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真心?如何面对名相与义理?为什么体同而相异?怎样证实相般若?

怎样用真心?如何面对名相与义理?为什么体同而相异?怎样证实相般若?

00:00
19:40

我也曾经给诸位说过,学佛之人,就是求觉悟的人,不能用妄心。我们现在学佛,之所以不能开悟,就是喜欢用妄心,这个是一辈子都开不了悟的啊。不用妄心啊,你用的就是真心。当然,好,我现在不用妄心了,我真心也不会用,这个是必然的现象。不会用怎么办呢?不会用要学着用。学也学不来,学也学不来,那就学个不用妄心,那个真心呢,暂时不要理会,就学一个不用妄心。

那个不用妄心怎么个学法呢?比如这个经,嗯,听了一遍,没开悟。啊,没开悟我们去研究、去思维,这能开得了悟吗?这个法子要能开得了悟,大家都走的这个路子啊,这个法子开不了悟。那怎么办呢?咱们再听一遍,还不开悟,再听一遍。古德听经,能够听几十遍。不悟,不悟就是要听。悟了还要听,这个实在是不可思议啊。这一部经呢,讲了一遍呢,再讲一遍,这有讲几十遍的。给诸位说啊,那个遍数讲久了,他就开悟了。我们不能说是听了一遍,这一遍一点悟处都没有,那不可能的,总有一点悟处。哎,这一遍听了,悟了一点点;再听第二遍,又悟了一点点。积小悟就成大悟啊!积大悟就大彻大悟!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你再研究研究?不研究!就是多看、多听,你要发心讲经的,多讲。啊,多看、多听、多讲。

那么研究讨论的时候,人家听了有问题了,马上提出来,提出来随时答复,这是悟处。提出来,我要想一想这个问题我应该怎么答复他,这个落在意识里去了。不能答复的,不知道的,不知道就不知道,正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啊。要这样地学才行,要这样的学法。

那么换句话说呢,就是听经,真正这个修学的,所以从前呢,这个机缘好,从前这个丛林寺院里,它是天天讲经,一年三百六十天,没有一天放假的。大年三十、初一,也不放假,没有放假的。每一天有讲经,你每天听经,每一天念佛、参禅、听经,你这个功夫啊,它是继续不断的,所以人在那个环境里,容易开悟。他不要想啊,懂就懂,不懂就不懂,他不会去研究,他不会去想的。不懂吗?再听一遍。从前的不懂的,哎,这一遍听懂了,他悟过来了。这个是真的懂了,如果自己思维想象,那不是真的懂,那不是真悟。那么我们要学呢,要晓得这个原理原则,要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要悟其义理啊!

我们今天虽然查资料、查东西,那是什么?名相。名相是要查的,名词、术语、生字,这个东西是要查的。不能说我不认识,随便念个半边,这个不行的,啊,这个不可以的。这个名相不懂,再望文生义啊,去胡诌去,这个也不行,这个是一定要把它查清楚。我们常常赞叹外国人做事情很认真,所谓具有科学的精神,在一般讲呢,外国人是比我们要认真得多,可是外国人学佛啊,我看问题很大。

有一年呢,有一个外国人到台中,跟李老师讨论佛法,那李老师又不懂英文呢,外国人又不懂中国话啊,当中有一个翻译的,在那里做桥梁。彼此两方面的意见呢,互相都不满意,那个外国人听李老师那一套的时候,他不同意;李老师听那个外国人讲的东西,也不赞成。于是啊,李老师看到他手上带了一本厚厚的书,就问他,哎,你这是什么东西?他说这个是英文翻译的英语的佛学字典,李老师突然灵感来了,好,他要问问这个“二足尊”呢是什么意思?这就是不谈教理,我们谈名相,呵呵,谈名词。哦,二足尊,他查,查字典,查到了。查到了李老师说,你把那个英语解释的翻译给我听听。那个翻译的人给他翻译了,二足尊,两条腿里头啊,最尊贵的。(众人笑)呵呵,诸位想想,李老师一听了,哦,是这样的,好,那不要谈了,我们今天谈话就到此为止吧。就晓得了嘛,你那个佛法就如此了嘛。他是以这个为标准,那还谈什么呢?!那么我们晓得佛法这个“二足尊”是称佛的啊,我们皈依佛,二足尊啦。这个足是什么?足是满足啊,是圆满的意思啊;二是什么?是福慧啊。福德圆满了,智慧圆满了,这叫最尊最贵啊。哪里是两条腿里头最尊的呢?!这成什么话呢!像这样错误的啊,那个英文佛学字典里头啊,不知道有多少,所以这个外国人学佛,大有问题。

这就是说,名相,我们要查,要查字典,它怎么个解释。义理,要靠自己领悟,这个东西是查不到的,没什么好查的。那么学佛的人,名相要熟悉。那么学名相,我们此地啊,有一本教材,《佛学备要》,大概你们同学们学经的啊,都影印了一本了。那么这个是名相的解释,都是佛学里面最普通、最常见的名相。那么诸位再要更进一步呢,可以去读《教乘法数》、《三藏法数》,那里面这个名相呢,就比较上更要具足一些了。《佛学备要》,那是供给初学人修学的,所以它的条目并不多。那么这些我们要注意,要随时去考查的,不能够随便乱说,不能够望文生义啊,胡造谣言。

这个妙真如性怎么讲法呢?妙啊,是说这个如来藏,于根根尘尘,是法尔映现,这个根根尘尘啊,就是如来藏的作用。作用什么呢?是自然的作用。譬如像这个镜子照东西,镜子是体啊,照它是用。古人有个比喻说,胡来现胡,汉来现汉。胡是什么?胡人,外国人。呵呵,外国人一照镜子,镜子里面现的外国人的像。汉是中国人,中国人照镜子,现的是中国人的相。它是不是有分别心,哎呀,你来照,我给你现个相啊。不是的,没有心,自自然然的,叫法尔,啊,叫法尔。镜子照外面境界相,里头现的像啊,是法尔自然啊。如来藏啊,就像那个镜子的体一样,现出六根六尘,无量无边这个境界啊,也不是有心的,也是法尔自然显现的,这个叫妙。这个妙在哪里呢?呵呵,现即无现。你不要以为,哎,镜子里有个像,那是真的吗?又不能说它是真,有不能说它是假的,这叫妙啊。生即无生啦!现即无现。

诸位什么时候能够体会到这个意思了,纵然没有证得无生法忍,确实是向无生法忍这个方向迈进。在般若里面讲呢,这个方向就是向着实相般若;这种观察,就是观照般若;那么外面这个现象呢,就是方便般若、文字般若。贵在乎我们要提得起观照啊!观照的是什么呢?生本不生啦,相即非相啦。这才能够见到妙真如性,所以称之为妙。所以这个经里面讲,法,叫妙法,行,叫妙行。妙这个字,在经里面用得太多太多了,太广泛了,你要不晓得这个意思,妙在哪里呢?不知道啊,这就不妙啦。不妙呢,就有障碍,事事都有障碍;晓得妙了,那就事事都无碍了。那么诸位去念华严经去,华严经无障碍的法界,所以楞严讲的是理啊,华严经把这个理入了境界了,入了事相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行称之为妙行啊。

真,本来就不假,不假就是真啦。如来藏起作用,哪有假呢?!所以叫真呢。虽起种种作用,它有没有变易呢?没有变易。有没有生灭呢?没有生灭。有没有来去呢?没有来去。所以叫如啊,妙真如性啊。在凡夫位,在菩萨位,在佛果位上,本来无二无别,这个叫性。如果凡夫位上跟菩萨位上不一样,那这不叫性啦。性是体性!古人呢,用金与器做比喻,以金作器啊,是器器皆金。我们用黄金,塑一尊佛像,这个像的体,是黄金;我们再用金呢,做一个小狗、小猫,这个小狗小猫的像啊,它这个质料也是黄金。从质料上看,是一样的,相同的,没有两样。相上不同啊,这个体性是相同的。那么佛与凡夫,相上是迷悟不同,体性呢,原本不二啊。这体性是相同的,没两样啊,不同的是相,这个迷悟之相不一样而已。

那么我们可以说,佛法里面讲十法界,十法界不过只是说迷悟浅深差别相不一样。迷得极深的,在地狱法界;迷得最浅的,菩萨法界;到佛呢,这是完全觉悟了,没有迷了,这叫佛。十法界里头人天,可以说是半迷半悟的状态;全迷,在三恶道啊;全悟,是佛菩萨啊。这个是迷悟差别啊,说之为十法界,实际上哪里真的有十法界呢?可见得十法界也不过是有名而已啊,并不是真正有十法界,法界原本是一真。可见得说一,真法界,那么说十就不是真啦,没有说十真法界,只说个一真法界啊,没说十真法界啊。所以啊,才称之为妙真如性。

所以这个几个字,本如来藏,我们要晓得如来藏说的是什么?妙真如性说的是什么?然后你晓得,五阴六入,哦,原本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正因为众生不晓得回光返照啊,所以被这个境界啊,所入了。那个境原本是不入的,你还真为所入了,这个是迷,这个是没有智照的能力。就是我们的般若智慧失了觉照的作用,为外面六尘境界所入了。这一句话就是说明我们是怎么迷的,怎么样把我们自己的本性给迷失了,就是失照啊!我们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是照见呢,而是被六尘境界侵蚀了,入进去了。这个入,并不是真入,刚才给诸位说过了,虽不是真入啊,自己以为是真入了,这个事情麻烦大了。晓得入即非入,这个就是绝招,这个就是观照功夫起来了,所谓说是依方便般若,起观照般若,这观照功夫起来了。这个就是进入实相啊,向着证得实相般若的这个方向精进了。

所以楞严啊,古人讲的是开智慧的楞严,这个是一点都不错啦。楞严里面,每一章、每一节,都是叫我们开智慧的,都是帮助我们破迷开悟的。问题啊,就看我们自己能不能够领悟了,会不会在境界里面去运用。境界原本不入,像这个镜子照外面境界相一样,照得清清楚楚,原本没入啊。你自己以为入了,这个就是迷。入了起了个什么现象呢?把里面的烦恼给勾起来了,勾引起来了。譬如说眼见色,哎呀这个色啊,入到我里面去了。入得怎么样呢?如果顺心的啊,这个贪心所被它勾引起来了;不顺心的啊,嗔恚心所被它勾起来了。实在是冤枉啊,入是假的,在里面那些贪嗔痴慢心所也是假的,都不是真实的啊,真如本性里没这些东西啊。前面给诸位讲过啊,就是一个亲、一个疏啊。八识五十一心所,这个是亲啊;连这个胜义根啊,这都是算亲啊。外面那个疏远的时候,把里面这些烦恼心所,这个心所,也是你如来藏迷了,变现的这些东西。这个一勾引呢,麻烦就大了,所谓起惑造业,受六道轮回的果报。实实在在冤枉啊。

那么这是把我们眼前这个现象简单地给诸位说出来。而佛经的目的,特别是本经,也可以说我们现在图书馆里面所讲的这个四部大经,如果连这个灵山讲堂讲的《圆觉经》,这五部大经,目的呢,都是叫我们彻底明了事实真相。根尘识,都是虚妄不实在的。根尘识的作用,全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就是说,你要是悟了,嗬,它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不悟,迷了呢,哎呀,这是六根、六尘、六识,就这么回事情。真相大白啊,了生死出三界啊!实在上讲啊,无生死可了,也无三界可出。为什么呢?因为生死三界啊,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啊,这恍然大悟啊。

这一段,是这一大科里面的总纲领。向下经文呢,这六小科,就是说的眼耳鼻舌身意,这个六入。那么今天时间到了,我们把这个纲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给诸位说出来了,希望大家千万不可以囫囵,这一段的意思非常的重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水中日出

  • 听友120628150

    顶礼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