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随烦恼讲到这里,有位同学,人不能偷懒啊,马上来跟我讲,“如是二十随烦恼中,小十大三,定是假有”,他说中烦恼、小烦恼同大烦恼,这三个都是假有,他说你只讲了三个?我说讲三个够了嘛,就放逸一下,何必那么紧张呢?举例子应该就晓得了。现在我们还是不倒转来,“不信,懈怠,定是实有”。确有这个作用,力量大,“教理成故”。 “掉举。昏沉。散乱。三种。有义是假。有义是实。所引理教。如前应知。” 所以“掉举。昏沉。散乱。三种”,这三种啊,掉举、昏沉、散乱。“有义是假。有义是实。所引理教。如前应知”,这三种,掉举,比如说我们打坐的人才用到这个心理名称啊。昏沉,普通人哪里晓得什么昏沉啊,累了就该睡觉了,爱睡也没有关系啊,而且越睡还越健康啊。除了你有个睡病,犯了睡病的一觉就睡过去了,那也无疾而终也不错。昏沉、掉举同散乱,这三种现象。 这三种现象,“有义”,有一派认为,“是假”有,因为是你修道的人所产生的现象,建立这么一个心态。“有义”,有一派的理论“是实”有。或者认为不能够那么讲,有些人天生头脑昏昏爱睡觉的,昏沉,永远不清醒的,我们看相也有了,像某人睡眼,醉眼,那个眼睛一天到晚都在睡中一样。不过我也看到一位老朋友,历史上也有,当年,几十年前的也看到一个人,他真的都在睡觉,一位老先生,随时睡,坐着跟你讲也睡,他就睡了,就低头睡,可是你认为他真睡了,糟糕,你讲什么他都清楚。 所以,在北洋军阀的时候有一个山西的一位督军,他爱睡觉,在前方指挥作战,还要人抬他去作战,坐在那个轿子上,滑杆上,这样抬着作战,哪个地方打败仗,他眼睛就睁开了:“哦,那一边怎么样?”他都晓得,可是他真在睡,的确有这种人,这种人大概前生是修无记定、昏沉定来的。你说他真昏沉吗?他全清楚;你说他全清楚?那个现象就是昏沉。所以,有一派认为,掉举、昏沉、散乱这三种心理现象,认为这是假有,是我们修道方面的人有这种情形,假使普通人的心理来讲,这个是假的。所以有一派坚持认为,普通心理里头也有,心态现象是实的。那么这个两方面所引用的佛经的 “理”,它的理论,逻辑道理,“教”,经教上所说。“如前应知”,同前面讨论过的大概知道了,我们举个例子,大概知道了。其他,所谓知道了,要我们自己去研究,去思考。 “二十皆通俱生分别。随二烦恼势力起故”,这二十种随烦恼,是与生命同来,只要这个生命来,一有思想,它就有这个作用。所谓烦恼,有俱生烦恼;有些后天加上的,第六意识分别心所起的,年纪越大,知识越多,人生的经历越多了,年纪老了,分别心就厉害了,这个观念,染污的厉害了,就分别厉害了,是非善恶等等。有些是俱生来的,有些是分别心来的。他说“二十”烦恼,通于“俱生”,它本来有这个根,起的作用是分别心来的。 “随二烦恼势力起故”,所谓烦恼,我们这个妄想烦恼哪里来的?一种是与生命俱来,人有思想,思想里头就有这个东西。那么,它靠分别来,心有分别。所以,此心无分别,一律平等,烦恼就清净了。1736 “此二十中。小十展转。定不俱起。互相违故”,他说这个二十种随烦恼——中随烦恼,小随烦恼十种“展转”定不起故,互相在轮回——“展转”,这个心理、那个心理,那刚刚发了脾气,等一下越想啊,“哎,你问我借钱,不想借。不过你勉强问我借,我怕你,只好借给你”,这就是有忿恨心了。可是呢,借虽然借了,越想越心痛,悭吝心又起来了,所以说“展转”而起,那么,又说“此二十中。小十展转。定不俱起”,每个心态归每个心态,不是互相关联来的,因为“互相违故”,这个要大家去思考了,我不举例子了,举例子讲不完,太多了啊。互相就是矛盾的,违背的。 “行相粗猛。各为主故”,为什么呢?讲它中随烦恼无惭、无愧,与小随烦恼互相违背。因为它的这个心理行为的形象,拿现在来讲,心理行为的那个心态、那个现象是“粗猛”,很粗显,很有力量,“各为主故”,每一个心理的作用,各自独立地成一个单元。看得很清楚了,自己现在是什么心态就知道了。 “中二。一切不善心俱。随应皆得小大俱起”,譬如中随烦恼,我们的“无惭”“无愧”,譬如说像我们平常作人,一天不会有脸红的时候,自己觉得都很对啊,没有错,无惭无愧。“中二。一切不善心俱”,除了真正有修养学佛的人,反省自己今天没有一点进步已经惭愧得不得了,可是这种修养高深的人不多。普通一般人,这是当然的,没有进步正好休息啊,最好多休息休息才健康,多偷懒更好啊,没有什么叫惭愧。所以,这两种“无惭”“无愧”心,同一般人平常是善心不具备的,那就是不善心具备。“随应皆得小大俱起”,所以,无惭无愧的心理随时都有,没有走上真正的善道,没有惭愧心是应该的。所以,他说小随烦恼、大随烦恼中间都包含有“无惭”“无愧”的这个烦恼作用。 “论说大八。遍诸染心。展转小中。皆容俱起”,那么根据《瑜伽师地论》来说,大随烦恼八种,遍满一切染污心中。我们凡夫都在染污心中,所以它互相为因果,小随烦恼里头,大随烦恼里头,都含藏的有,“皆容”,“容”,包含在内,同时起来的。“有处说六遍染心者。昏掉增时。不俱起故”,有些地方说,六种遍染心里头,昏沉、掉举多了,不会同时起来。“有处”,这些等后再讨论。 “但说五遍染者。以昏掉等。违唯善故”,他说另有一派的说法,没有说“六遍染心”,是说五种遍染,以昏沉、掉举这两种现象(心态)违背了善法。所谓善法,我们修定要得定,清净其心,这是真正的善法。因此,它属于“五遍染”心里头。 “此唯染故。非第八俱”,这个“六遍染心”是讲第六意识;“五遍染心”是讲前五识。这个大概,过去大家从根本上连续下来,听《成唯识论》就知道了;如果中间插过来的朋友同学们,那就麻烦了,万一有空,就去找他们这几位出家的朋友,他们也许有时间,约个时间,你们几个或者大家办一个小班,可以研究研究。我相信他们基本这个能力有了,会告诉你们。 “此唯染故。非第八俱”,昏沉、掉举这个现象,是后天染污的力量,不是第八阿赖耶识里头的。因为第八阿赖耶识是无覆无记,没有这个东西。第八阿赖耶识要进一步讨论就很严重了,那么我们下面一路下去,后面第七卷、第八卷跟着就来了,专门会讨论这个很细的。所以,现在简单地把这个文字大概了解过去。在这里讨论啊,必须我们要先讲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卷去了,后面有专门的讨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