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7又说寻伺01任运分别

447又说寻伺01任运分别

00:00
13:05

“又说寻伺。以名身等义为所缘。非五识身。以名身等义为境故。”另一个进一步的讨论,再讲所谓“有寻有伺”这个思想的“寻”找境界,“以名身等”,“名身”,什么叫名身呢?佛学专有的名词,就是我们现在逻辑讲名词。一般的名词,就是思想观念构成了一个名词。譬如说,我们大家学了佛,想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本来没有,在我们生来思想上没有,因为学了佛以后才晓得“一心不乱”,这是一个观念;就像我们修道,都想入定,本来我们思想上没有,加上这些名词,这名词一加上了以后啊,这个法执就厉害了。所以,书越读得多,知识越高,佛学学得多,修道的理论越懂得多,证道越困难。尽管你懂得什么叫“入定”,永远也入不了定,因为“名身”。“名”,就是名词,“身”,这个意思就是名词的本身。 这个名词的本身,譬如我们人会思想,这是很自然的事,因为读了书了,就晓得,这个东西叫思想,思想是个什么东西啊?又是“哲学”了,什么都来了,所以这些“寻伺”,譬如我们学禅,打坐得定,我想得道,或者是身体上有感觉,哎呦,“任督二脉动了”, “奇经八脉”,这些名词都加上了。所谓“寻伺”啊,“以名身等义”,“义”就是这些道理,“为所缘”,为一般的所攀缘的境界,“所攀缘”——抓住。 “非五识身。以名身等义为境故”,它不像眼睛、耳朵,眼、耳、鼻、舌、身,这叫五识身,眼耳鼻舌身这个作用,叫五识身。这个生理的现状,这个反应。生理现状的反应啊,有这个理论,但是啊,这个道理,就是一种境界,眼睛抬起来就可以看东西,声音来了耳朵听到,听到是什么声音;听到声音这个是耳识,眼睛看到东西是眼识。知道是什么东西,知道是什么声音,已经不是眼识不是耳识,那已经交给第六1777意识去了。所以,第六意识与前面的五识啊,就是后面的老板,前五识一照到境界,后面的第六意识就晓得“这是什么,这是什么”。 所以这个“寻伺”的境界,前五识是不大管,没有,“非五识身”。“以名身等义为境故”,前五识对于外界的境界,那是实实在在的。眼睛看到白的就是白的,耳朵听到吵的就是吵的,清净就是清净的。这些名词,所谓听到清净的声音,噪乱的声音,这是“名身”,就是名词,人为地造出来一种名称。前五识身没有“寻伺”的作用,它是直接的反应,是这个意思。 “然说五识有寻伺者。显多由彼起。非说彼相应。”但是在唯识学里头,有一派的理论,认为五识,眼耳鼻舌身,前五识,也有寻有伺的,也有这个作用,相同意识思想的作用也有。这是一派的说法,分析的清楚,那么现在讨论。“显多由彼起”,他说眼睛,耳朵身体的感觉,多半是依他而起,靠外境界的刺激的反应来的,外境界的,也不叫作刺激吧,接触外境界的反应而生起。“非说彼相应”,并不是说,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它本身有分别交感的作用(有思想分别交感的作用)。 “杂集所言任运分别谓五识者,彼与瑜伽所说分别义各有异。”另一本经典,《杂集论》这一本经典,后世的菩萨大师们所作的。这一本经典里头讲,前五识身“任运分别”,这四个字特别注意啊,尤其学禅宗常常用到“任运自在”,“任运”,这个“任运”很难解释了,这就是佛学的专有的名词,“运”就是运转,一切事情流行,风吹草动,风一吹,草一动,“风流云散”。譬如我们中国古文用的“风流云散”,风一吹了,一流动, “风流”就“云散”了,这个云就散开了。风流云散,这个很自然。 “自然”的意思,就叫任他自然地运转,中间用不着多做主张,而且没有主张。那么,所谓学禅、修道,不只禅宗呐,任何人到达了所谓“无分别”的境界,修道学佛到达了无分别的境界,你说“无分别”他还吃饭不吃饭呢?那么,是不是把荤的素的,乃至把大便跟肉放在一起,他分不分的清楚啊?你分不清楚,那何必学道,学个糊涂蛋好了;你分的清楚,这是大便、这是饭,这是素的、这是荤的,那你还有分别心啊;既然说“无分别心而是道,有分别心就不是道”,那怎么办呢?学佛的、修道的大部分都卡在这里! 普通讲,“你还起分别心,那还是道?”批评人家,不负责任的话很容易。你要问他,什么叫分别?所以,得了道的人的境界同普通人一样,有没有思想?有没有“寻伺”呢?一样的有。普通人的思想,意念一起,就抓得很牢;甚至你不要抓它,你被思想感觉、知觉拉走了,你自己不晓得有个东西,本身没有的,被思想感觉、感情拉走了。所以呀,认为分别是不对的。得了道的人呢,分别有没有?没有分别?大便跟干饭看成一样了?不会的,分的更清楚!这是丑,这是善,这是恶,这是是,这是非,比一般人还要清楚。但是虽然清楚,任运分别,心中不留,就是普通一句话“不执著”。不执著还不对,他用不着“执着”与“不执着”。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佛答复须菩提的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心无所住了。你说我得了定,硬要抓一个定,才是道了,那早落在分别中了,那个就错了。什么是真定呢?“任运分别”。能够入世,也能够出世,他一切任运分别、自在。一切的思想、一切的念、1778一切的行为,诸行无常,用过了便空,当用当空,诸行无常一切空。任运分别,先把这个名词解决了,“任运”懂了。 他现在引用说,《杂集论》里头讲,“任运分别”,前面五识身眼、耳、鼻、舌、身,当我们起用的时候,对于外界做一切事,只有任运分别。眼睛看一看东西,不好看,意识还没有用,它眼睛接触到不对,它就转了,它不大停留,任运分别。由举一个眼睛的例子,我们就懂得。譬如说,我们再举一个例子,眼耳鼻舌身,诸位坐在这里,有些人坐在中间,衣服多了一点,觉得有些不大舒服,不过也不会太流汗,有些人坐在边上,觉得背上有风,又凉了一点,不过都没有关系,像今天天气不重要;一边在听课,一边这个身体的感觉都知道,没有关系,任运分别,这就是身识的任运分别。因为你的思想集中在这个《成唯识论》的研究,这个是意识作用;眼耳鼻舌身,它这个前五识有没有作用呢?在现量境。(写啊,老哥啊)在“现量境”是任运分别。在这个前五识的现量境上,那大家自己体会一下,这就是前五识的任运分别。很重要哦,懂了这个你才好修行哦,用不着那么死死抓一个东西哦,抓一个东西已经不是了,那意识上是重大的分别,重大的分别很痛苦哦!骗骗你可以:“哦,这是功夫!这是道!”所以佛在《法华经》上自己讲了老实话,那是“空拳诳小儿”,空拳诳小儿,拿一个空拳,孩子哭了,说不要哭,有糖给你吃,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哄到孩子不哭了,就算了。所以一切法都是如此,懂得任运分别了。当然,这一颗糖也不大靠得住啊,可是好多了,不过吃了不会得糖尿病,这颗糖大有好处。所以“任运分别”这四个字我们知道了,现在回转来再观原文。《杂集论》所讲的“任运分别”这个意思,他讲五识身是“谓五识者”,五识身本身任运分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