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读书05《大家文集》序言

第一章 读书05《大家文集》序言

00:00
29:14

《大家文集》序言


去年夏天,树志给我电话,说他弄了一个微信公号,叫京津冀春秋,纯文学的。笑他也学会追风赶潮之后,就提醒他,如今公号满天飞,就不怕被冷落。树志一反平素的嘻嘻哈哈,认真的跟我说,他压根也没想有多热闹,就是想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做点跟文学有关的事,他说他做好了甘于寂寞的准备。作为因文学相识相交相知多年的兄弟,既然他要做,我也只好由着他,并且还要跟他绑在一起了。


公号弄起来了,果然不热闹,然而,一个多月后,树志找到我,说公号得改名,问他何故,他说不少京津冀之外的文友说公号刊出的稿子不错,就是京津冀这个圈子画的太小,局限了自己,也挡住了别人,于是,我两又约了几位好友,几经商讨,最后确定把京津冀春秋改为“大家文学苑”。还成立了一个编委会。河北作协主席官人山先生欣然应邀做了公号文学总顾问,陕西作协副主席张红女士任编委会主任。树志在功能介绍栏 里写下了这么一段话:我们推崇大家,更敬畏大家。这里不是比武的擂台,这里是展示自我,抒发情怀的园地,成熟有成熟的深厚,稚嫩有稚嫩的生机,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依靠新媒体的活力,竭尽所能营造守护内心的家园。


公号改了名字,还是一如既往的不热闹,只是没有了圈子,更多的甘于寂寞者闻讯而来,大家聚到一起,共守着一份寂寞。


光阴荏苒,逝者如斯,有梦的日子总是快的。不觉间,“大家文学苑”周岁了。尽管始终秉持宁缺毋滥,不以数量取胜的准则,文学苑还是发了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位文友的作品两百多篇。期间,一百七的时候,树志熬了几个通宵,弄了一个百篇作品集萃,反响格外的好。这让身为主编的树志欣慰且感动,欣慰的是心血没有白费,通宵没有白熬。感动的是,众多文友对他的理解和信任,还有那份对文学的热爱与坚守。于是,就萌生了给大家的作品出一本集子的想法。闻知此讯,众文友反响强烈,并给予全力支持。经过近半年的酝酿筹备,奔波劳神,凝聚着树志及编委会同仁的心血,承载着“大家”文友热情期待的《大家文集》终于即将付梓。


文学是社会的良知,是心灵的备忘,写作是极富个性化的精神生活与内心呢喃。本书所收作品,涵盖了诗歌、小说、散文等写作样式,无论是哪种体裁,大抵逃不出对社会生活,世道人心的体察与剖析,对心灵世界,生命存在的省察与追问。


第一单元“品味篇”,收入十一位作者的作品,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以文学的表达关照生命存在和对生活的本体性认知。尽管题材、视角、言说方式各有各的风格特质,但其中的审美意境与内涵空间都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宁雨,是近年来被读者、评论界关注的散文作家。她的文字如她的笔名,是宁静的雨。温雅柔和中尽显女性作家的淡然与宁和。《木色三章》,写了夹竹桃、果树、玉兰,都是自然生活中寻常所见,然而,透过作者淡雅从容的文字,我们不仅领略了木色之美,并且,相信读过它的人一定还会领悟出一种别样的意蕴。比如:夹竹桃有毒,本该归入冷艳那一拨,然而“家乡人却又侍养成风。”“后来,在同里见了一个咖啡馆,名字叫“毒药”。据说,来这里的多是青春男女,他们,是为着那杯爱情的毒药而来,咖啡馆的生意要多火爆有多火爆。”“‘毒药’咖啡馆’,令我豁然开朗,我的家乡人,爱夹竹桃如命,也是中毒不浅。”果树开花,弄得满世界花势汹涌,然而,懂树的人却要给开的过盛的果树疏花”,免得把果树累坏了。于是,作者就写下了这样的话:“一株沙果树,遇到一个真正懂树爱树的邻人,是多么幸运。可惜,我不是一棵树,更不是一棵沙果树。不过,面对今年汹涌的花势,忽然发现,自己的脚步也是一天快似一天的样子,这也算是一点觉悟吧……”“假如有机会繁花满枝,也应保持邻人那样一颗冷静的心,老老实实为自己疏花整枝。”宁雨写玉兰,居然想到了艺术创作,引发了一段自然贴切的联想,着实令人深以为然,限于篇幅,此不赘述,读者可从原文里领略作者玉兰般的文字品格。


《风还在路上》是陌野众多优秀精短散文之一。行文颇具刘亮程之风,然而,较之于刘亮程善于放大细节的写作特质,陌野更注重对写作对象的内在意蕴的挖掘与表达。早晨起床,急着出门,老婆让他吃饭,他说:“来不及了,风已经在路上了,我要赶在它的前面。”出门上路,目之所及,都是风已经在路上的迹象,为了赶在风的前面,他连摊个煎饼的心情都没了,这一切,都因为他要去的地方,正是风来的方向。他终于在风到来之前赶到了目的地,事情办完了,仍不见风的到来。于是,他又故意拖延时间,等着风的到来,因为风去的方向,跟他往回走的方向是一致的。最终,作者还是在期盼、失落中回到家里。此时,在路上的风却来了,他还是赶在了风的前面。一场预料之中的风就这样错过了。真是一篇让人品出无限滋味的好文。


《回乡偶记》是张同乐《风雅千古润人生(外二章)》中的一篇。文章不长,记述了作者回到久别故乡时的内心感受与情感波澜。然而,我们读出的,却是一种静水流深的深沉与内敛,作者的叙述是冷静的,沉缓的,那份对故乡热土的缱绻之情,走进故乡时的万千情怀似乎成了一片被文字堤坝阻住的大水,所有的汹涌与澎湃都躲在文字后面去了。作者的语言颇有民国之风,这不仅仅是作者文字功力使然,恐怕更是内心涵养与生命情怀的自然流露。


与上述作品风格迥然,工科女博士黄敏的《你听过葡萄叶掉落的声音吗》带有明显的现代派味道。作品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给我们讲述了一片从33层阳台上飘落的葡萄叶子在落地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涉及到婚外情、基层乡村干部、底层劳苦大众等社会现象之种种,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作者的叙述策略,第一人称,一片飘落的葡萄叶子——轻飘、脆弱,它带给我们的联想多元而又指向明确,不能不说,这个意向的选择,实在是作者的独具匠心与狡猾之至。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尽管这话被人说烂了,依然很喜欢。跟行万里路,破万卷书一样,生命的价值体现在过程之中,也唯有在过程之中,我们才是自己的主宰,生之偶然与死之必然我们都不可把控,只有两者之间的过程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态度与选择。意义的探求与价值的实现也只能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完成。于是,古今中外,大凡不愿意枉活一世的智者、信者、都选择了出行与读书。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周游列国,佛祖释迦侔尼的游历苦行,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本书“行走篇”所收作品,大体是此等人生态度的践行与感悟。


《凄美而神秘的清东陵》是著名作家官人山先生的一篇游历散文。颇具大家风范。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一位有担当,有格局的作家的家国情怀。作者几次走进清东陵,他的所见所思,远远超出了一般观光者的浅层欣赏与表象感慨,目之所及,心之所思,笔之所触,都是一种思接千百年,关照当下事,引领我们随着作者的幽思走进历史的深处,走进生命的旷野,走进人性的角落,然后,把目光投向辽阔的远方。


青年作家文皓在《水意百里峡》这篇获奖作品里,把野三坡百里峡喻作一位柔美的女子,从海棠花的传说入笔,一路写下来,百里峡就成了读者心目中一位明眸善睐,秋波如水,柔而不媚的可爱女子。虽是一篇不足两千字的游记,透出的依然是他洒脱中见内敛,严谨中见性情的文风。他把百里峡的水说成是海棠女儿的泪,把百里峡的潭喻作怀春少女的眼波;至于百里峡的瀑布,在作者笔下就成了妖娆绸舞的女子肩上手中的长绸,或者倩女甩出的长长的水袖,并且,“这‘水袖’的源头中还藏着只纤纤玉手,等着谁来相携吧。


《只因为在人群里多看了你一眼》是一句歌词,却被青年女作家木木用来做了她文章的题目。木木给我们讲了一个忧伤的故事,一头小鹿的眼神,一个年轻人的突然逝去,即将面临拆迁后小鹿的命运……淡淡的文字后面,隐含着多少欲说还休的心事,我们从中读出了一份来自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感动,木木用她美丽的文字告诉我们:无奈,会告诉我们很多,很多。


好的作品带给我们的阅读感受是多元的,美好的,愉悦的。


天然之气,雨露之香。这是儿童文学作家、《相声作文教案》系列品牌创始人冬雪在他的散文《菜包绿,饭包香》里的一句话。用它来概括冬雪的写作观,也是恰如其分的——先铺开菜叶,两三张,抹上酱、撕上适量的香菜、葱,倒上饭,然后把菜叶下边往上折叠一下,包住“内容”,再一左一右,两折一卷,捧在手里,突然就有了成就感。包成了,忍不住咬上一大口,牙齿齐刷刷地切下菜包顶端的参差叶面,使青翠入口,满嘴都是清苦中的甜,甜中的清爽,就好像品尝风雨过后的阳光,别有滋味洞天。谁说“阳光”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后,不可以咀嚼与吞咽……如此这般的文字,的确会让人由内而外的清新与舒爽。冬雪的写作,有一个明显的特质,就是率性自然,我们从选入本书中的他的另一篇散文《烧麦,“鬼蓬头”》中可领略其人其文之风采。


从猫想到狗(外两章)》,是张俊宇的随笔,如果不做说明,仅凭作品的阅读感受,相信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作者是一位脑瘫孤儿。他的文字,他的思绪,会让我们对生命顿生敬畏之情。




文学的魅力就在于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表达,艺术性再现生活,作品成为作者与读者之间达成某种情感交流与理性认知的媒介。这在小说作品上体现的最为典型。韩凤顺的短篇小说《乡情印记》就是这样一篇优秀作品,他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背景,围绕主人公贺丰高中毕业回乡后的生活经历展开叙述,成功塑造了菊、张福来、人称“蛋书记”的刘有福等人物形象。小说语言有明清笔记体小说的风格,读来很有亲切感和现场感。




曾在一篇创作谈里说过这样的话:写作是当下存在对生命记忆的关照。光阴流转,我们在过程中行走,迎来日出,送走晚霞,于是,生命就有了来路,某一时刻,我们被什么所触动,就开始怀想了。


李宏志,生长在蒙古大草原的汉子,军营里练就的一身侠骨,然而却有着一副不改的古道柔肠。《落叶之静美》是他以怀念父亲引发出对生命存在的诗性思考。“生命总会消亡,它不过如树上的一枚叶子。”然而,“生命是不会被埋葬的。父亲呀,如果说您是那片飘落的叶子,那么,我和我的女儿以及女儿的儿子或女儿,都是您生命的一次次凯旋!”“于是,思接百年,我好像读懂了泰戈尔那句话: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落叶之静美。这话对么,父亲?”


怀想,是心灵借助记忆之手对生命温柔的抚摸。泪光盈盈里,我们看到了无边时空中曾经的过往。性情温雅的女作家荆淑英的散文《客居者(外一章)》记述了曾经客居在这座城市的一位从事裁缝工作的东北人和作者的母亲,客居者与母亲,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却进入了作者的生命记忆之中。如果说客居者的朴实与良善是一道风景,让穿行于城市荒漠中的作者感到一份人性的温暖与美好,那么,一双双精致、耐用、舒适的鞋垫,就成了作者关于母爱记忆的索引,细细密密的针脚,柔软舒适的质感让我们跟随作者的娓娓诉说感受着那份有如大地般博大深厚的母爱。


《布衣》是女作家巨凤霞写父亲的一篇散文。所以说这是一篇写父亲的散文,而不是说是写父爱的,是因为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摒弃了先入为主的主题预设,而是用饱含真诚又十分克制的叙述语言,用一个个细节刻画出一个性格坚毅又温和,爱得深沉又仁厚的父亲形象,或者叫中国乡村社会男人的形象。作者用颇具个性化的叙述语言把父爱分解成一个个细节,使读者在阅读中完成了对父亲、对父爱的情感认同。




“诗情篇”,是这本文集唯一一个以体裁分类的单元。所收十一位诗人的诗作,是“大家文学苑”所发诗歌的精品集录。


实力派诗人王克金的精品力作自不待言。女诗人张建丽的《我甚至连氤氲都过犹不及》,每一句诗行仿佛都是女诗人从心灵深处迸发出的呼喊与呢喃。每一个意向的选择,仿佛都有一个巨大的隐喻让读到它的人心魂为之颤栗——路,反复成像,我必须身披无尽的汪洋,如同我还在转世。缓慢的,我甚至连氤氲都过犹不及……这样的诗句,到底隐含着诗人怎样的悲怆!无需过多追问,它呈现给我们的该是一种生死间的巨大矛盾转换。接下来,诗人就又发出了这样的誓言——另一种灵魂深处,必须像少女,就是火种!相信读到这诗句的人,会从中体会到一种叫做生命之爱的力量在天地间无所顾忌的飞扬。


江庆乙,满族,是一位用盲笔写作的诗人。12岁因病失明,曾经参加诗刊社第十八届青春诗会,诗作入选《诗刊五十周年作品选》等多种选本,诗集《盲道》。获辽宁文学奖,《民族文学》年度诗歌奖。特殊的生存体验,使江庆乙的诗有着明确的写作向度——对生与死的终极追问,生命意识的诗性表达与救赎。在追求阅读美感的同时,江庆乙的诗呈现出明显的宗教情怀,因而也就显得无比虔诚和纯净。


青年女诗人柠檬,素以美女加才女著称。读她的诗,你会感到一种源自生命天成的纯美与灵动——奔跑,不回头的奔跑。执拗的奔跑,不回头的奔跑,丢掉那些起伏的过往,你不知道,我多么珍惜向前,投入远方。远方的湖水,堤岸,树丛,山峦,哪怕这过程充满了不可测的恐惧和孤单……不去追问几时到达,距离淡出我的视线……无需多做解释,这样的诗句,足以让我们为那个干净,纯美的生命鼓掌喝彩了。


时近子夜,想着如何为这篇序言收尾,踟蹰间,一位“大家”文友的话云一样飘过来——写作,一如既往地让生命希望着,美丽着!是的,写作,一如既往的让生命希望着,美丽着!“大家文学苑”一如既往地寂寞着,守候着,坦然着。是为序。


李东辉


2018-8-18于廊坊无书有心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