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拿孩子做比较,妈妈做错了什么?

总拿孩子做比较,妈妈做错了什么?

00:00
15:39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总拿孩子做比较,妈妈做错了什么?

在多子女家庭,爸爸妈妈经常会忍不住拿孩子们做比较。这种比较,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

姐姐更黑一些,妹妹更白一些。

姐姐六个月长牙,弟弟八个月长牙。

哥哥睡觉不好哄,妹妹放床上自己就睡着了。

哥哥情绪更激烈,妹妹适应性更强。

等孩子们再大一些呢,比较就更多了:

上学路上,催弟弟快点走的时候,我们会说:“宝宝,看哥哥走得多快呀!我们快点追上他!”

玩完积木,弟弟有收拾自己的玩具,我们又会对哥哥说:“你看弟弟都自己收拾了,你怎么玩完就跑呀!”

吃饭的时候,我们会对姐姐说:“看,妹妹都吃了两个肉包子了,你怎么才吃这么点啊!以后妹妹可要比你高了哦!”

该睡觉了,我们又会对妹妹说:“姐姐都睡着半小时了,你怎么还这么精神呀!”

我们根本都没意识到,自己在对一个孩子说话的时候,怎么总是要扯上另一个?

我们会在生气的时候做比较、在得意的时候做比较、在着急的时候做比较,在表扬的时候也做比较。我们想拿一个孩子好的行为,去对比另一个孩子不好的表现,希望他明白,他到底应该怎么做。同时呢,也想拿一个孩子的不好的表现去反衬另一个孩子的好的行为,我们希望夸奖过后,他能做得更好。

我们以为,这样做,两个孩子都能明白,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今天,我们就围绕比较这个话题,来展开聊聊!

【心理学解读】

一、首先,让我们从心理学角度看一看,总被拿来做比较,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1、被比较会给孩子带来糟糕的感受和表现

总被比来比去的孩子,他们会觉得:“我做什么都不对。”这种全面否定的感觉是很糟糕的!这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没有安全感。而低自尊、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他们更没办法约束自己的行为,那么他们的表现也就更加糟糕了。

2、被比较会加重孩子对父母的不满

被比较长大的孩子,他们总会觉得:“你喜欢谁都比喜欢我多。”“你根本就不爱我。”“我做得再好你也总想着他。”他们会觉得爸爸妈妈偏心,总向着别人,不向着自己。

孩子们会把这种比较,看成是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的表现。你们爱他,所以看他什么都好。你们不爱我,所以才看不见我任何好!

3、被比较会激化孩子之间的嫉妒与对立

比较特别容易把两个孩子对立起来,那个总被比下去的孩子,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衡。他会觉得:如果不是你,爸爸妈妈怎么会训斥我?如果不是你表现得好,我怎么会这么差!“我讨厌你!”“我恨透你了。”

心理咨询师告诉我们:“永远不要拿自己和别人作比较,否则我们收获的要么是自高自大,要么就是倍感挫败!”

二、那么,为什么在多子女家庭,爸爸妈妈总会忍不住拿孩子做比较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孩子和孩子本来就是不一样的!

这里需要给大家介绍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气质。

当我们陪着孩子在公园玩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每个孩子,他们不只是外表不一样,穿着打扮不一样,他们面对相同情况的行为反应也有很大的差别。

他们有的会跑跑跳跳、爬上爬下、动个不停。有的呢,就慢条斯理,安安静静地坐在一边看别人玩儿。有的孩子不顾大人警告,老是喜欢危险的玩法。而有的孩子呢,正好相反,就算我们推着他们,他们也不敢试着往往前走一走、往上爬一爬。

心理学上把这种与生俱来的,对外来刺激的反应模式,称之为“气质”。

关于气质,心理学界有很多的理论,传播最广的要数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创立的体液说,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这四种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多血质的人,活泼开朗、思维敏捷;粘液质的人,平静耐心、严肃认真。胆汁质的人,热情直爽、精力旺盛。抑郁质的人,不太合群、多愁善感。这四种类型基本上把人与人的差别说清楚了。

但是在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方面呢,我个人更喜欢另一种九大维度的分类方式。这九大维度分别是:

1、活动量: 2、规律性: 3、趋避性(就是趋向还是回避): 4、适应度: 5、反应强度: 6、情绪本质: 7、坚持度: 8、注意力分散度: 9、反应阈。这里没办法都讲,我们就以第一大维度“活动量”来举个例子。

不同的孩子,他们天生的活动量就是不一样的,这个差别从一出生就能看出来。有的小婴儿刚出生没几天,就一停不停在动,小被子根本盖不住他们,他们哭声很响亮,哭的时间也很多。有的小婴儿就很安静,不怎么听到他们哭,就算哭也很小声,跟小猫叫似的。他们的手脚也不太动,就算醒着也安安静静的看不到动静。长大之后,差别就更大了:

高活动量的孩子:

1、在游乐场玩的时候,根本就停不下来,他们不停地跑啊跳啊,玩各种项目,精力充沛,活泼好动。

2、走在路上,他们就喜欢跑着跳着,很少能耐着性子走几步。

3、他们全身上下活力十足,好像充满电的电池,浑身是劲,只要醒着,就不需要休息。

4、如果要求他们坐在位子上不能动的话,他们根本就做不到,你就会看到他们全身扭来扭去的,小动作特别多,根本不可能安安静静坐好不动。

而低活动量的孩子:

1、去公园或游乐场的时候,大多数时间都是静静地在一旁看别人玩。

2、和家人一起出门坐地铁或是去餐厅吃饭,他们也都可以安静坐好,不会动来动去或是离开座位。

3、他们经常显得懒洋洋的,不太喜欢运动。

4、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喜欢安静的活动,比如坐着看书、看电视、画画、玩玩具。

你看,气质差异造就了每个孩子的不同特质和行为表现。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气质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在不同的环境下,每种气质类型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还拿活动量举例。高活动量的孩子,在一个崇尚运动、崇尚自由的环境下是受欢迎的,他们会被认为是有活力的、积极的、热情的。而低活动量孩子就会显得有点不太合群,有点懒。但是在一个强调纪律、相对严谨的环境下,比如上小学之后,高活动量的孩子就会被认为是不守规矩、调皮捣蛋、不服管教的,而低活动量的孩子则会被评价为是安静的、自律的、适应良好的。

所以啊,在实际生活当中,如果孩子的气质类型,跟他所处的环境能够和谐匹配,那么孩子就能够展现出优势,从而得到一个更加自信的自我评价。

比如说,一个个性文静,喜爱艺术的妈妈,希望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感。她会经常带着她的孩子去听儿童音乐会,去参观美术馆。如果这个小朋友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在美术馆里他老是跑来跑去,在音乐会当中他总是东张西望坐不下来。那么他就很有可能被批评、被指责,在这种环境下,这个孩子很有可能会发展出一些负面的自我概念,觉得自己是一个糟糕的、不听话的、调皮的孩子。

但是,同样是这个孩子,如果他有一个喜欢运动的爸爸,爸爸他经常带着他出门玩、带他运动。那么他就很可能是同龄小伙伴当中,最早学会骑自行车的那个,最早会打篮球的那个,最早会游泳的那个。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是自信的乐观的,他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开朗乐观,积极向上、自信活泼的孩子。

【解决方案】

了解孩子天生的气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理解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做,为什么孩子会那样做?所以,要想避免比较带给孩子们的伤害,正确的做法就是:了解孩子之间的差异,尊重他们的天生气质。

具体怎么做:

第一,看到并鼓励孩子的正向行为。之前我们强调很多次了,忽略负面行为,鼓励正向行为,正向的行为就有机会巩固下来。

第二,就事论事。在看到正向行为之后,用这件具体的事情去表扬鼓励孩子,不贴标签,就事论事。

第三,一次只提一个孩子!表扬这个孩子就表扬这个孩子,千万不要抬高一个贬低一个,一次只提一个孩子,可以时刻提醒我们不要犯这种低极错误!

【具体操作】

了解了这些之后,

1、当我们对哥哥说:“你看弟弟多爱整洁呀,小动物放小筐里,小汽车放盒子里。你这个当哥哥的,怎么都不收拾自己玩具啊!”我们以为自己是在鼓励哥哥,希望他能向弟弟学习收纳和整洁。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弟弟天生就是一个规律性极高的孩子,收拾玩具对他来说是一件特别享受的事情。而哥哥呢,却是一个低规律的、随性的孩子,对他来说,收拾好的玩具反倒是一种困扰,让他找不到他要找的东西了。

这时,直接表扬弟弟把自己玩具收拾好了就行!这能鼓励到弟弟,让他自我感觉良好。对哥哥来说呢,我们可以和他玩一个送玩具回家、比比谁更快的游戏,不指望他收拾得多好,能把玩具都扔到玩具箱里就行。

2、当我们对弟弟说:“赶紧去玩吧!你看哥哥玩得多开心,你怎么还一个人站在这里不动呀!”我们以为这样做,就能把内向的弟弟变成一个开朗活泼的小男孩了,其实不是的。我们不知道的是,回避型的弟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当他感到安全、熟悉规则之后,他才能比较好地融入一个新集体。但是如果他对新集体不够了解,就被迫加入的话,他会很害怕、很没安全感,反而没法去融入。而好奇型的哥哥呢,他和弟弟完全不一样,他不用观察,他完全是通过身体参与、通过试错来了解这个新集体的,所以他需要第一时间进入集体,才能更好地了解它。

这时,我们可以陪着弟弟在一边多看一会儿,告诉他:妈妈陪着你,你什么时候准备好了就过去一起玩!

3、当我们跟妹妹说:“你看姐姐,她都静静看了半个小时的书了,你怎么什么都玩不了一会儿呀!”我们以为给妹妹树立一个好榜样,她就能立马和姐姐一样专心看书了。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姐姐天生就是一个注意力不容易分散的孩子,任何事情都没办法把她从书里拉出来。而妹妹呢,她的注意力分散度比较高,她对什么都感兴趣,所以一会儿玩娃娃,一会又要拉着妈妈做蛋糕。

但是,我们也会看到,如果家里来客人了,妹妹第一时间会飞奔出来跟客人问好。而姐姐呢,半天都不出房门,爸爸妈妈会觉得她没有妹妹懂礼貌。

这里我们也需要知道,妹妹天生注意力分散度高,她随时会被新的状况吸引过去。而姐姐的注意力更集中,她需要完成她手上的任务之后,才能切换到其它事情当中。所以她常常没办法立刻去跟客人打招呼,但是看完这本书,她就会出来打招呼了。

在这种情况下,让我们夸夸姐姐,哇,你这么快又读完了一本书,夸夸妹妹:阿姨说你真懂礼貌,每次都出来迎接她。

让每个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看到爸爸妈妈对他们的欣赏和肯定,那么,他们才可以活成自己擅长的样子、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总结】

今天,我们围绕‘比较’这个话题进行了展开,我们看到了比较带给孩子的伤害,也通过天生气质这个心理学概念,理解了为什么孩子和孩子就是这么不一样。我们学习到,了解孩子之间的差异,尊重他们的天生气质,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拿孩子做比较,而具体的做法就是:

第一,看到并鼓励孩子正向行为。

第二、就事论事。

第三、一次只提及一个孩子!

今天的作业,大家可以上网查询一下关于孩子天生气质的书籍或资料,试着用这个视角更多一些去理解孩子的表现。也欢迎大家在讨论区与我探讨!

今天,我想以网上流传的一句话做为结束语:“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不过花期不同”,与你共勉!

我是冯颖,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