献公的宠妾骊姬一心扶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便设了一个圈套,令献公认为申生要谋害自己。当时有人对申生说,此事明明是骊姬所为,只要他肯申辩,完全可以还得清白的。而申生说:"我父君年老,如果没有骊姬,就会睡眠不安,饮食不甘。我如果声辩,骊姬必定有罪。国君年老,骊姬有罪会使国君不高兴,我也会忧郁不乐的。"还有人对太子申生说:"那您可以逃到其他国家去。"太子申生说:"国君还没有查清我的罪过,带着杀父的恶名逃奔,谁会接纳我?我自杀算了。"于是申生便上吊身亡。

   

     学习《诗经》,也渐渐知道多少盛衰兴亡,可叹可歌。只是今天讲这两个故事,是想问一下,以太子汲和太子申生之贤之能,对自己的昏庸之父随顺尽孝到此种地步,真的不是愚痴吗?

    大家以为如何?

    还是读诗吧。千古兴亡多少事,如今唯留两行诗。

                  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hú有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温柔与执着

    老师辛苦了

  • _____Cici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如文所言,对自己的昏庸之父随顺尽孝到此种地步,真的不是愚痴吗?

  • 听友9219072

    好听!还涨姿势!谢谢!

  • 眭遇而安

    听杨老师诗经讲解,如果能结合《毛诗序》、《诗集传》、《诗经原始》、《诗经注析》会收获更多…

  • 听友391850225

    这一段诗经在春秋电视剧中好像看过的

  • 山东大猫_t1

    真涨知识了,不瑕有害。都“暇”了好几年了

  • 温柔与执着

    我也觉得愚痴了!这种父亲不值得这样做!

  • 1501585msfp

    春秋时的人物看淡生死的比比皆是,并非愚忠愚孝。古今异时,以今度古、贬古,仁者不为也………

  • 姓裴名钱字南苇

    难以置信 今天刚到妹冢 太子急埋葬的地方是太子张庄 公子寿埋葬的地方是龙卧村

  • 鲜衣怒马郎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