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心也能见?勘验觉悟的标准?如何是“正觉”?“真见”无见,无所不见?

病心也能见?勘验觉悟的标准?如何是“正觉”?“真见”无见,无所不见?

00:00
16:35

进退合明

我们将经文念几句,对对地方。

【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个意思是说,觉是本来真实的。我们读经呢,像这些地方呢,一定要细心去体会,要了解什么叫做觉,什么叫做眚?这两个字啊,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那么这个是整个佛法关键的所在。

从下周起,我们这个星期天呢,有一个大专学生讲座。那么这个学期,我们所开的是《六祖坛经》,这是继续讲,继续前面讲下去。除了这个之外呢,我们还有一个课目就是《八识规矩颂》。那么八十规矩,虽然只有十二首颂,四十八句,但是这个四十八句啊,是《成唯识论》的纲要,也是整个唯识学的关键。那么我提在这个地方呢,也就是与我们这里的觉、眚有关系,整个唯识学也是讨论这个问题。不过唯识里面特别注重的呢,就是这个眚妄,讨论这个。妄明了之后呢,真的就觉悟了。真与妄,原来是不二啊。

那么说到觉,我们又说到不觉,实在说,觉是真的,不觉是假说的。哪有不觉呢?!眼能见,耳能闻,鼻能嗅,口能尝,它怎么不觉呢?为什么觉又说眚呢?这个古大德,这里是我们讲释迦牟尼佛了,他老人家用的这个比喻,实在是妙极了。眚是什么?眼睛长了病了。我们想想,眼睛长病的时候,那个眼睛能不能见呢?还是能见啊,前面讲了,见到灯上有五色圆影。那么眼能不能见?眼当然能见。能见呢,这个眼带了病,所以见到那个灯啊,灯上又有一个圆影。不能说他没有见呢,那个能见的就是觉,而看到灯上有个圆影的,那就是眚妄,诸位从这个里头去体会去。

我们现在六根的作用是觉,而在境界里面起妄想、执着、分别,那就叫眚妄。可见得,妄心啊是依真心所起的。真是本有啊,妄不是本有。所以如来说之为,未觉的时候,真觉常堕妄眚中。诸位一定要了解这一桩事实的真相,晓得他是怎么样堕在妄眚当中的?就是我们现前,这就是说的我们眼前的境界啊,我们见,见是觉啊,可是觉怎么呢?堕在妄眚当中。什么妄眚呢?就是见色起分别、起执著、起妄想,这就是眚妄之中啊。而能闻,闻性是真觉,可是我们随着这个音声呢,又起分别、起执著、打妄想,这就是闻性堕在眚妄之中。这是说的凡夫的境界。

什么时候我们自己觉悟了我们真觉堕在眚妄当中了,这个就是觉悟了。一般凡夫怎么样?不觉!觉悟了啊,那就不叫做是妄了。虽然眚妄没有去掉,可是没有妨碍了。好像我们眼睛有病,看到外面这个灯上的五色灯轮,自己晓得眼睛长病,那看到那个妄相啊,也不相妨碍了。怕的是什么呢?怕的是自己不知道自己眼睛有病,一味啊到那个灯上去追,“哎,从前我看这个灯上没有这个圆影,现在为什么有圆影?那个圆影从哪里来的?”这个麻烦就大了。那能追得到吗?追不到的。为什么呢?那个病根呢,不在那个灯上圆影,是在自己眼睛长病啊,却不晓得自己眼睛长病。我们现在这个迷惑,就跟眼睛长病却不知道长病的人一样。如果要觉悟了,哦,这是我眼睛长病了,那那个灯轮啊,它有也好,没有也好,他如如不动啊。所以此地说,【觉所觉眚,觉非眚中】,这个意思就是说,只要真觉能觉其所觉之眚妄,那个这个真觉呢,断非堕在眚妄之中。这个事与理,都非常的明显。那么这个就是如来在十番显见最后开示的“见见”的意思,此时见见,就是真见见到妄见了。

【云何复名觉闻知见】呢?这个三句话的意思是说,若以本觉明心觉此所觉之见性是从眚妄而起,这个觉心呢已经不属于眚妄了,它自觉了。那么这个就是前面所讲的见见之时,见非是见的意思,真见见到妄见的时候,真见就不是妄见了。这是我们前面曾经讲过的,就是真妄一定要清清楚楚。清楚,又不能分别,又不能执著,这才叫正觉。清楚是清楚了,可是清楚里头还起分别执著,那么换句话说,还是迷而不觉啊,不能起觉照的作用。

既然晓得妙觉明性如此,那么就应该明白经上常常说的见精,见精呢,还是属于妄见呢。我们前面讲见精明元,为什么呢?那是妙觉明性变成阿赖耶之后的见分,就是阿赖耶的见分,经上讲的见精,它是带一分妄啊。虽然它是最接近真性,但是它是带一分妄,所以依旧属于妄明。如果要认见闻觉知就是真如本性,那还是把那个病眼呢误会是一个好眼睛,所以此地讲的是【云何复名觉闻知见】呢。

可是我们又常常讲,觉闻知见,就是真性,咱们也常常这样讲啊。呵呵,这么讲法呢,会听的人懂得了,不会听的人,会错会意思了。这是说的什么呢?觉闻知见的性,是真如本性;觉闻知见的作用,是阿赖耶识的见分。这要搞清楚。两者不一不异啊,不能说它是一样的,也不能说它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个是我们一般讲的体与作用,一定要把它分得清清楚楚。

因为一切众生自无始以来,都把觉闻知见当做自己的真心,于是就被见闻觉知障碍了。这叫什么障碍呢?在我们佛法里面常讲的所知障,障碍我们见性啊,把这个真正精明的本体分能分所,颠倒知见呢。以阿难尊者做一个样子,那么阿难尊者一直到此地,还是迷而不悟啊。他为什么迷呢?就是觉闻知见障碍了自己,这一关相当不容易突破。破了之后,才能够见性,才能够像经里面前面所讲的见见之时,见非是见。世尊千经万论,无非就是去我们这个障碍而已。

诸位要晓得,障碍里面最重的,就是烦恼障跟所知障。去烦恼障还容易,去所知障太难了。为什么呢?佛法里面诸位都晓得,着重于定慧双修啊。定,可以破烦恼障,不能破所知障;一定要慧啊,才能破所知障。所以阿罗汉,成就了九次第定,他能够破见思烦恼。但是,他没有开智慧,所以无明它是一分也断不了,那么见性当然就没有指望了。学佛,就得留意这一层,一定要定慧双修。

定有了作用了,有了力量了,烦恼就不现前。什么烦恼呢?心里面的喜怒哀乐,不会现前了。这是你心里头有定,有定力。这个一切境界啊,你也不会动摇了,就是在境界里面不会再起贪嗔痴的心,这是定,定功啊,有了作用。

慧起了作用呢,那就像心经里面,照见五蕴皆空,确确实实了解万法是一不是二。所以说唯有慧开了以后,才能入不二法门,也就是亲证得法界原本是一真啊,这个一真是原来本有的啊。说实在的话,入法界,有什么可入的啊,说不上一个入处啊,没有出入啊。原本是一真!可是我们迷了自性之后呢,一真就见不到了。这个一真自己迷失了,体会不到这个境界是一真。

那么阿难在楞严会上听到见见非见,这个见见之时,见非是见呢,他就是离不开分别执著,所以依旧是迷于自性。佛在这个地方才详细给他解释说明,妄,这才有见,真则无见。无见之见呢,是真见;有见之见呢,是妄见。这个话,诸位懂不懂呢?你要是一下意思会不过来,你想一想坛经里面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啊,那就是真见无见呢!真如本性里头还有一个能见,这就坏啦。有了个能见呢,那就是神秀大师所说的了,得要时时勤拂拭了,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这就是一类自作聪明之人,迷上加迷啊。

所以我们一定要晓得:妄见有见,有所不见;真见无见,无所不见。那么我们要真,还是要妄呢?如果要真啊,就得要离妄。要离妄啊,这一切事理势必要通达。为什么呢?不通达,这放不下啦。连烦恼都放不下,那更何况所知呢?!所以这个事实真相一定要了解,经论里面就是讨论的这个问题。所以学佛,也绝不是这每一天是念念佛、看看经,或者有这么一个机会啊,我们在一块听听讲。这行吗?这可以说是聊胜于无啊,比没有要好一点。

真正要想成就,给诸位说,离不开同参道友啊。要常常讨论,要真正契入境界。换一句话说,必得要像经上所说的,真实地达到见见非见,要达到这个境界。到这个境界之后,你再也不会做知见立知的事情了,再不会心里头起一念,“哎,我有觉闻知见,他有觉闻知见,”不会了。不但是自己不会起这一念了,看到一切众生也不会起这一念。如果说,“哎,我自己很清净了,哎呀,某人啦,凡夫,还不清净啊。”给诸位说,那自己并没有清净。为什么呢?看到外面不净的境界,自己不清净的心啊,立刻就跟它感应道交,不是清净的。自己的心真正清净了,与外面这个境界交涉的时候,是清净心起作用,绝不是染污心起作用,这个才叫真净啊。

所以,真正学道的人,一定要记住,决定不能够认见闻觉知。见闻觉知,都不是真性,何况一切施为动作呢!见闻觉知都要离开,在言行造作里面还有什么值得你去执著的呢?!不执著就是放下啦,分别执著就是放不下啦。所以,佛教给我们,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当中去求证,换句话说,也就是在见闻觉知起作用处去认识本心。本心,不属于见闻觉知,也不离见闻觉知。那么在这个里面,才能够见到真性。真性是平等清净的,从平等清净里面,才生大慈大悲啊。我们常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从平等清净真心当中流露出来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20628150

    感恩佛法布施!🙏🙏🙏🙏🙏🙏🙏🙏🙏