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51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00:00
19:40

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这句话是说,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身家的幸福安乐?这是讲到忠,忠君爱国。


从事上来讲,这是对国家、对人民尽忠。

过去是君主时代,君就代表着国家;现在是民主的时代了,人民当家做主,所以君在现在来讲,应该解释为民了,爱国爱民。


德服蛮夷,感化物类


在南北朝时代,有一位忠臣叫孙谦,他是东莞人氏。

他 17 岁那年在豫州刺史会下做左军行参军,帮助刺史处理事务,就表现出这种治理的才能。


后来他出任一方县令,清廉谨慎,当地的这些百姓都把他奉若神明。


因为他真是忠于职守,爱民如子,刘宋宋明帝把他升任为明威将军,做巴东与建平二郡的太守。


这两个郡是当时的长江三峡地区,那里住的都是蛮、獠这些所谓蛮夷不化的少数民族。

当时地方官一直是用武力去镇压他们,孙谦上任之后,宋明帝还特别命令他召募一千人为兵去镇压,怕这些蛮、獠不服从命令。


可是孙谦却说:“蛮獠不服从命令,是由于对待他们失去节制。不必麻烦征兵,这样耗费国家的资财。”


他要用德去感化他们。

到了任上、他就广施恩惠,推行教化,使这些少数民族的人民都十分感动、争相献上黄金珍宝给他。


孙谦对他们都加以抚慰劝谕,让他们回家安居乐业、对于所献的东西一件也没有接受。

甚至原来抓起来的那些蛮人、孙谦也把他们释放回家,结果这里的百姓都非常安定,从此孙谦威信大增。


后来他历任各种官职,为朝廷做出很多的贡献。每次在一个地方任职之后,要离职了,百姓都会给他送很多的礼物,感谢他的恩德,可是他从来都不接受。


甚至做了很大的官,都没有自己的房屋,所谓的私宅,每到一处,都是借官府空着的车棚来居住,可见他非常清廉。


相传他任零陵太守的时候,零陵郡当时有很多猛兽,这些虎豹还会伤人,而孙谦到了那个地方,那些虎豹猛兽一个都没有了,等到孙谦离开这个地方之后,那些虎豹又重新出来害人了。

可见得,连虎豹都被他这种德行所征服。


还有人见到他晚上从来都不用蚊帐,因为他居官非常简朴,冬天只用这些布做的被子,睡的是一般的粗席,夏天也没有蚊帐,但是竟然发现晚上睡觉从来没有蚊虫去骚扰他,这是他德行的招感。


孙谦一直到90岁,身体都非常强壮,像 50多岁的人一样,每次出行他都比别人走得快。

他是 92 岁死在任上,真正是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时,梁武帝亲自为孙谦举哀,十分地惋惜悲痛。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真正心存君国的官员,他的德行不仅感动世人,也真正感动万物,而自己也得到高寿,得到全国上下的尊敬爱戴。


做官最怕的是有私心,最忌的是要钱。

所以曾国藩先生说,“居官以不要钱为本”,真正忠诚清廉的官,就是最好的官。


当然,这需要整个家庭的配合。古人讲“忠臣出孝子之门”,一个家庭有良好的家风,就能培育出忠臣孝子。

但是对于我们自身而言,要立志做圣贤、做孝子、做忠臣。


孝子辞官 正气守义


有时候表面上看可能是忠孝不能两全。

譬如说,如果我们为官心存君国,爱国爱民,但是可能没有考虑到身家了,那对家里父母要尽孝和对国家人民尽忠,这忠孝不能两全,又如何呢?


这里我给大家报告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2008年2月3日在辽宁青年网站上面的一个报道《孝子辞官记》。


这是讲到湖北有一个孝子,许某。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干部家庭。

父亲早年过世,他一直跟母亲相依为命,很不容易,母亲将他拉扯大。

许某大学毕业之后,分到政府机关做文秘。


许某对母亲非常孝顺,可以说是百依百顺,挣得的钱都给母亲,在同事眼里,他是大孝子。


后来许某结了婚生了孩子,也是妻贤儿孝,一家人都非常美满和睦。


许某做事情也很认真负责,忠于职守,深得领导的器重,很快就当上了行政主管机关的局长。


当上局长之后,有权了,自然求情的人就多了,可是他从来都没有收受过别人的贿赂,从来也没有徇私受贿,都是秉公来处理一切事情。


有一次,局里有个干部因为上班时间打麻将,被公安机关抓了,按照纪律,许某就决定给予他适当的处分。


没想到,他的母亲就把他狠狠地责备了一顿,要他高抬贵手,放过这个干部。

而许某因为一向对母亲都是百依百顺,那这次也只好违心地从轻处理。


后来又有一个新分来的女大学生,她很想到这个机关工作,不想到基层。

许某本来没有答应,可是这个人就找他母亲来求情,所以母亲就求他要通融一下。

许某就说:“这种事情是工作上的事情,你不要管了。”

可是他母亲大概是比较执著的人,说:“你要这样铁面无私,那我的面子往哪里搁?”把许某也臭骂了一顿,结果这个孝子心也就软了。


后来偶然的一次,他的妻子突然对他说:“我怀疑咱妈帮别人说情是不是收了别人的钱。”

许某一听很震动,于是就找到这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问她说:“你老实告诉我,你家有没有给我母亲送钱?”

在这种追问之下,这个女大学生只好承认说:“我爸给你母亲送了三万元。”这是什么?受贿。许某立即把自已家里的存款取出三万元还给她。然后他跟母亲说明:“以后你不能再干涉我的工作了。”

但是他母亲却哭着在那里责备他说:“我一生守寡就为了你。现在你有出息了,就不把我当娘看了,我弄一点钱不就是为了孙子吗?”

母子之间就产生了意见的分歧,生平以来,许某第一次跟他母亲吵架。


后来,在又一次人事的调整当中,他母亲又替一个基层干部说情,当然也是收了他的贿赂。

这一次许某就不答应了,结果闹得非常僵,最后他母亲含着泪把他臭骂一顿就离家出走了。

好久之后才获悉母亲去了舅舅家,而且扬言,如果许某不听从她的建议,她就不回来。这下母子俩的关系陷入了僵局。

许某真是进退两难,一个是要尽孝,一个是要尽忠,忠孝如何两全?

最后经过再三考虑,他就向领导递了辞职函,申请辞掉自己的工作,因为他没有办法处理这种两难的状况。


辞职以后,他就去跑到他母亲面前跪着跟他母亲承认错误,由于他的真诚,使他母亲也感动了,大概母亲离开这段时间也是有点受良心的责备,也后悔了,知道自己错了,最后母子也和好了。


许某这位难得的孝子,在这样的一种两难的处境当中,选择辞掉自己的官职,这样对于国家也不会带来不好的麻烦。

因为徇私枉法、贪污受贿这是一个官员不应该有的行为。

辞掉官职,就不会身陷不义了,也不会使母亲陷于不义了,这也是孝道的一种表现。


《孝经》上,曾子曾经向夫子请教:“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曾子问孔老夫子,如果是儿女一味听从父母的号令,这属不属于孝?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这是什么话?两次说“这是什么话”、当然夫子是非常反对,不能愚孝。


他讲:“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过去天子,做皇帝的,有七个能够谏诤的大臣,看到天子有过失,马上提出批评,帮助天子改过,那天子即使是无道也不失天下。


“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一个诸侯国国君,能够有五位这样地敢于劝谏的臣子,即使自己无道也不会失国。


“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大夫管一个家,在自己的家里,能够有三个这样的诤臣,即使他也是无道,没有智慧,也不至于破家。


“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一个士人,就是读圣贤书的人,有一个朋友敢于劝谏他,敢于指出他的过失,他的声名就不至于有损,令名就是美名,不会损害美名。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父母身旁有敢于劝谏的儿女,帮助父母改过,那么父母也不至于陷于不义,如果让父母陷于不义,这就是不孝了。


所以夫子讲:“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当父母有不义的时候,想错了,做错了,做儿女的有义务帮助父母改过。即使改不了,像许某一样,没办法改变他母亲,也要用一种善巧的方式,不能够让自己和母亲陷于不义的局面。


那做臣子的,对待领导,见到领导有不义之行为,也应该敢于劝谏,而不能够随便附和,这样,自己和领导都陷于不义了。


所以,当不义的时候,要诤之,诤就是劝谏,坚持正义,这是忠心、孝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庞化润

    讲的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