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冯琢庵太史之父,为邑庠生。隆冬早起赴学,路遇一人,倒卧雪中,扪之,半僵矣。遂解己绵裘衣之,且扶归救苏。梦神告之曰:「汝救人一命,出至诚心,吾遣韩琦为汝子。」及生琢庵,遂名琦。
有一位翰林院的冯琢庵太史,其父做秀才之时,在寒冷的冬天清晨路遇一个已冻得半僵的人倒卧雪中,立即解下自己的绵衣替这路人穿上,扶至家中救助。“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后在梦中就有神仙告诉他:“你救人性命是出于至诚心,所以我把韩琦送到你家投胎,做你的儿子。”
在这个故事中,冯琢庵之父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只是想着救人,心地非常真诚。“至诚心”即是不求名誉、不图回报的恻隐之心。以至诚心行好事,力量就特别强大!所以就有神仙把文武全才的韩琦送来投胎。我们都希望优生优育,按照民间的说法就是有好孩子来投胎,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父母家庭代代行善积德,修行营造出良好的磁场和高尚的生活氛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讲忠讲信的美德之家自然会感召来好孩子。
原文:
台州应尚书,壮年习业于山中。夜鬼啸集,往往惊人,公不惧也;一夕闻鬼云:「某妇以夫久客不归,翁姑逼其嫁人。明夜当缢死于此,吾得代矣。」公潜卖田,得银四两。即伪作其夫之书,寄银还家;其父母见书,以手迹不类,疑之。既而曰:「书可假,银不可假,想儿无恙。」妇遂不嫁。其子后归,夫妇相保如初。
这是一个奇妙的故事,说台州有一位应尚书,青壮年的时候在山中修行学习,到了晚上经常听到夜鬼呼啸集合,却不惧。一天应尚书就听到鬼讲:“有一女性因丈夫长期在外经商不回,因此公公婆婆以为儿子已不在人世,逼儿媳改嫁。儿媳不愿改嫁,第二天就准备在林中上吊寻死。”所以这个鬼很高兴即将得到替身脱离苦难。应尚书听说后为之担心,就悄悄卖了自家的田地得了四两银子,假装那家的儿子写了封书信,和银子一起送至人家。公公婆婆虽然怀疑书信的笔迹不像,但转念一想:“信可能是有人代笔,能够寄钱回家的却只有儿子了。”于是乎,不再逼儿媳改嫁,后来一家团圆。应尚书卖田伪作书信的行为暗中救了一条性命,保护了这家人的幸福。
原文:
公又闻鬼语曰:「我当得代,奈此秀才坏吾事。」旁一鬼曰:「尔何不祸之?」曰:「上帝以此人心好,命作阴德尚书矣,吾何得而祸之?」应公因此益自努励,善日加修,德日加厚;遇岁饥,辄捐谷以赈之;遇亲戚有急,辄委曲维持;遇有横逆,辄反躬自责,怡然顺受;子孙登科第者,今累累也。
应尚书又听到鬼讲:上帝因为他心好,已经任命他做“阴德尚书”,小鬼已经无法对他加害报复。于是应尚书更加精进地行善修德,赈济灾荒,想方设法助人度过苦难危急,直面人生的逆境来提升自我,以至于他的子孙后代金榜题名成为进士、举人的数不胜数!应尚书做好事不为人知,积下的是阴德,上天给予他的报答也是如此之丰厚。
原文:
常熟徐凤竹栻,其父素富,偶遇年荒,先捐租以为同邑之倡,又分谷以赈贫乏,夜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相续而呼,连夜不断。是岁,凤竹果举于乡,其父因而益积德,孳孳不怠,修桥修路,斋僧接众,凡有利益,无不尽心。后又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举人,直做到都堂。」凤竹官终两浙巡抚。
常熟徐凤竹的父亲家境条件极好,遇到饥荒之年不但免租还分发粮食,帮助佃户和贫苦人度过灾荒。夜晚就听到鬼歌唱预言:“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那一年徐凤竹果然考中举人。他的父亲更加行善积德,凡是有利于村庄、有利于社会公益的事情,他都尽心尽力去做。又听到鬼歌唱预言:“徐家举人,直做到都堂。”徐凤竹后来成为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级领导、部长。这个故事说明父母祖先积德,报在子孙。
孔老夫子讲:“敬鬼神而远之”,“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儒家认为所谓的“鬼”并不神秘,就是我们家中去世的祖先。故事中的鬼就是祖先们的看到自己子孙得到救助,受到感动前来歌唱预言。这个故事给予我们启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心与天地宇宙万物之心相通。
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与他人的支持帮助不可分割。父母祖先行善积德,冥冥之中祝福着庇荫着子孙后代。儒家就“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种种现象进行了论述,而其中的科学原理还有待我们年轻的朋友们进一步细细探讨。愿我们每个人常能反躬自省,思考生活的现象和身边的案例,从中汲取人生的经验和智慧。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