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何谓是非?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了凡四训》第三篇《积善之方》
这里讲了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积善的过程中如何分辨“是”和“非”。故事的主角是孔老夫子的弟子子贡。按照鲁国的法律,如果有人到了国外,将被当做奴隶的本国人赎回来,那么就可以接受政府的奖励。政府支持这件拯救本国国民的事情。子贡是孔门七十二弟子中最有经营头脑的人,擅于经商,此外还是一位外交家,所以经常出国。并将国民赎回本国,却不接受政府的奖励。我们一般认为这是一件挺好的事情。孔老夫子听到此事后很不高兴,批评子贡做事考虑不周全。因为“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作为圣人,做事情要考虑对于社会大众会产生哪些影响?大家会如何模仿可以让社会风气变得更好,他的教诲、方法可以让老百姓去模仿复制;而不是适合于自己就好。这是孔老夫子的评价。
我们现在的鲁国,有钱的人少。子贡不接受政府的奖励,花自己的钱,救国家的老百姓。相较之下,接受政府奖励的行为就显得不那么高尚了。如此一来,很多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人,即便到了国外也没有办法赎人了。孔老夫子哀叹:“我们国家被卖做奴隶的这些人,以后再也没有人去救他们了。”
榜样作用是大家都想要去模仿的,我们做一件好事的时候,要想到对于大众的影响。一般的人做事情只是适合于自己,而圣人就要想得比较周全。下面还有一个相反的故事:
原文: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然此就一节论之耳。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
孔老夫子还有一位弟子叫子路。一次,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被救的人为了感谢救命之恩,送给子路一头牛。子路欣然接受,据说还牵着牛在城里转了一圈儿。有的人就有意见,说:“子路救个人,还要接受人家的礼物,真不像话!”孔老夫子听到以后却非常高兴,说:“从今以后,我们鲁国人都会争先恐后去救落水的人。”
在《了凡四训》之中,了凡先生帮我们分析。从一般人的角度来看,子贡用自己的钱帮助别人,不接受国家的奖励,这个人比较高尚;而子路帮助别人,人家送他一头牛,他也不拒绝,好像还挺爱财的,大家觉得他并不那么高尚。但是,孔老夫子却赞美子路,批评子贡。为什么呢?我们做好事的时候要考虑得比较全面,即便现在大家的印象不错,但是发展下去,这件事情到底对于社会大众产生的是积极向善的一面、还是产生负面影响?无论现在的舆论怎么评价,应该以天下的角度考虑长久的发展,有利于移风易俗、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我们可以力而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三论、三不论”。
“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这段话大家要背下来,细细品味。怎么来评价刚才的这件事情呢?“现行虽善,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在的行动虽然看上去非常好,但是发展下去会害人,那么表面看是“善”,实际上是“非”是错的。我们看刚才的故事,子贡用自己的财力去拯救自己国家的老百姓,不要政府的奖励,看上去是件好事。但是它的流弊足以害人,为什么呢?因为子贡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他经济条件优越,不需要去拿政府的钱,这个行为在老百姓的眼光中,认为子贡不屑于去拿奖励显得比较高尚,要向他学习。但事实上老百姓没有这个经济条件,客观的造成了,百姓在国外看到同胞当奴隶受苦受难时,却不愿伸出援助之手将他们救回来。这样的社会效果,反倒对于社会风气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让本国的人民变得冷漠。子贡的行为产生了流弊,看上去是好事,其实做错了。所以我们有的时候以为自己在做好事,但是因为考虑不周全,会对于社会风气产生负面影响,不可不慎重。
“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这就反过来说了,现在这个行动好像看上去不是好事,但是发展下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那么这实际上就是一件好事。子路救人,并接受了别人贵重的礼物,好像是爱财。但实际上子路是不是爱财呢?我认为子路不爱财。子路这个人非常直爽真诚,见到落水之人就救,很直;人家送给他牛,他也觉得很好,就真诚地接受。为什么孔老夫子说这是好事呢?一个人去救别人,肯定很不容易,有时候还伴随着生命的危险。做出了这样的牺牲,救了人之后获得相应的回报,可以为家里带来利益,对家人有所交代,付出是有回报的。这样一来,这样大家都愿意去做好事,无论是希望回报的人还是不图回报的人,看到别人落水了都会去救,形成争先恐后救人的场面。那么,从外在现象来看,形成了踊跃救人的良好社会风气,为子孙后代也做出了良好的榜样。圣人看待事情的眼光长远,所以孔老夫子评价子路做的好。
我们现在设立见义勇为基金,其实也有这样的含义,奖励所有见义勇为的人。建议见义勇为的人,面对奖励的时候,不见得要去拒绝或者立即再次捐出;可以接受,拿回家中好好使用。即便是被有的人评价爱财,但是将来也会有利于形成大家争先恐后救人的良好社会风气。这里面讲了一些很深刻的道理,让我们来反省。
“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这就很有意思了。比如说兄弟之间讲义气,哥们儿一起杀人放火,肯定是不能去的,不去表面上虽然是不讲义气,但其实是真讲义气。因为没有一起去做坏事,也就避免了大家一起蹲监狱、害人害己、害了社会风气、害了更多的人。虽然没有陪他去玩这个哥们儿义气,但是讲了真正的道理,看得长远。“非信之信”也是这样的,比如说我们签订了一个合同,在履行的过程中,却发现这是一个违法的合同,那么这个合同不能履行,即使是交违约金,也不能去做伤天害理违法乱纪的事情。看上去,不履行两人之间的合约好像违反了诚信原则,但是对于国家民族子孙后代、对于自己的良心来讲,是讲了真正的诚信。“非慈之慈”也是这样的,比如兄弟因赌博把钱财输光,还来要钱,这时候如果讲兄弟亲情,给了就把他害了;表面上,不给是不讲兄弟亲情,其实是怕他更加堕落。可以将钱存起来,待将来他的家庭生活、孩子上学实在需要的时候,再伸出援助之手。这些都需要高深的智慧去辨别。
这期节目我们对于善的“是”和“非”作了一个探讨,每个热心肠的人都要学习考虑得长远,不能仅仅有着善良的心肠,却而没有智慧去辨别。这“三论、三不论”我们要细细地思考、体会、感悟,会对智慧的增长大有帮助!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